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蘇格蘭與台灣~~從小綠綠愛丁堡行談起
2007/08/29 10:10:47瀏覽877|回應0|推薦7

我與蘇格蘭的緣份,結於高爾夫,從台北到聖安卓,每一趟單程時間,要花上24小時,而,我去了八九回。有關蘇格蘭的文章,特別仔細閱讀。

運動與政治應分開,但是,怎麼分得開呢?  簡單的球賽報導,同一報同一位位記者同一篇稿就要寫兩種文章,一份發給英格蘭版 ,一份發給蘇格蘭版,因為,他們有省籍情節。兩邊民眾互相仇恨。

比如,蘇格蘭贏了,寫給英格蘭的就要寫成們大英國協贏了漂亮一仗......,寫給蘇格蘭的就一定要把蘇格蘭突顯出來....。輸了,給英格蘭看的,一定要極盡挖苦之能事,給蘇格蘭看的,就要輕描淡寫....。總之,立場要分明。

我曾經住過一個B&B的民宿,主人六歲的小男孩告訴我,他們痛恨英格蘭。天哪,是誰灌輸他的?  難怪,蘇英合併了三百年,世代怨仇解不開。但是,主政者用其他方式,逐步軟化了民眾的心。

 我也想到台灣,小小的島上,分成了好幾塊,本省外省,據友人之子敘述,他的大學同學們在本省之中,又還會區分你是來台第十代 ?  第六代 ?  台灣之光有好多,但是,都是寂寞微弱的光,多數民眾被教育的,對於政爭,八卦特別熟悉,其他領域上的人才或成就,常被忽略。有幸者,到死後,才被歌誦一段。

今日看到聯合報民意論壇,有學者投書,深有同感。特將此文收錄轉貼於此。

小綠綠去的愛丁堡 台灣看到沒

今年應邀在愛丁堡軍樂節中登台的北一女樂儀隊,已經結束表演返台。抖擻的精神與整齊的步伐,替愛城歷史寫下新頁,由於這群小綠綠的到來,歐洲人又多認識了台灣一點,但當愛丁堡看見台灣的時候,台灣看見了愛丁堡嗎?

今年正好是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成立大英聯合王國(俗稱英國)的三百周年紀念。幾百年來,台灣與蘇格蘭面臨了類似的困境,面對著鄰近的「他者」英格蘭,蘇格蘭與台灣一樣都急於尋找屬於自己的認同,並希望走出一條不同於他者的路。對於希望邁向「正常國家」的台灣來說,蘇國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

三百年前的蘇格蘭,由於投資巴拿馬運河失敗,背負了偌大的財政赤字,英格蘭遂以此為誘餌,拿出「英國」成立之後債務共擔的紅蘿蔔,同時也祭出了不合併就停止貿易乃至戰爭的撒手←。這使得蘇格蘭被迫在「戰爭加破產」或是「和平加金援」之間做出選擇。由於當時英格蘭迎立的新王詹姆士一世,原本是蘇格蘭的國王,蘇格蘭幾乎沒有說不的可能。

結果,英國成立了,但一連串的新仇舊恨,卻沒有因此而過去。

然而,蘇格蘭在大英帝國成立之後,用來對抗英格蘭的方法,既不是戰爭,也不是不理性的抵制。他們用蘇格蘭文藝復興運動中產生新思潮、新制度與新建築觀念,來對抗舊帝國的舊思維,並利用新成立的日不落國帶來的偌大機會,改造了整個世界。

因此,當時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居民驕傲的向世人宣布:你若想了解英國,你必須到愛丁堡。

英國成立三百周年,但愛丁堡街頭看不到太多慶祝,取而代之的是蘇格蘭人用選票,把支持獨立的蘇格蘭國家黨送進了蘇格蘭議會,使之成為第一大黨。但在此同時,蘇格蘭出身的布朗,也被送進英國首相官邸,成為蘇格蘭人的驕傲。

在蘇格蘭的身上,我們看到自己的影子。

愛丁堡邁向正常國家之路的武器,是大哲學家休謨、是瓦特的蒸汽機、是大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以及複製羊桃莉。

面對海峽對岸,台灣如果希望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我們唯一能依靠的也是積極的人才育成。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大聲地說:如果想了解中國,你必須到台北。

相信小綠綠帶給北國的,不只是高亢的樂聲與炫目的隊形,他們引入的更是台灣的未來,以及屬於我們自己的光榮。期待台灣文藝復興。

【2007/08/29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s&aid=119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