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明進化的軌跡(十二)-基督教文明(十三)--日耳曼的過渡演化
2008/04/14 04:21:42瀏覽1539|回應0|推薦10

97.       世俗政治神聖羅馬帝國日耳曼諸侯的演發展(843~1250)

(東法蘭克王國法蘭康尼王朝 1024~1125)

------- 康拉德二世 (Conrad II 1024年—103964在位)他是施派爾伯爵亨利的兒子,由沃爾姆斯(Worms)主教撫養長大,當薩克森王朝絕嗣後,於102434歲時當選為國王,開始了法蘭康尼(Franconia)王朝(1027 ~ 1125)— Conrad II, Henry III, Henry IV,  Henry V四個國王在德國的統治。

1025年,德意志貴族和倫巴底親王發動叛亂失敗,1026年,康拉德遂被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027年,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028年,擊敗波蘭國王梅什科二世(Mieszko II),復得過去的失地。

1028年,其子亨利11當選德意志國王,並成為他主要的顧問。

1030年,對匈牙利的戰爭失敗,割地賠償。

1032年,勃艮第國王魯道夫三世(Rudolph III, King of Burgundy)死後無嗣,他把自己的王國遺贈給了康拉德二世。  1034年,康拉德二世已經壓服所有反對者,繼承勃艮地。 這個王國的面積相當大,它幾乎包括了今天法國東南部的大部分領土,以及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和多菲內兩塊法國主要封建領地。  康拉德二世把它轉給了自己的兒子亨利作為采邑。

1037年,康拉德二世在義大利進行立法改革,頒布倫巴底(Lombardy)封建新法,規定貴族的采邑為世襲,以免大領主肆意兼併小領主的領地。 他在與諸侯的鬥爭中爭取小封侯的支持,幫助他們不被大封建主所欺淩。康拉德二世繼續薩克森王朝抑制德意志諸侯的政策。 這些積極的措施保證了王權的加強。 康拉德二世並利用由皇帝任命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的傳統做法(所謂主教敘任權),鞏固王室對教會的有效控制

1039年,康拉德二世49,病逝於烏德勒支(Utrecht在今天的荷蘭)。

-------亨利三世 (Heinrich III10171028~1056105),巴伐利亞公爵(稱亨利六世,1026~1041年在位),士瓦本公爵(稱亨利一世,1038~1045年在位),德意志國王(1039~1056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046年加冕)。皇帝康拉德二世之子,1028年即已加冕為其父的共同執政者。

1041,征討臣服波希米亞人(Bohemia)  1040104410511052,前後四世次對匈牙利用兵,但很快又失去控制,最終使長期侵擾德國的匈牙利人定居下來

1046,亨利三世解決了波希米亞公爵弗拉季斯拉夫一世與波蘭大公凱西米爾一世之間的爭端。

10451049年,分別兩次征討,最終臣服桀驁不馴的洛林公爵。

亨利三世於1046年赴義大利,廢黜了-----本篤九世(Benedict IX)西利維斯特三世(Sylvester III)格理高利六世(Gregory VI)----- 選利德國人克里門二世(Climent II)為新教宗,並為亨利三世加冕。  此後亨利三世還又多次廢立教宗,牢牢控制對教宗的任免,也一直掌握了對德意志境內各主教的任免權  亨利三世是法蘭康尼王朝最強大的君主。  1056105去世時不到四十歲。

然而亨利三世卻支持教會的克呂尼運動,正是這一運動奠定了日後教宗權利擴大的基礎。(I.E. 克呂尼運動Cluniac Movement 1011世紀天主教會修院的一次重大改革運動,得名於運動發源地法國克呂尼修道院。以該院為中心的修士主張加強修道院管理,修士須過集體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會被世俗社會腐蝕和侵犯。該運動得到2000多所隱修院的回應。 運動後期鼓吹教宗權力至上,主張教宗有權獨攬主教敘任權,甚至有權廢黜世俗君主,從而引起了教宗與世俗君主的長期鬥爭。克呂尼運動是西歐中世紀的一次重大改革。 這場運動不僅著眼於修道院改革,而且宗教與政治狂熱介入世俗事務,要求調整教會與國家的關係。 克呂尼運動確立了教宗政體,使教宗權勢不斷攀升,並營造了濃厚的社會宗教氣氛,加速了歐洲文化的認同,使中世紀盛期的西歐形成了獨特的社會特徵。不少改革派教宗,出身于克呂尼派修道院。 如大力推行改革運動的格利高里七世;卡利克斯圖斯二世(Calixtus II 11191124 在位))

