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難
2009/04/09 00:51:46瀏覽549|回應0|推薦7

寫論文或是作專案,最讓人感到困擾的就是騎虎難下的狀態...

花了很多心血收集了文獻,或是做了許多事前的準備功夫,但是作到後來卻慢慢發現,這篇論文或是這個專案研究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做、而且很可能最後做不出來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兩難。

於是這個時候,就開始耽憂了,開始盤算原來的計畫是否繼續做下去的利弊得失。

如果繼續作下去的話,就要保證一定成功,因為要再重新找一個主題來寫或是換另一個方式來作,恐怕又要多花個三五個月以上。

而如果不繼續作下去的話,又會覺得原來的進度作到一半,說不定最後再努力下去還可以拼出奇蹟,況且前面辛苦的努力也不會浪費。

像這種兩難的狀態,很容易就形成了所謂的決策癱瘓,我們都不是笨蛋,當然都會考慮到非常多的因素,但也就是因為都考慮到了,會變得更難決定....。

相當多的人遇到很難決定的時候,乾脆就不決定了,反正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決策癱瘓就是因為考慮到以下四個構面:

不改變的好處
不改變的壞處
改變後的好處
改變後的壞處

這四個會互相拉扯,使我們難以決斷....

如果不是兩難,那麼隨便一個阿貓阿狗都可以作高明的決策,一個人是否出色就看此人處在這種兩難處境之下的決斷力,這常常是從失敗經驗中得到的。

當然考慮這四個力一個要求極大,另一個就是極小..

(天啊,我怎麼想到灰關聯分析和田口法....嗚~)

而一旦決定要怎麼做之後,詳細的流程與規畫都要一一實踐才對。在明確化、具體化、可測量化、可達成性、時間限定的五個規畫原則上,將一切規畫付諸實行,不管結果如何,至少證明自己是一個能決斷,肯負責的人,這是最大的收穫吧。

其實會下決斷的人並沒有比較聰明,考慮的因素也沒有比較多,只不過懂得決斷的人至少有三個好處:

一速度:比別人更快速的下了連續的決策與動作,而就算沒動作至少也改變了心態。

二經驗:透過決斷得到了不決斷時所得不到的經驗。

三思考:在這樣的兩難逼迫中,逼迫自己發揮出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重要的是,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真的認識到了自己的能耐與智慧,以及到底還需要學習什麼?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ubasaKung&aid=283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