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1/02 19:56:45瀏覽432|回應0|推薦11 | |
子午線新詩刊第六期 P164-172
〈如何超現實?〉傅詩予
前言:
筆者於子午線台灣新詩刊No.4 發表〈超現實主義詩歌初探〉,大概介紹了法國超現實主義的源起和發展, 又於子午線台灣新詩刊No.5發表〈超現實主義的變異〉,進一步介紹超現實主義東渡日本、台灣後的融合與變異,此文不再談理論和歷史,將剖析幾項技巧,作為思考的方向,探討如何下筆?如何腦門洞開? 一、 超現實創作的方法: 超現實創作的方法,即是將人、事、物、景,突破慣有的邏輯關係加以綰合、錯置、扭曲、變形、虛實交錯和缺陷朦朧,以下逐點討論: (一)、綰合。 如羅英這首〈蝴蝶〉: 偶而飛進屋裡來的 當湖泊在桌子上 詩中,蝴蝶與風雨,湖泊與桌子,蝴蝶與遺容,原本都不相關,卻用「帶來」、「盪漾」、「棲於」,幾個動詞將它們綰合起來,成為極生動的超現實畫面。現實中蝴蝶攜的是花粉,花粉在作者超現實的眼中,幻化成「滿屋細雨」,由細雨聯想湖泊,湖泊在桌子盪漾,蝴蝶棲之,最後與相框裡的遺容合而為一。此詩簡單,立意也很清楚,點出無端而起的思念,不是僅僅天花亂墜而沒有任何意義的組合。又如洛夫這句: 子夜的燈 是一條未穿衣裳的 小河──洛夫〈子夜讀信〉 燈怎麼會是小河?這樣的移花接木,讀者必須運用想像,還原作者寫作現場,還原作者燈下讀信時,燈暈流轉時帶給詩人的的意識流。 (二)、錯置 1、「位置」錯置。 將人、事、物、景,嫁接不慣常的「位置」,即是將日常物件自習以為常的位置歸屬中抽離出來,重新設定於新的、神祕的關係之上。如紀小樣這首〈香水瓶及其他〉: 琥珀色的笑聲 朝晨醒來,你是 花的骨灰罈子,即是將花瓶與骨灰罈錯置,點出後面花葬的效果。「驚惶的眼神裡流出/一整座花園的/嘆息」,則是將花園錯置入眼睛,配合上視覺與聽覺的通感效應,流出抽象的嘆息。 2、「空間」錯置。 將人、事、物、景的「空間」予以錯置,如上首羅英的〈蝴蝶〉,「當湖泊在桌子上」,即是空間上將湖泊錯置於桌上,產生不合邏輯卻可理解的無理之妙。又如: 由我眼中 升起的那一枚月亮 突然降落在你的掌心──洛夫〈水聲〉 我仰臥在樹下,星子仰臥在葉叢中 每一株樹屬於我,我在每一株樹中 它們存在,愛便不會把我遺棄──洛夫〈石榴樹〉 「月亮降落掌心」、「星子仰臥葉叢」,即是將空間錯置,而產生心理上的錯覺。 3、「時間」錯置。把不可能出現於同一時間的人、事、物、景安排在一起,如: 左邊的鞋印才下午 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洛夫〈烟之外〉 兩個世界晝夜不停的呼喚 我的手心仍有著台北的日出 撥開窗簾是多倫多夜深──傅詩予〈時差〉 4、「色彩」錯置。 如西班牙詩人洛爾迦〈色彩〉一詩,描塑巴黎上空的月亮是黃色的,傳說裏綠色的月亮,沙漠上空深邃血紅的月亮和墓地上冷白的月亮,其中色彩反常的處理,暗喻著詩人不同的心緒。 (三)、扭曲 人、事、物、景的扭曲需要「力」來完成。將一棟畫好的大廈,予以扭轉,自然會產生特殊效果。同樣的,若將一張畫好的臉,加以扭曲,觀畫者同樣的會產生異樣的心理反應。 1、扭曲「意象」。如: 「風翻著髮,如黑色的篝火」── 鄭愁予〈努努嘎裡台〉 「平靜無聲似乎無害的水/游進來蛇一樣游進你腳邊」──陳育虹 〈水.蛇〉 「把骰子擲下去/飛旋著/一個驚怖的漩渦」──洛夫〈形而上的游戏〉 髮在風的作用下,扭曲成篝火,水扭曲成蛇,骰子扭曲成漩渦,都是非常誇張的文字畫面,因而呈現在讀者的腦海中,有不一樣的感受。 2、扭曲「既定的概念」。如艾略特在〈荒原〉中說,「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一般四月是萬物復始,春暖花開時節,為何詩人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給讀者一個悶葫蘆? 