-------亨利四世 (Heinrich IV1056 ~ 110687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084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亞公爵(1055年起)。 法蘭康尼王朝的第三位德意志國王。 他不是這個王朝最強大的君主,但與教宗格利高里七世之間圍繞主教敘任權展開的激烈鬥爭,使東法蘭克王國陷於長期的內戰中亨利四世成為法蘭康尼王朝最著名的德意志國王

亨利四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的長子,為了確保他能繼承王位,1054717,亨利三世在帝國首都亞琛召集諸侯提前選舉4歲的亨利四世為自己的繼承人,由科隆大主教赫爾曼二世加冕為德意志國王。  1055年,在父親的安排下被選為巴伐利亞公爵。  亨利三世於1056年意外地去世時,亨利四世年僅六歲,他的寡母阿格尼絲(Empress Agnes)皇后為他攝政德國教宗威克特(Victor II)做她的顧問  1057年,教宗威克特去世,阿格尼絲太后無力操控政局及教宗的選舉。  1062年,由科隆大主教安諾(Anno II of Cologne)領噵的貴族成為帝國的攝政。

1065亨利四世親政,經由努力謹慎的維持貴族的效忠及教宗的支持,政權逐步的穩固

1070年,亨利四世致力於在帝國境內加強皇帝的權力。 德意志諸侯們勢力強大且不願服從任何一位皇帝,教會則在羅馬教廷發起的克呂尼運動中變得越來越有獨立性。 亨利四世冒險與這兩者同時對抗。  他修建城堡,鞏固國王在薩克森權力的措施,引起1073~1075年的貴族叛變。 亨利四世鎮壓下,取得穩固的統治。

1075年,亨利四世與教會的衝突表面化。 他堅持要控制德意志和義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敘任權,並拒絕讓得到教宗支持的米蘭大主教就職,為此與改革派推舉出的教宗格利高里七世發生激烈衝突。 格利高里七世,長期以來是教會改革的中心人物,決心使教宗的權力淩駕于世俗統治者之上。 1075年底,格裏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預米蘭大主教職位的確定和授職,否則將受到逐出教會的懲罰。  這就爆發了一場形式為授職權之爭的皇帝和教宗之間的公開衝突。 

17051225夜格裏高利七世被羅馬貴族-Cencio I Frangipane-綁架並囚禁,後來被羅馬人民解救釋放,格裏高利指控亨利四世在幕後主導。

1076124亨利四世召集全德意志主教在沃爾姆斯(Worms)開會,38個主教出席的有24位,宣稱格利高里七世是一個偽僧侶,宣佈廢黜教宗格裏高利七世。 

1076222格利高里七世於對亨利四世處以破門律,作為報復式的回應:開除、廢黜和放逐亨利四世。按照破門律,被懲罰者不在一年之內獲得教宗的寬恕,他的臣民都要對他的解除效忠宣誓。 

107610月在特裏布(Tribur)會議上,大多數公爵企圖針對這個衝突尋求一項解決方案 : 要求亨利在一年內悔過恢復教籍

亨利四世下決心帶著妻子及兒子在現今法國及瑞是邊境(Besançon)過完聖誕節後,在大主教突鄰(Turin)協助下翻越阿爾俾斯山,算好時間17071到倫巴底(Lombard)西南丕微亞(Pavia)堵住要到德國中南部的奧格斯堡(Augsburg)參加會議的格利高里七世 

