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屏溪口「紅樹林」生態的變遷【二】 兼談「以草攻草」農法
2014/09/30 20:59:47瀏覽854|回應0|推薦6

在「以草攻草」中還是得以人力輔助清除雜草.避免某些雜草因季節氣候的恰噹適宜而後來居上!讓雜草成為弱勢而殲滅.↓

高屏溪口的寬度在「日治」初期應有五至六公里以上寬,而在「日治」末期築造堤防才成為如今寬度約縮小了兩公里,溪口剩下約三至四公里寬度。因此在「戰後」我們小時候,高屏溪口由現「雙園大橋」以下是「串磚」被成的堤防,岸下即是水域而沒有溼地的,但防波堤外(原溪岸灘地)堤防隔離區才有潟湖沼澤──「汕尾溼地」。

「串磚」做成堤防表土外層的防護衣↑1973年前的汕尾溼地範圍圖↓

1973年隨著「林園石化工業區」的設立,因「抽砂造陸」、「填河成地」,在林園的「紅樹林」也隨著「汕尾溼地」消失了!林園區的「紅樹林」只剩下殘存縮小至不到十分之一平方公里「西溪潟湖」,在「西溪里」(公12公園預定地,1994年已闢成「林園海洋濕地公園」)還有一小片「海茄苳」原生林。

高屏溪口林園區段,由雙園大橋以下堤防,在1980年代開始在堤岸內設立「丁壩」攔砂鞏固堤防安全,淤積泥沙形成人工濕地。因此在人工濕地上復育紅樹林,企圖重鑄河濱綠化的想像與回憶!或許古高屏溪口寬度因築建堤防,河道寬度已經縮小?而形成三大主因成為「復育紅樹林」最大殺手:

1.河岸地層極不隱定;人工濕地淤積、堆累泥砂而「陸地化」,但也由於河道縮減,新生地和紅樹林也容易被超大洪流大水沖失。

2.「陸地化」;當地層升高「陸地化」後而失去「溼地」特性時,「紅樹林」也一併失去成長的地質特性而滅絕,尤以「水筆仔」、和「五梨跤」兩種為烈。

3.蔓藤類長草的覆蓋;紅樹林因失去光合作用而死亡。

高屏溪口人工濕地復育的「紅樹林」,如今殘存的已不到1995年當初復育後的五分之一,只剩約一公頃,其中大部分「欖李」、和「海茄苳」是南部特有種,生存、自然繁殖較無問題;但「水筆仔」約只剩不到八十棵,「五梨跤(紅海欖)」約二十棵,因長高緩慢容易被蔓藤類植物覆蓋而死亡!需人工保育才能維持紅樹林老樹繼續生長。因深具觀賞、教學價值而不忍讓它滅絕。

為維護百棵紅樹林老樹──「水筆仔」、「五梨跤」的存活!成為觀賞教學的活標本,必須挖掘「生態溝」以克服(2.)「陸地化」問題,維持溼地特性。另外再必須人工除蔓草搶救紅樹林,解決(3.)蔓草覆蓋而死亡。

高屏溪腐質性肥沃水分充足的河床,簡直是:野草除不盡,田頭除,田尾發!勞民傷財效益不彰,一度放棄。而在2012年驟然發現一叢「水筆仔」樹下長滿一片「南美蟛蜞菊」,爬藤貼地蔓延滋長,致其他雜草難以生存。它不致攀爬上樹,好像「綠色地毯」,青翠蓊鬱點綴著朵朵小黃花煞是美麗!啟發「以草攻草」的實驗發想。也就是用一種適合優勢野草,加強它的強勢增生來壓制擊敗其他類草混雜。這麼可以大大節省人力和物力,又是自然環保搶救稀有「紅樹林」美化環境的妙方。

「紅樹林生態區北棧道旁也有野生南美蟛蜞菊.自然蔓生成一片漂亮「綠色地毯」黃花盛開↓

兩年後紅樹林樹下南美蟛蜞菊的面積已蔓生擴大中.而上面的紅樹林欣欣向榮↓

這一小片「南美蟛蜞菊」面積約有兩坪。經過加強保育,如今滋生蔓延至近十倍大,像一片「綠色地毯」上面長着「紅樹林」迎風搖曳!令人欣喜。

在實驗過程中又意外的發現也有農民用「以草攻草」農法,來克服農地雜草叢生,和減少農藥使用問題,可以證明這是非常實用的整理農地,和環境美化的環保農法。(相關文章:「以草攻草」搶救紅樹林http://blog.udn.com/a000007527/6387005)

高屏溪口自來水管段.也發現農民使用「以草攻草」農法隔離雜草↑駱駝山下也有農民選擇韓國草來整理美化田頭減少使用殺草劑↓

(在網路上有人質疑:「陸地化」即不適合紅樹林生長,強要搶救?是浪費資源破壞自然。是不了解高屏溪口的紅樹林面積已剩下不到約一公頃,我們刻意搶救的是「水筆仔」約八十棵、「五梨跤」約二十棵,兩種,面積很小約0.1公頃。少量紅樹林十五年以上老樹,深具觀賞、教學稀有活標本。也有人質疑:「南美蟛蜞菊」是外來種不宜培植?那難道要讓「樹木之癌」的蔓澤蘭等肆虐增長嗎!?)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00007527&aid=1772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