事出必有妖,原來詩人準備反諷戰後西方社會的一片荒蕪。 (四)、變形 1、 形體變形 卡夫卡的變形記,早上醒來主角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巨大的甲蟲,變成對家人毫無意義的存在,借此揭露人性的醜陋。詩歌中,這種變形的書寫,往往存在反諷的意味,如拙作〈都市小孩〉: 都市小孩忘了他還要等媽媽 助跑一段 ,隨蟑螂飛上天 蟑螂變成蝴蝶 , 變成美麗的白孔雀──傅詩予〈都市小孩〉 這是在幼稚園等媽媽下班來接的都市小孩的幻想。蟑螂變成蝴蝶 , 變成美麗的白孔雀,是二次變形。又如碧果這首〈被俘的如此肉身和變形的蟲〉: ……… 他在笛卡兒的身後 ……… 之後 如此將人、事、物、景加以變形,會產生異樣的效果,使得整首詩不至於呆版,除了反諷,暗示,也常來表現奇幻的美,如鄭愁予這首〈南湖居─南湖大山輯之七〉: 當我每朝俯視,你亮在水的深處 你抿著的那一雙蜂鳥在睡眠中 緊偎著,美麗而呈靜姿的唇 2、質感變形 達利的畫作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永恆的記憶〉中,代表時間的時鐘全都停止癱軟,只有一盤螞蟻活著,而空曠的海灘.躺著一隻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頭荒誕地組合一起的怪物,儼然一幅末世的預告。畫中一切景物都從硬件變成癱軟,這樣的變形,自然是在激發我們已經固化的頭腦去思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或許很普通,但他用超現實、違反常態的表現方法吸納讀者的注意力。如洛夫這句: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洛夫〈邊界望鄉 ) 泥土是固態,抓回來的卻是氣體。以此形容抓不住的感覺和情意。 3、比例變形 比例異常時,人、事、物、景不只大小失衡,甚至上下左右拉長,例如螢幕視頻若比例沒調好,人、事、物、景往往被壓扁或拉直,產生令人不協調的感受。美國詩人阿什貝利(John Ashbery,1927-2017)有一首五百五十二行的名詩〈凸鏡中的自畫像〉,首二句如下: As Parmigianino did it, the right hand Bigger than the head, thrust at the viewer (正如帕爾米賈尼諾所做的那樣,右手 比頭還大,推向觀望者) 帕爾米賈尼諾是十六世紀義大利畫家,他的作品以誇張見長。從凸鏡看到自己的「右手比頭還大」,運用修辭學裡的誇張格,盡其所能的誇張扭曲,作為詩的前戲,慢慢引領讀者進入他所要描繪的一個被俘虜的靈魂。 (五)、虛實交錯:抽象的思維用具像表達。如: 囚在你的喉管間 等待蠶變 語彙慢慢長大──傅詩予〈第一句話〉 但傷感是微微的了 如遠去的船 船邊的水紋……──夐虹〈水紋〉: 以上為虛轉實。實轉虛:如下,松子轉成鳥聲,淚化作潮聲: 三粒苦松子 沿著路標一直滾到我的腳前 伸手抓起 竟是一把鳥聲──洛夫〈隨雨聲入山而不見雨)
波浪中,你的眼眸跳動著我的青春,我的暮年──夐虹〈海誓〉 (六)、缺陷朦朧 有許多超現實畫,畫家故意讓所畫的人、事、物、景產生缺陷,或刻意朦化,有如被打上馬賽克那一塊,也許正是畫家想強調的。比如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1898-1967)有許多幅看不見臉孔的人、或被青蘋果遮住,畫家必有隱喻。詩中,如美國詩人默溫(W. S. Merwin, 1927-2019)的這首〈分離〉: “Separation” Your absence has gone through me Like thread through a needle. Everything I do is stitched with its color. By W. S. MERWIN 你的缺席穿透我的身體。 