格裏高利七世在前往奧格斯堡參加會議的途中得知亨利四世及他的軍隊正在接近,便避難到托斯卡納女伯爵瑪蒂爾達(Matilda)的領地卡諾莎城堡(castle of Canossa)

這就是著名的“卡諾莎悔罪”(Walk to Canossa)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據傳說,是赤腳)從125127,站立了三天;懇求教宗原諒他的一切罪過。 格利高里七世,不得不接受亨利的悔過,取消了破門律  破門律被迫取消,對皇權約束之工具解除了,反對皇帝的聯盟也垮臺了。

亨利四世得到多數主教及貴族的支持,迅速討伐叛亂的士瓦本公爵魯道夫(Rudolf of Rheinfeld),抓獲魯道夫,並砍下了他的右手。 格利高里七世認識到情況有變,於1080年再次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破門律)。 亨利亦再度宣佈廢黜教宗,並任命一名敵對教宗克萊芒三世,隨即率大軍進軍羅馬(1084年)。  亨利四世成功地佔領了羅馬,在那裏接受了偽教宗克萊芒三世的加冕。  格利高里七世棄城南逃薩來諾,他向盤踞在西西里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求援。 吉斯卡爾欣然從命。結果諾曼人確實趕走了亨利四世,但他們同時洗劫了羅馬。  格利高里七世在流亡中死去(1085年)。

亨利四世很快面對著新的叛亂。  繼任教宗與德國諸侯聯合;亨利四世為此再度侵入義大利,但未能取勝(1090年)。 在與韋爾夫家族(士瓦本公爵魯道夫的家族)和解後,他才得以從義大利返回德國。 1093年,他的長子康拉德曾經發動叛亂。在諸侯的慫恿下,他的幼子亨利蠢蠢欲動,企圖取代他的地位。亨利四世在他的統治末期(1103年)曾首次頒佈“上帝和平”,禁止諸侯私戰。

1105年,這個陰謀取得了成功,王儲推翻了自己的父親,成為新國王亨利五世。亨利四世遭到兒子的監禁,但後來成功逃脫,並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於他的軍隊。但正在他準備奪回王位時,1106年,56的亨利四世突然去世了。

新任教宗巴斯卡二世((Paschal II))下令不得為亨利四世舉行葬禮。 列日的大主教(Bishop of Liège.),以適當的儀式安葬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Heinrich V1105~1125523 在位是法蘭康尼王朝的最後一位德意志國王(1105年—1125年)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11年加冕)。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的次子,母為莫里恩女伯爵伯莎。

亨利在還是太子時就在德意志諸侯慫恿下反對他的父皇亨利四世。他的第一次反叛以失敗告終,但他終於在1105年推翻了父親並一度將他監禁。

雖然教宗巴斯卡二世(Paschal II)是亨利五世篡位的最主要支持者之一,亨利五世在主教敘任權之爭上並未比亨利四世有任何軟化。 

1110,當教宗拒絕為他加冕時,他進軍羅馬,監禁了教宗和大部分樞機。 教宗暫時屈服,但不久收回其對亨利五世作出的全部讓步。 

1116,亨利五世第二次侵入義大利,1117年,將巴斯卡二世趕出羅馬。 當巴斯卡二世去世後,他扶植了教宗格利高里八世。

1122,亨利五世終於與新教宗卡利斯托二世(Callisto II達成妥協,在沃爾姆斯宗教協定(Concordat of Worms)中基本解決了主教敘任權之爭,並將格裏高利八世廢黜。(I.E. 沃爾姆斯宗教協定規定主教一律依照教會法選舉,即由大主教士的會議選舉,在皇帝或者他的代表出席時選舉,主教由羅馬教宗任命祝聖象徵主教牧職神權的牧杖和權戒由教宗授予象徵這種世俗權威的手杖和寶劍,則由皇帝授予教堂的地產是國王授予的)

亨利五世1114年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之女毛德皇后結婚。 於112544去世時,他們沒能生下任何孩子,法蘭康尼王朝遂終。

-----東法蘭克王國9~12世紀演變成為日後的德國或神聖羅馬帝國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178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