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引用文章 藍今力推服貿 綠:呷緊弄破碗
2013/11/13 08:58:02瀏覽90|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 藍今力推服貿 綠:呷緊弄破碗

引用文章 管中閔:韓貿易量2025年達我3倍

引用文章


藍今力推服貿 綠:呷緊弄破碗

    2013-11-13 01:34
    中國時報
    【唐筱恬、陳文信、徐子晴/台北報導】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陷入僵局,馬英九總統喊話下令加速審議。國民黨團今天朝野協商將提出代排公聽會、速排審查2大方案,並再下「馬蘇辯」戰帖。民進黨則警告馬政府別草率行事,「呷緊弄破碗」。

     國民黨中山會報昨天對《兩岸服貿協議》討論近1小時,與會者對民進黨「假公聽之名、行杯葛之實」表達憂心與不滿。馬英九要求黨團加強與在野黨的溝通,希望能以台灣為念,不要流失台灣的競爭力,也希望行政立法部門加強配合,行政部門提供資料強化論述。

     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下午將召集朝野協商,王金平表示,民進黨服貿公聽會時程排得太鬆,影響審查時間,盼民進黨縮短公聽會時程盡早審查。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今年6月簽署後送入立法院審查,朝野簽下結論,排完16場公聽會後,才可實質審查。國民黨籍召委張慶忠火速排完8場,民進黨召委段宜康卻每2周才召開一場公聽會,讓藍營急得跳腳。

     馬英九親自下令加速審查後,藍營內部展開沙盤推演。林鴻池形容已進入「與時間賽跑」階段,將於今天朝野協商提出兩大意見:一、由於當初立法院院會宣讀將排16場公聽會的結論,未指明是藍、綠各8場,若綠營再刻意拖延,不排除由張慶忠直接「代排」公聽會;二、為加速服貿協議快速通過,提議一面召開公聽會、一面排案審查。

     民進黨團表示,如果馬政府草率、倉卒簽署服貿,連這兩個月都不願意等,勢將「呷緊弄破碗」、欲速則不達,屆時連在野陣營中立場溫和者都會被激化,到頭來只會得不償失。

     段宜康表示,馬政府除了「希望快一點」,到底有沒有做其他對話或意見的整合?端得出具體的做法,雙方才有商量的可能。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3111300116.html

 

 

 

經貿談判「堆積木」 來不及 管中閔:韓貿易量2025年達我3倍

    2013-11-13 01:34
    中國時報
    【李明賢、唐玉麟/台北報導】

     根據世貿組織(WTO)資料推估,台韓貿易實力差距愈來愈大,韓國對外貿易量預估在2025年將至少達到台灣的3倍,顯見台灣對外經貿談判「堆積木」已緩不濟急,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呼籲,台灣應有更積極作法,才能拉近雙邊差距。

     總統府舉辦中樞紀念國父誕辰,安排管中閔提出專案報告示警,指2015年是重要的時間壓力,因為屆時不僅中日韓FTA簽署完成,包括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都將生效,台灣經貿邊緣化危機已迫在眉睫。

     書面報告指出,台韓貿易總值在2000年之後差距擴大。尤其,南韓目前已簽署8項經濟協議,涵蓋45國;而台灣僅簽署6項,涵蓋7國。去年韓國貿易量已達到台灣1.87倍,推估未來將會突破3倍。

     管中閔強調,台灣若不能加入TPP,勢必使台灣加速吸入大陸經濟圈內,此舉不符合台灣的戰略平衡,也破壞亞洲平衡。台灣對外談判不能只採循序漸進的堆積木方式,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法,否則無法在2015前加入TPP與RECP,建議政府擴大文宣作為,包括規畫舉辦政策大辯論。

     南韓與歐美簽署FTA後,已衝擊我國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國貿易局說,今年1至10月台灣出口到美歐地區金額,分別年衰退1.6%、3.4%。

     根據經濟部調查,10月台灣對美國出口衰退0.3%,對歐盟地區略增6.7%,反觀韓國10月對美國出口成長20.4%,對歐盟成長35.1%,顯示韓國與歐美簽署FTA後,已嚴重衝擊台灣廠商出口競爭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3111300117.html

 

 

 

 金融界:還挑三撿四 陸資就會跳過台灣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3.11.13 02:21 am
 

中華開發工銀直接投資事業群執行長周大任昨天說,台商西進大陸投資,不能再單打獨鬥了,必須整合產業資源整合才能有所作為,因此購併、參股將成兩岸相互投資的主流趨勢。

股權投資協會、創投公會與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昨天舉辦「二○一三台灣投資高峰論壇」,周大任是在「兩岸雙向投資與併購發展」論壇上做以上表示。

凱基證券副總經理吳怡君表示,台灣與大陸的內需市場態樣南轅北轍,形塑兩岸企業不同的「格局」,購併、參股雖已成趨勢,仍需要很多時間磨合,勢必「有點辛苦」。

吳怡君舉例,陸資企業評估投資案可行性時,不會只想兩岸,也無政治考量,「想的就是全球布局」,思考如何優勢互補、強強結合創造雙贏,而國內業者因市場規模較小,多數在成本上打轉。

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二○○九年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後,總投資金額僅八億美元,參股或購併投資件數雖然不多,卻占了近一半比,規模相對可觀,陸企來台投資仍以科技業為主,傳產業在近年異軍突起。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于紀隆說,兩岸併購投資案逐年增加,高達七成集中資通訊、工業產品。

吳怡君說,兩岸關鍵產業相互投資時,如何保護臆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等商業機密不外洩或被竊取,確實應該特別注意,但仍然可透過合約控管風險,不應形成投資阻礙,錯失良機。

吳怡君說,面板就是一例,現在大陸已經做起來,陸企來台投資面板廠的意願,也遠不如以前強烈。

周大任也說,如果台灣還在挑三撿四,陸資很可能直接跳過台灣,到歐美去投資。

【2013/11/13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金融界:還挑三撿四 陸資就會跳過台灣 | 服貿協議頻卡關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292092.shtml#ixzz2kU1LYKXt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292092.shtml


中時電子報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