猶如穿針的線 我所做的一切縫綴都有它的色彩 想像這首詩的畫面,即只見一支針帶著色彩穿透身體,你的缺席,也許用各種缺陷去表達,也需缺鼻子缺眼,也許用朦朧無形的線條,總之,缺陷美產生的詩意,用超實手法表達,更有穿透力。 又如楊澤的這首〈煙〉,沒有手紋、沒有五官、沒有針臂、沒有銘辭,宛如雷內·馬格利特的畫: 請讀我──請努力讀我 我是沒有手紋的一隻掌 我是沒有五官的一張臉 我是沒有刻度沒有針臂的一座鐘 請讀我──請努力努力讀我 我是沒有銘辭沒有年月的一方 二、 修辭學的應用:超現實創作會大量使用擬人、擬物、通感、譬喻、蒙太奇(剪輯)…等等修辭,與一般敘事不同的是,必須是不合邏輯的比喻。 1、 通感移覺。 超現實的創作方法是將不相關的人、事、物、景加以重構,並做到無理而妙的境界。要做到不合邏輯又無理而妙,需要運用六覺的通感,尤其在心覺。心理學有個古典制約反應,指ㄧ接到某種刺激,大腦對其中一件事的記憶,會附帶另一件事,這心理機制就是把鑰匙。上述洛夫的那句「子夜的燈/是一條未穿衣裳的/小河」,即是經由模糊的視覺光暈,再經心覺轉譯出來的畫面。若不如此意會、想想燈怎會是小河?又這句「晚鐘/是遊客下山的小路」,由聽覺轉心覺再訴諸視覺,終於把鐘聲和下山連結。運用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身(觸覺)和心(心覺、下意識)的通感移轉,可創造出更高層次的超現實。 2、 蒙太奇(montage)。 蒙太奇原是法文的動詞monter,即是把某些東西放在一起的意思,而後被廣泛運用到各個藝術層面,尤其是攝影技術。蒙太奇使原本毫無關聯的作品,透過剪輯、拼貼,重新建立起密切的關係。但蒙太奇並不是隨意拼貼,有根據色調,或時空線索,或某種思維,或敘事節奏…,使作品產生首尾連貫、呼應、對比、暗示、聯想、烘托和懸念等效果。 3、 擬人、擬物、譬喻、誇飾、轉品…等地利用。如上述許多詩例,或多或少都使用了這些修辭,與一般風格不同的是,超現實風格更講究誇張和奇詭,尤其重視夢境般的感覺和看似不合邏輯的反常合道。 三、 視覺藝術的啟示 用以上的各種方法將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突破慣有的邏輯關係重新加以綰組融合、錯置、扭曲、變形、分割和違反科學原理,是視覺藝術慣用的技巧,因此在視覺藝術作品中例子非常多,上述提到達利或馬格利特等超現實名家是例子,又如近代俄國畫家Vladimir Kush將昆蟲禽鳥的翅,放大縮小成船帆、蛋殼打開是一枚太陽…;近代美國畫家Jim Warren 一系列的美女髮瀑與山水;西班牙Isabel Miramontes的雕塑,將人物切割成線條、或扭曲成螺旋狀…等等,都引人深思。超現實視覺藝術的革命,讓藝術不僅僅只是一張圖片,透過畫面的重構,賦予作品思想情感,能讓觀者產生直覺共鳴。視覺藝術在這方面獲得巨大的成功,可為文字書寫者的靈感泉源。 四、 結論 超現實提供不同的思考面向,但它不是無厘頭的惡搞文化,它是嚴肅的、革命性的。最早超現實最被詬病的是「自動書寫」ㄧ堆無連貫的句子,但被後來的作家修正了,自動書寫被當作是一種策略,不是定稿,無意識書寫的文字經有意識的剪貼修改,才是成品,後世很多人誤解濫用,以致不知所云。超現實作品必須做到無理而妙,也要能帶出中心的詩想或詩情,而不是一二句的俏皮話而已。視覺藝術也許一張畫即可傳達畫者之意,但文字則往往需要以連環畫的方式,才不會有句無偏,才能完整表達深邃的意涵,若只是東一句西一句無意義的天花亂墜一番,讀者笑笑就過了,也無法形成傑作。
20220917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