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簡介象徵主義詩歌
2022/06/13 06:53:37瀏覽2544|回應0|推薦15

〈簡介象徵主義詩歌〉傅詩予

 前言:

      1886年希臘旅居法國的詩人讓•莫雷亞斯(Jean Moreas1856-1910)在法國《費加洛報》發表了一篇〈象徵主義宣言〉(The Symbolist Manifesto),首次使用「象徵主義」這個名詞。宣言中指出任何類型的藝術都不可避免地在發展過程中漸漸變得平庸,在複製中複製,在模仿中模仿,一切的表現都顯得陳腔濫調, 為了糾正這種傾向,於是產生了這種新思潮。而這種新的文學運動,也是針對當時機械式論證的寫實(實)主義和遺傳為本位的自然主義的反抗,他們認為這兩者並不能深入藝術的核心。文學的象徵主義(Symbolism)源於法國詩人夏爾•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的《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The evil flowers),而後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由法國詩人斯特凡•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和保羅•魏爾倫(Paul Verlaine18441896發展出更明確的方向,最後由保羅•瓦勒里(Paul Valéry18711945集其大成。

一、甚麼是象徵主義?

     象徵這個名詞,源於希臘文Symbolon,它是指將一物分為二(木板或陶片),主客方各執其一,作為日後的憑證或信物,漸漸地它們演變成一種抽象概念,凡能表達某種觀念或事物的符號或物品,就成為「象徵」物。象徵主義就是延伸這種概念,反對平鋪直敘和客觀理性的描述,強調用「象徵」性的事物,透過「隱喻」、「暗示」等感性的手法來表達主觀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原始的理念」。

二、象徵主義作品的特色

      早期的徵主義作品往往還是在寫實的基礎上聲東擊西,《惡之花》實際上是對浮華的批判;後期象徵主義作品則多趨向於心理層面的描寫,很少涉及社會現實,因此熱衷於探討個人的靈魂、幻影、夢和人性的陰暗面,如頹廢、深淵、孤獨、失敗、瘋狂、焦慮、死亡、絕望、流亡……等。他們常用極端的方式表達心理狀態,也大量採用神話,大膽描繪被壓抑的慾望,同時結合神秘主義,使得作品充滿原始的詭異和激情的色彩。 

三、象徵主義的技巧

      象徵的技巧首先是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以取代某人某物來表現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他們採用「托物言志」,以「暗示、「烘托」、「對比」、「聯想」等方法間接創作。例如,馬拉美的〈天鵝〉(Le cygneThe Swan),明寫陷在冰湖中的天鵝,實則是哀悼失去的自由。象徵主義並不只是一種修辭技巧,它更是指通篇的寓意,即作品背後有一個多種可能的核心理念,它可以使文章充滿弦外之音和多義性,使作品含蓄而深刻。馬拉美曾說To define is to kill. To suggest is to create.”suggest暗示,define定義,詩一旦被定義了,就失去其它suggestion 

      其次是通感聯覺。象徵主義的始祖源自波特萊爾的《惡之花》,而波特萊爾則受美國作家愛倫• 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反自然、反說教的詩學主張的影響極大,他在翻譯愛倫• 坡小說時獲得不少啟示。波特萊爾在作品中剖析自己的內心在邪惡中的沉淪和掙扎,其中有一篇對「通感」的描寫,則為象徵主義的技巧開拓了一條新路

Correspondences

Nature is a temple in which living pillars
Sometimes give voice to confused words;
Man passes there through forests of symbols
Which look at him with understanding eyes.

Like prolonged echoes mingling in the distance
In a deep and tenebrous unity,
Vast as the dark of night and as the light of day,
Perfumes, sounds, and colors correspond.

There are perfumes as cool as the flesh of children,
Sweet as oboes, green as meadows
— And others are corrupt, and rich, triumphant,

With power to expand into infinity,
Like amber and incense, musk, benzoin,
That sing the ecstasy of the soul and senses.

