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引用文章 國會改革系列 國會改革3箭 治議事亂象
2013/10/05 07:03:57瀏覽132|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 國會改革系列_國會改革3箭_治議事亂象 

 


國會改革系列 國會改革3箭 治議事亂象

    2013-10-05 01:48
    中國時報
    【楊毅、舒子榕、徐子晴/台北報導】

     立法院朝野對峙激烈,導致院會空轉、議事癱瘓等情況屢見不鮮,再度喚起國會改革聲浪。多位政治學者援引先進國家例子指出,未來國會改革應強化委員會專業性,朝野協商改為程序審、留下文字紀錄;同時,陷入關說案疑雲的立法院長王金平應該自請紀律委員會調查,替未來類似案件定下處理機制。

     外界對國會亂象有諸多批評,政大政治系教授盛杏湲指出,衝突、紛亂本來就是國會議事運作的結果,外界詬病台灣國會存在「密室協商」,盛杏湲表示,美國雖沒有建立「黨團協商」制度,但檯面下的運作、遊說仍然持續存在,成為另一種形式的黨團協商、秘密協商。

     她建議,未來可向德國國會借鏡,將院會朝野協商併入委員會協商,不僅可加強委員會專業運作功能,也可以彰顯政黨意志。此外,各政黨必須提出各領域專家,令其長期在委員會耕耘,提升專業性。

     如何解決「密室協商」?盛杏湲說,其實很簡單,只要公開協商過程的文字紀錄在立院公報上即可。

     中山大學政治學教授廖達琪表示,國會改革首先應該讓議長中立化,若由不分區立委擔任議長,則應該在當選後宣布中立,此外,議長不應該擁有實質安排議程、溝通協調的權力,議事的實質內容應留給各黨鞭來協調,議長單單主持議事,同時因應主持議事需求,仍應擁有警察權。

     廖達琪說,國會改革的另一個重點就是朝野協商制度,她說,黨團協商制度常遭外界批評為黑箱作業,尊重少數的原則能否無限上綱也是問題,因此,委員會運作應該更受尊重,否則就違背了民眾對於立法品質的要求,朝野協商也只能進行程序審,不能實質審查法案內容,她建議立院對此訂定內部規範。

     廖達琪也提到,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已自請紀律委員會調查,王金平也陷入關說疑雲,同樣應暫離院長職位自請調查,這是國會自主的重要象徵性動作,也立下一個重要先例。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張佑宗指出,國會改革首要之務就是應廢除政黨協商制度,但協商制度廢除後,委員會可能變得權力太大也可能產生流弊,極少數人就可把持委員會,衍生壟斷杯葛法案、肉桶立法等問題,如近日美國聯邦政府預算「卡關」,就是參院反對眾院提出要求延後執行歐巴馬的健保改革法案。

     張佑宗認為,其實台灣不妨學習英國國會制度,院會完成一讀後,立即進入二讀程序。

     但此時僅就政策或法案的精神、基本原則和大方向等做充分的政黨辯論,完全不涉及具體條文內容,辯論結束後,隨即交付表決是否要通過該項政策或法案,再付委交由各委員會討論,此作法有助於逼迫國會議員提升專業、辯論政策,而非像現在立委專做選民服務,反對也提不出理由。

     此外,張佑宗指出,美國的國會議長政黨色彩較濃,但英國的國會議長選上後,則退出政黨活動,甚至在餐應吃飯都會刻意與人保持距離,且有任期保障制度,除非自己不想續任或有違法情勢,才會下台,而英國每個政黨會都禮遇老議長,不會派人與其競選連任。

     (國會改革系列報導完)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3100500086.html

 

 

 

 

---------------------------------


開議 總是吵鬧 閣揆 別想上台

中國時報 唐筱恬/台北報導 2013年09月30日 04:09




混 戰立法院審查法案效率不彰,院會會期最後一天往往進行「法案大清倉」趕業績,或加開臨時會通過重大法案,已成近幾年慣例。圖為8月臨時會議程排定處理核四公投案,藍綠攻防大戰。(本報資料照片/姚志平攝)
空 轉立法院法定會期經常空轉,臨時會也成效不彰;圖為立法院議場內行政官員全體列席,立委人數寥寥無幾。(本報資料照片/王遠茂攝)

立法院開議總不平靜。近年來,無論藍綠執政,在野黨總是會找各種大小議題,杯葛閣揆上台進行施政報告,給閣揆「下馬威」。

從大環境不佳,到閣揆個人的問題,都可以成為杯葛的理由;杯葛的短則幾小時,長則數天甚至數月,能平順上台報告的,少之又少。

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規定,閣揆必須分別在2月及9月底前完成《憲法》規定的施政報告。按照立院的慣例,都是在開議的第一天邀請閣揆報告,並儘可能的在當天完成報告,但民進黨執政時期,游錫堃、謝長廷也都沒有在開議第一天報告。

杯葛劉兆玄報告算少

2008年520政黨輪替,剛交出政權的民進黨,立委席次也僅佔立院1/4,氣勢低迷,馬英九任命的第一個行政院長劉兆玄,在5月30日到立院報告,是近年極少數沒有遇到抗爭的例子。到了9月進行施政報告時,就因為風災、三聚氰氨等問題,遭民進黨立委杯葛半小時後才上台。

馬英九的第二個閣揆吳敦義,2009年9月首次施政報告,也因為在野黨認為他對之前的「香港行」交代不清,強力杯葛,最後是國民黨靠人數優勢護送他上台報告。

陳冲被提出不信任案

2012年大選後,國民黨立委席次減少,排除衝突的能力更低,陳冲一上任就因開放美牛、油電價雙漲、證所稅等一連串政策遭民進黨杯葛,創下新閣揆未能在就職後兩周內進行施政報告的首例,引發憲政疑義。陳冲的第二次施政報告前,在野黨還提出了「不信任案」。

江宜樺上任時,在野黨因不滿江宜樺提出「核四公投」,霸占主席台,議事空轉一整天,直到晚間六時左右,才踏上備詢台完成施政報告。

江揆已三度無法上台

江宜樺本會期因涉入「馬王政爭」風暴,在野黨不滿江揆發言曾藐視國會,要求江揆道歉才能上台報告,導致江揆三度到立院都無法上台,已經無法在法定期限內完成施政報告。

回顧立法院歷史,未依憲完成施政報告的還有前副總統連戰,連戰當時因為副總統兼任閣揆的合憲性引發爭議,到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時,被綠營阻擋在立院大門外,接著連續2個會期都無法上台,創下總質詢開天窗的紀錄。

編者按:「9月政爭」震撼立法院,也引起外界對國會改革的關注。本報從今天起推出「國會改革」系列專題,從國會亂象、立委素質、密室協商、國會秩序、國外制度等各角度,探討國會改革的問題與解決方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9%96%8B%E8%AD%B0-%E7%B8%BD%E6%98%AF%E5%90%B5%E9%AC%A7-%E9%96%A3%E6%8F%86-%E5%88%A5%E6%83%B3%E4%B8%8A%E5%8F%B0-20130930000319-260102


中時電子報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