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佛教的「不飲酒戒」——《自在點燈》文選
2012/10/31 23:23:38瀏覽1271|回應0|推薦2

 

與您分享佛法心靈書《自在點燈》裡面的好文章——


〔佛教生活篇〕

 
談佛教的「不飲酒戒」

◎自在老師.著


〔緣起〕


  我在部落格發表了一篇文章:〈從書法藝術談起〉,裡面一段說到:
  「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的融合。『真』,是創作之心的真誠,不為名利,沒有頭銜,沒有造作,沒有心機,完全是自然本真的流露,是謂 『真』。傳說王羲之有名的〈蘭亭帖〉,是酒後半酣之際寫成的,待酒醒之後再寫,卻寫得不如原來的好。可見那酒後半酣之際,就是自然本真的流露。」
  有佛友看了之後,來函求教云:
  「請問老師,『李白斗酒詩百篇』,也是因為飲酒而成就詩名。古代文人雅士多因飲酒而寫出佳篇,有所謂『無酒不成詩』。那麼佛教五戒中的『不飲酒戒』, 其道理何在呢?我知道一般善知識都會以所謂的修行功德、因果禍福等教條作答,其實難以令人信服難。自己思考了許久,仍不得其解。故請老師開示。」


〔回答〕


  關於飲酒的問題,喝點小酒,的確是會讓人放鬆神經,心情愉悅。但是否任何人飲了酒皆能作詩或創作藝術作品呢?
  所以,「酒品」,飲酒之後的表現,還是因人而異的。
  本來有才華的人,因為飲酒,放鬆了許多人為約束,真性流露,所以能創作出好作品。
  而有更多品行不良的人,飲酒之後,藉酒壯膽,為非作歹,家暴打老婆等等。
  佛教為了防止酒後壞戒,犯下殺盜淫妄等罪行,所以制定了這個「不飲酒」的「遮戒」。這「遮戒」只是一種限制與約束,不是絕對的。
  現在一般佛教徒卻把這個「不飲酒戒」遵奉得像天條一般神聖不可違犯,連烹調料理使用幾滴酒都不行,真是「法執」得矯枉過正也!
  然而佛教素食也有「藥膳當歸湯」等,須知其中所用的中藥材,如當歸、熟地等,都是用酒浸泡炮製而成的,很多中藥材都需要「酒製」。他們食用了酒製的藥材藥膳而不自知,卻自以為「守戒」?
  當明白,所謂「飲酒」與「用酒」是不同意義的。適度「用酒」是一種「藥」,不僅用在藥材的炮製方面,有時煎煮中藥也需要使用酒(例如「炙甘草湯」)。 傳統中醫更有許多「藥酒」,搭配相關藥材以促進血液循環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所以,視需要適度的「用酒」,也有其作用的。
  佛經裡,也有佛弟子向佛質疑這「不飲酒戒」。
  有一位國王,是佛弟子,他向佛陀質疑說:喝了酒,心情愉悅,有何不可?說他曾經宴請幾個有紛爭的豪族大臣,大家喝酒愉快,就消除了彼此恩怨,和平共處。這樣飲酒應該有大功德才對呀!
  佛解釋說,飲酒是「遮戒」,是為了防範飲酒之後亂法造罪所制定的;如果飲不致醉,且有利益,就不在禁止之列。但是仍須靠長久持戒功夫的養成,才能成就智慧方便。(此為經義概述,原文詳見附錄《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下)

  所以,學佛要明法理、明事理,才能有圓融的智慧。若執著於某一個「法條」,頑固執持而不明其理,不知隨緣變通,再如何的「守戒」,也只是盲目依從而已。
  我觀世間眾生,絕大部分不是迷失於世俗名利之事,就是迷失於所謂的「佛教」教條,信教「修行」一輩子,還是一個迷失的人,真是可悲可歎啊!
  學佛要修智慧,才能成為「覺者」;而「佛」之本義,「覺者」也。
  阿彌陀佛!

 


(民國一一年二月寫)
(附錄《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下)


——還有更多的智慧啟發,在《自在點燈》書中,

引領您點亮自我內在的心燈,找到生命喜樂的泉源


《自在點燈》/ 自在老師.著

白象文化 / 201211月出版

《自在點燈》書介:

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7072247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700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