— Translated by William Aggeler, The Flowers of Evil (Fresno, CA: Academy Library Guild, 1954)

〈萬物對應〉

大自然是一座擁有生命支柱的廟宇

有時發出令人困惑的聲音;

人穿過象徵的森林

它用理解的眼神看著他。

 

就像悠長的迴音在遠處交織一起

在深邃而堅定的統合中,

茫茫浩瀚如夜幕和白晝,

芳香,聲音和色彩互相感應。

 

有像孩子們的肌膚般清涼的香水,

甜美如雙簧管樂,綠油油如牧草

——還有一些腐敗,富有,勝利,

 

擁有無限擴展的力量,

像琥珀和熏香,麝香,安息香,

唱出靈魂和感官的狂喜。

      在這首詩中,詩人透過自己的各種感覺,看到宇宙的和諧和統一。「通感」即是聯感,這裡有嗅覺(芳香)、聽覺(迴音)、視覺(色彩)、觸覺(清涼)、味覺(甜美)和心覺(狂喜)互相感應,而達到與大自然默契十足的境界。

               最後是音樂性,象徵主義的詩歌特別重視這點。《惡之花》因為是過渡期間的作品,仍然延用傳統的詩歌韻律,但到了後期,詩人們採用自由詩體的形式,改變句子的排列順序,力求句法的變換,尋找字群本身組成的旋律去表現音樂性,而不只是單純的靠機械式的押韻。此外他們認為的音樂不只是文字的聲音,更是通過詞語的關係所產生的影響去尋求詞語所喚起的朦朧、清靈、肅穆、莊嚴和神秘的心理上直覺感應。

四、象徵主義的發展

     馬拉美是第一個將象徵主義予以理論化的詩人,1897年他出版了散文集《歧途集》(Divagations),將他的詩學構想結集。「在音樂與文學」(Music and Letters)一篇中,他認為音樂是從詩歌中偷竊而來的,音樂原本為詩歌所有。稍後他提出了「純詩」理論(Pure Poetrysound),主張單純為寫詩而寫詩,詩不是為了教育或傳達信息而存在的。在他看來「純詩」的最高境界,即是音樂。法國著名文學史家居斯塔夫•朗松(法語:Gustave Lanson18571934認為馬拉美的音樂性理論是「將語言簡化為僅能產生情感並喚起圖像的音樂聲音,同時需剝去其可理解的含義」 (“reduce words to being nothing but musical sounds that produce emotion and evoke images, and strip them of their intelligible meaning”) ,英國學者Lloyd Austin 則進一步指出馬拉美的意圖是將沒有邏輯或語法的不連貫詞語歸為一組,希望它們能產生與音樂相似的效果。1馬拉美曾對印想派畫家德加斯Edgar Degas18341917說:“Poems are not made out of ideas they’re made out of words” 2,可見得在馬拉美,詩中words(語言)的作用超越了ideas (想法),而馬拉美對詩語言的塑造,更在the sound of words (字聲)

      馬拉美的詩歌雖採用簡明的人物,每首詩有一個中心象徵,所有理念、意象或隱喻都圍繞著它構建,但故意扭曲的非傳統句法,模棱兩可的表達方式以及晦澀的意象,使這個象徵隔著多重曖昧和語音歧義 (phonetic ambiguities),使得他的詩很難英譯。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寫於1876年的〈牧神的午后〉(法語:LAprès-midi dun faune),這首詩後來經音樂家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為之譜曲而廣為傳播,亦成為象徵主義的里程碑。整段詩以獨白體完成,猶如夢囈,詩歌詳述古羅馬神話中半人半羊的精靈牧神法翁Faun)在午睡中甦醒過來,與幾名仙女相遇的感官經驗。另一首著名且比較平易近人的詩是收錄在1887年出版的《詩集》中的〈天鵝〉。此外他的擲骰子將永遠不會廢除機會A Roll of the Dice Will Never Abolish Chance創造性地把一頁頁詩變成了一幅幅畫,這種視覺模式預示了當代詩歌的圖像實驗。1880年起,他在巴黎公寓裡舉行每週二晚上馬爾迪斯(Mardis)聚會,許多文學,繪畫和音樂領域的知名人士都曾參與過。他在塞納河上游的瓦爾文斯(Valvins)鄉村中度過最後歲月,在那裡他於189899日去世,享年56歲。

