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脩已以安百姓
2005/05/24 07:26:33瀏覽474|回應1|推薦3

星雲大師有篇文章讀書和做人,讀書是學會做人的重要過程,被二媳婦轉貼到[修學城]去,這篇文章,讀來充滿儒者從格物致知到治國平天下的脈絡,非常受用  

再看作者,哇 是我們的星雲大師ㄝ 唉 大師為了在這五濁亂世傳佛心印,居然不得不把用人學都搬出來,用心之良苦,令我們這些被度化的眾生,為他老人家叫屈呢

早期的佛學教法,如百丈禪師者,他的弟子開悟者眾 但他晚年時,仍然堅持一日不作,當日不食的作風,堅持他以身作則的教學法 開悟的人,視眾生如佛,如父母,那敢想到要去『用人』呢? 

道家老子也主張,最好的領導者,是讓眾人去發揮能力,不知道有領導者的存在  

儒家宗師孔夫子也有這麼一說:~~憲問~~

子路問君子。子曰:「脩已以敬」曰:「如斯而乎?」曰:「脩已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已以安百姓。脩已以安百姓, 堯舜其猶病諸!」~~

君不見,堯舜兩大聖王,以治世而稱之,老夫子還認為他們『脩已以安百姓』的工夫還不甚完美哩!

只是,這套脩已以安百姓』作法,現在不太容易見到使用得如火純青的例子了 這種聖賢,目前在世,我們民主社會的選賢與能機制,能把他們找出來嗎? 

退而求其次,對於把權力抓在手上的人,我們期盼他們能用人能唯才,能碰得上這種人,真該謝天謝地了 換句話說,能做到大師的教法,我們也可以自我安慰一陣 雖不中,亦不遠矣!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ong&aid=7451

 回應文章

ian629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人性的反應
2005/05/30 01:04

此世紀資訊發達到了汎濫的地步,

無時無刻都在接收大量的訊息。

人腦是有限的,如此龐大的數據只能做很表面的處理。

如此的說法還未把情緒的因素及其影響考慮進去。

高頻率的曝光率和表面美好的人事物會掩蓋事實的真相,

甚至乎人們就以次做為判斷的準則。

會如此也是因為人性就是去避免所謂的 cognitive dissonance.

因為當呈現的現象與認知有誤差時,就會產生 eomtional distress.

Distress consumes a large amount of brain power and produces unpleasant experience.

People don't like unpleasant experience;

therefore they tend to avoid it and make the whole process easier.

Human beings are rational? Think twice, and this time don't try to avoid the cognitive dissonance :p

也許讀書是該要能訓練判斷力、釐清輕重和先後順序。

在了解別人的同時,更要能了解自己。

因了解自己後才能有效的鍛煉心智,

如此才能有效的管理情緒。

頭腦能夠理智後,事實的真相才能浮出表面。

這樣才能幫助正確的判斷。

但也因為人是有情緒的動物,

管理自己的情緒之餘也要能理解和與別人的情緒互動。

如此一步步的建立互相的信任,

各自的才能和潛力就能得到發揮、適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