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1 13:16:04瀏覽2009|回應3|推薦59 | |
波羅奈人身貧供養品 《賢愚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國中有大長者,生一男兒,面首端政,既生數日,復能言語,問其父母:「世尊在不?」答曰:「故在。」復更問曰:「尊者舍利弗、阿難等,悉為在不?」答言:「悉在。」父母見子生便能言,謂其非人,深怪所以,便往問佛。 佛言:「此兒有福,不足疑也。」父母歡喜,還歸其家,兒又啟曰:「唯願二親,為我請 佛及比丘僧。」父母告曰:「請 佛及僧,當須供具,非卒可辦。」兒又啟曰:「但掃灑堂舍,莊嚴床席,施三高座;百味飲食,當自然至。又我先身之母,今猶存在,居波羅奈國,為我喚之。」父母隨語,使人乘象,馳奔召來。所以作三高座者:一為 如來,二為本生母,三為今身母。 佛與眾僧,既入其舍,次第坐定,甘?美味,自在豐足! 佛為說法,父及二母,合家大小,聞法歡喜,盡得初果。此兒轉長,便辭出家,精懃正業,獲致羅漢。 阿難白 佛:「此沙門者,宿種何德?生於豪貴,小而能言;又復學道,逮得神通?」 佛告阿難:「此人前身,生波羅奈,為長者子。父亡沒後,家業衰耗,漸致貧窮。雖值佛世,無以供養,念此不悅,情不自釋。便捨豪姓,求為客作;終竟一歲,索金千兩。豪姓問曰:『卿欲娶妻耶?』答曰:『不也。』豪姓又問:『用金何為?』答曰:『欲用飯 佛及於聖僧。』豪姓告曰:『若欲請 佛,吾當與金;并為經營,會於我舍。』貧者唯諾,便設餚?,請佛及僧。由此因緣,命終之後,生在長者家,今復請佛,聞法得道。」 佛告阿難:「往昔貧人者,今長者子沙門是也。」 佛說此時,一切眾會,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白話解釋如下: 我阿難親身遇見這麼一件事情:有一天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這舍衛國有位大富長者,夫人生了一個男孩,面貌端正可愛;出生才幾天,就能開口說話,問他的父母:「世尊還住世嗎?」答說:「仍住世。」又進一步問:「舍利弗、阿難等等尊者,都還在嗎?」答說:「都在。」父母見兒子出生未久就能開口說話,認為這個孩子不是人類,深深奇怪怎麼會這樣子,便來請問 佛陀。 佛陀回答說:「這個孩子是有福德的人,你們大可不必懷疑。」父母聽後大為歡喜,回到家後,兒子又啟稟父母說:「唯願二位尊親大人,為我禮請 佛及比丘僧。」父母告訴他說:「禮請 佛及眾僧,當須準備種種供具,不是一時間就能辦好的。」兒子又啟稟說:「只要灑掃廳堂房舍,莊飾嚴整桌椅座席,施設三只高座;百味飲食,自然就會來到。又我前世母親,今天仍在人世間,住在波羅奈國,請二位尊親為我延請來。」父母隨順兒子的請託,派人乘坐大象,馳奔波羅奈國延請愛子的前世母親前來。此兒之所以施作三只高座的用意:一為 如來座位,二為前世生母之座位,三為今身生母之座位。 佛與眾僧,接受禮請,進入房舍後次第坐定,甘?美味自然現前,豐盛充足! 佛陀受供後,隨即為他們演說佛法要旨,孩子的父親及二位母親,及閤家大小聞法歡喜,都證得了初果須陀洹。這個孩子長大後,辭別父母跟著 佛陀出家修行,精進勤奮,身口意三業清淨,離一切邪妄,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阿難尊者好奇的請示 佛陀:「這位比丘過去作了什麼功德,能出生在豪貴之家,出生未久就能言說,又能出家學道證果,神通自在?」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這位比丘前世是波羅奈人,為富有人家的兒子。父親亡歿後,不懂得經營家業而致家道中落,漸漸就成了貧窮人家。雖然也值遇佛出世的年代,卻無資財來供養親近;他一想到這件事,心裏就悶悶不樂,深自羞愧始終不能釋懷。於是便以豪姓身分,賣身於豪富人家,求寄居主人家中作長工,約定做滿一年之時,主人必須給付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以前那位貧者,就是現在這位長者子沙門比丘。」 佛陀說出了這段因緣後,一切參與此會的大眾們,都非常的歡喜,頂禮 佛陀,感戴奉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