     象徵主義的另一位健將是保羅魏爾倫。魏爾倫在〈詩歌藝術〉(Art Poétique)一詩中,開宗明義的說「音樂先於一切」。他的核心理論是詩應該通過詞語重複的聲音和韻律去喚起情緒和感覺。他的詩較之馬拉美通俗易懂,因此更適於譜曲,他的〈月光曲〉正是德布西著名的〈月光〉靈感來源。他與讓蘭波(法語: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1891)的交往,使象徵主義又添注了超現實主義的色彩(蘭波既是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亦是象徵主義重要旗手。魏爾倫與蘭波因故分手之後,蘭波在極度傷心之餘,完成了一生最傑出的詩作地獄一季,成為象徵主義傑出的作品之一。蘭波還有一首代表作〈元音〉,以五個基本元音——AEIOU為吟誦的對象。五個字母本身原是沒有任何意指,但開端兩句,將五個字母和五種顏色聯繫在一起,透過通感聯覺,先訴諸色彩,再現以形象,從形象又導出有關的情態、氣味和音響,整首詩極富音樂性。

      保羅·瓦勒里是法國象徵主義後期詩人的主要代表,他將馬拉美「純詩」理論的進一步發揚,啟迪了後世專注於詩的內在本質的探討,也可以說沒有純詩的概念,就無法開啟語言學及文學的革命。他一生的顛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濱墓園〉(Le Cimetière marin),是一首解脫心靈的辯證詩。詩中主人翁在墓園裡狂歡,洶湧的浪濤伴隨著,面對隨時可能產生的變易和危機,心靈卻格外澄靜。奧斯卡獎得主、日本導演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作品《起風了》,就在故事的開頭及片名中,引用了這首詩中的句子: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The wind is riding! We must try to live/起風了! 我們必須想辦法活著)3。可見他的影響力,更擴及戲劇界。    

      除此之外,象徵主義影響了非常多的後人,可以說二十世紀世界各國主要詩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它的啟示,包括後來的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651939、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18881965、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 18791955……等人。艾略特〈四個四重奏〉,史蒂文斯〈大鍵琴上的彼得〉,詩題和內容遍佈音樂用語,都是試圖從文字上喚起音樂的想像,而這些音樂用語都包含著隱喻的功能。象徵主義也影響了音樂和藝術界,如前述的德布西、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0……。等人。詩人覃子豪(1912-1963)是台灣象徵主義先驅,著名的詩,如:

〈過黑髮橋〉

佩腰的山地人走過黑髮橋

海風吹亂他長長的黑髮

黑色的閃爍

如蝙蝠竄入黃昏

黑髮的山地人歸去

白頭的鷺鷥,滿天飛翔

一片純白的羽毛落下

我的一莖白髮

落入古銅色的鏡中

而黃昏是橋上的理髮匠

以火焰燒我的青絲

我的一莖白髮

溶入古銅色的鏡中

而我獨行

於山與海之間的無人之境

 

港在山外

春天繫在黑髮的林裏

當蝙蝠目盲的時刻

黎明的海就飄動著

載滿愛情的船舶

    「髮」是時間的象徵,由「黑蝙蝠竄入黃昏」,「黑髮的山地人歸去」,忽然「一片純白的羽毛落下」,成為敘述者的「一莖白髮」,由黑髮而白髮,暗示時間毫不留情地繼續滾動,而自己的生命已步入黃昏,卻只能在山與海獨行,喟嘆之餘,仍冀望黎明。「蝙蝠目盲的時刻」,才有「載滿愛情的船舶」,是暗示愛必須盲目?詩中不斷重複「髮」這字,試圖喚起文字的音樂性。

五、結論:

     二十世紀以後,各種文學理論風起雲湧,造就了各種不同的詩風,使得詩這片園地,能夠百花齊放。在這片開滿的奇花異朵中,象徵主義是顆種子,它催生了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但馬拉美在追求詩的音樂性上與語言的作用越來越遠,他追求語言的「聲」,而逐漸甩開「義」,加上他曾說詩一讀即懂,即失去趣味,也許就是這個原因,他的詩越來越晦澀。後世追隨者更是變本加厲的追求隱喻與暗示,力求句法的斷裂與意象的不連貫,自然演變成「困難」的詩,如此漸漸失去一般讀者的青睞,甚至不少專業的讀者也為了這種「猜謎」遊戲而頭痛不已。個人認為如果能去蕪存菁,保留它的朦朧而不晦澀,定是傑作。

參考文獻:

1 Poet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ccasional Papers on Baudelaire, Mallarmé and Valéry

by Lloyd Austin | Dec 11 1986 p50

2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5798517.St_phane_Mallarm_

3https://www.theparisreview.org/blog/2015/03/31/novels-are-made-of-words/

20210415 4:31pm 202109 發表於子午線台灣新詩刊No.3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ngFu&aid=17513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