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把清朝趕下台的,有三大功臣,缺一不可:
2023/03/24 08:52:41瀏覽157|回應0|推薦0

把清朝趕下台的,有三大功臣,缺一不可:

1.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註 1]),名文,後化名中山樵[9]:2936。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明德、載之,號逸仙、日新,外號孫大砲。

2.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廷、慰庭或慰亭,號容庵,因出身河南項城(今項城市)又被稱作袁宮保、袁大帥、袁項城

第三個就是:葉赫那拉靜芬(隆裕太后)孝定景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ᡨᠣᡴᡨᠣᠩᡤᠣ ᠠᠮᠪᠠᠯᡳᠩᡤᡡ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穆麟德轉寫:hiyoošungga toktonggo ambalinggū hūwangheo;1868年1月28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一說蘇完那拉氏,小名喜子;史未載其正名,有說名靜芬,或稱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緒皇后。(資料來源:維基)。

[葉氏解說]葉赫氏東哥,幫努爾哈赤壯大愛新覺羅的勢力,不料東哥死後,努爾哈赤反而要消滅葉赫氏,這讓葉赫部落的酋長布揚古很不滿,在臨歿時憤憤然地發誓說:葉赫部落的後裔,只要尚存一名女子,也必要覆滅滿洲。』,...

本來努爾哈赤還把這句話放在心上,規定滿清宮圍,絕對不准選葉赫女子。不過,後代子孫,並未嚴格遵守祖訓,時不時,仍有葉赫氏進后宮,如康熙帝的青梅竹馬惠妃就是葉赫那拉氏,到了1852年更是出現了,葉赫那拉慈禧,...

葉赫那拉慈禧在臨死前,又把大權交給葉赫那拉靜芬(隆裕太后),最後由隆裕太后用印,把大清國縮小成紫禁城國,...

但由於紫禁城國從此接受中華民國的每年四百萬白銀的供養,由此推論,紫禁城國已喪失國家主權,...

理論上來說,從1912年起,紫禁城國就已不再是廣義的國家,幾乎可以當成是北京的一個旅遊景點,如:"大清民俗文化村"來看待。

從這一點來說,紫禁城國跟羅馬城中的梵諦岡,還真的不一樣。原因就出在於,梵諦岡並沒有接受義大利每年四百萬兩白銀的禮遇優待。

所以從歷史上來說,布揚古的詛咒,還真的是應驗了。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owuTaiwanNo1&aid=1786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