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開放兩國度假打工 台德青年互惠交流
2011/05/25 17:10:23瀏覽390|回應0|推薦1

 今天上午(525日)我在立法院接見德國社民黨青年組織成員一行8人,這個訪問團年齡最大的是29歲(1982年),最小的是22歲(1989年),都是大學本科生或碩士在學生,團長是呂福勒(Mr. Fabian Loffler),目前還是海德堡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

  德國每個政黨都有青年組織,作為培育政黨接班人的搖籃,因此這群年輕人有可能成為未來德國的政黨領袖,甚至國家領袖。德國政府在去年1011日通過「台德青年打工度假工作計劃聯合聲明」,雙方同意每年各開放200個名額,給1830歲的青年,前往對方國境內度假及短期工作,這是與我國簽訂類似協議的第五個國家。對此我特別向呂福勒團長一行,表達樂觀雙方青年的互惠交流,並期望未來能擴大交流名額及層面,讓台德關係更趨密切。呂福勒爽快答應並表示,這次來台灣親身體會台灣是個自由民主的國家,人民充滿著友善與熱情,希望有機會也爭取來台灣度假打工,深入體驗台灣的文化與生活。

  這群年輕人非常關心台灣仍然執行「死刑」的議題,他們把「死刑」與沒有人權當作一體看待,認為執行「死刑」就是沒有人權。我耐心跟他們解說,台灣當然是個民主、自由、人權的國家,儘管中華民國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但是我們依然遵守聯合國人權規章,台灣的人權指標在世界排名不輸先進國家。我進一步說,死刑是台灣刑法的規定,法律的訂定與修正需要立法委員依民意及一定的法律程序才能執行,目前台灣有81%的民意不贊成廢除死刑,如果不尊重大多數的民意,這些立法委員下次想要連任就很難了。我的解釋獲得在座青年團員的體諒與認同,我也讓他們了解,廢除死刑是種社會觀念與認知,台灣目前社會共識還無法達成,況且許多先進國家依然存在著死刑,所以死刑不能與人權一概而論。

 今日的青年,未來將是國家的棟樑,台灣現在的青年學子,許多都是奮勉上進、負責認真的好青年,對國家社會都懷抱著一份理想與願景。看看德國、想想台灣,兩邊青年都有同樣的志向,在此我也要以兩句話與台灣的青年學子共勉:「敦品勵學  承擔時代使命,樂觀進取  開創光明前程」,這是民國70年代,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在有一年的青年節,贈送給當時青年學子的一段勉勵的話,今天看來儘管年代已久,但是意義猶新。時代改變了,但是青年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依舊不變。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eng0910&aid=525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