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11/01 17:37:01瀏覽2546|回應1|推薦7 | |
林園區海軍陸戰隊九九師「子儀營區」外圍石灰窯最新曝光 一般俗稱的石灰指生石灰或消石灰皆為白色的塊狀或粉狀,是由石灰石經鍛燒加工而來,主要的成分都是鈣(Ca),在自然界中鈣以三種不同鈣化物型態存在,其中最安定是碳酸鈣就是石灰岩。而石灰的原料大多採自石灰石,俗稱「咾咕石」。佬咕石燒成生石灰加水再加纖維棉,凝固後形同現在的水泥。 咕咾石建材石堆和牆壁砌工法↓ 高雄市林園區駱駝山是屬於石灰石礦山,1950年代小時候常常被巨大的聲響~「碰!」一聲驚嚇!原來住家三里外的駱駝山開採石灰石礦得先把巨石炸開。據中厝里耆老劉其 駱駝山西邊殘存的廢墟↑↓
兩座拱在一起比較完好的石灰窯,另外鳳山水庫出水口有三座廢墟遺址。近日又在「子儀營區」外圍整地而發現一座更完整的石灰窯曝露見光。 清水巖邊兩座拱在一起的石灰窯↑當中面向沿山路一邊以經建廟↓ 工業遺跡的保存也能是文化主流。當中不但是具有觀光、和市場商業價值,更具深厚的教育功能。工業廢墟可以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春天,讓惡土化為綠蔭、讓廢墟成為文化殿堂!像一隻浴火鳳凰才是遠見。然而,眼看林園地區已發現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都不被尊重,保護不力!連帶工業遺蹟令其頹毀,徒讓消失殆盡同樣令人遺憾! 鳳山水庫出水口石灰窯殘跡↓
【新聞二】《驗明正身》保存石灰窯 地主釋善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30/today-south19.htm 〔記者洪臣宏/林園報導〕林園區海軍陸戰隊九九旅子儀營區旁窯洞,引來火葬場、石灰窯不同認定,文化局確認為石灰窯,且曾為當地聞人劉見章產業,黃姓地主得知歷史淵源後,同意保存。 林園區文史工作者戴健城,日前發現子儀營區旁因整地,一座 戴健城與另名文史工作者朱永昌曾再度前往勘查,朱永昌指出,該窯洞以日系的鑽砌法興建,工法與目前所發現的石灰窯一模一樣,經向高市文化局查證,確定為石灰窯無誤。 對此軍方表示,火葬場為一般「流傳」的說法,該處有五座類似石灰窯,但都不在軍事用地內,也非軍方管轄。 朱永昌訪查,確定該座石灰窯為日治時代林園聞人劉見章的產業,相傳劉見章為日人所尊重,騎馬的日人看到他,都還得下馬打招呼;不過,他在「鳳山事件」遭到牽連,被關在高雄憲兵隊期間,因美軍轟炸殞命。 劉見章的三子劉碧良也向朱永昌證實,附近石灰窯確為祖父的產業,不過土地已經轉賣他人。 該座石灰窯因黃姓地主整地而曝光,不過因為依丘陵山勢而建,不會影響其開發用途,黃姓地主得知為文化資產,也樂意保留石灰窯。 林園區曾為石灰建材生產重鎮,後因其他建材開發而沒落,倖存的石灰窯所剩無幾,地方疾呼加強保護。 轉貼:台灣第一家水泥公司-淺野水泥株式會社的保存與活化 http://trdc.kta.kh.edu.tw/ktaeec/eco_kc/white-book/12.htm 節錄: 水泥約在1867年傳入台灣,並命名為紅毛土。1910年5月,「淺野水泥株式會社」在台北府前街設立「台北出張所」,由小田耕治出任首任所長,大力開發台灣方面之事業,勢力逐漸向南擴張。之後發現台灣大量珊瑚礁石灰岩,乃於1912年(大正元年)派人進行水泥原料調查,準備在台灣設廠製造水泥。調查結果,認為台南廳興隆內里打狗山(即今高雄市壽山,俗稱柴山)有足夠之石灰岩量可供製造水泥。1917年(大正六年)五月高雄廠旋窯興建完工,遂試車運轉。 上下兩圖摘自:http://www.wretch.cc/blog/no21angel/7923905 巨石破碎器↓ 淺野在高雄製造水泥的技術,原來採用原石Limestone燒成法,之後產量需求日增,所以改為生灰燒成法。1917年(大正六年)經董事會之決議,編列八萬餘日圓,正式進行製程改良。次年七月,增設石灰窯的工程正式動工,至1919年(大正八年)三月新建之七座石灰窯正式竣工(現僅剩三座),但改良並未成功。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