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09 04:21:45瀏覽1470|回應0|推薦14 | |
97. -----東法蘭克王國,9~12世紀演變成為日後的德國或神聖羅馬帝國。 (東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 Ø 西元843年,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的三個孫子,簽署《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共同瓜分整個法蘭克王國。 Ø 洛泰爾(Lothair 795年—855年)承襲皇帝稱號,並領有自萊茵河下游以南、經羅納河流域,至義大利中部地區的疆域,稱為中法蘭克王國。 Ø 禿頭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 823年6月13日-877年10月5日)。 分得的領地側稱為西法蘭克王國。 西法蘭克王國是自美羅溫(Merovingi)王朝以來,法蘭克人的舊領地。 Ø 日爾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 Deutsche 804年—876年),日爾曼人路易分得了王國東部的領土,建立起一個稱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君主制國家。 路易所處的東部領土,是一片剛由查理曼征服的新領土,較其他地方落後。東法蘭克則正是日耳曼人大遷徙前主要的根據地,所以東法蘭克王國又稱為日耳曼(Germany)。 Ø 西元870年,日爾曼人路易與西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簽署《墨爾森條約》(Treaty of Meerssen),瓜分洛泰爾後人所遺留下來的中法蘭克王國領土。 這條約使得東法蘭克王國領土得以擴張,具有今天德國西部,意大利的中北部,瑞士及德法爭議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Ø 899年,以東法蘭克王國國王阿爾努夫(Arnulf von Kärnten 或Arnulf of 東法蘭克原有的部族組織如:法蘭康尼( Franconians)、士瓦本(Swabians)、巴伐利亞(Bavarians)、撒克遜 (Saxons)等,各部族有各部族的傳統及領袖,在查理曼時代大都接受過公爵的封號,卡洛林王朝王統斷絕,到東法蘭克王國建立後,國內失去領導的共主,當時東法蘭克王國的外患也相當嚴重,有來自東邊的馬紮爾人(Magyar)入侵,以及北歐諾曼人的侵擾,各部落公爵必須獨自對抗外患不斷的像東方擴張。 造成東法蘭克王國地方政權很強大,國王由地方權貴選出,王權不能集中。 各地政權實際掌握在各部族的公爵手中,國王僅是諸侯推舉的共主而已。 被推舉的國王又著眼於掌握富裕的意大利(I.E.地中海貿易興盛,沿岸富裕城市建構城邦公國,在中世紀是文明發達地區。 ),取得教宗的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經常和意大利北方城邦共和國及教宗發生衝突,而且東法蘭克的國王不長壽造成改朝換代,新推選出的國王不能強而有力的壓制部族公爵及地區大主教,不能在中世紀結束時如同法國及英國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權國家。 神聖羅馬皇帝是唯一稱皇帝的君主,國王很多,因此其名號地位特別尊貴。 神聖羅馬皇帝只是一個名譽虛銜,是經個王公貴族選舉產生的,權利和地方諸侯平等,這個特點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其熱衷於對外擴張的原因。 所謂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根本從來就不是一個真實的政治實體,像是一個王公諸侯及大主教的聯盟,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 是筆名,原名François-Marie Arouet, Ø 法蘭康尼( Franconians)公爵康拉德一世 (Conrad I; German: Konrad, 890~ 918年12月23日)繼位,取代卡洛林王朝的統治。 康拉德一世認為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較有能力處理內部的競爭對手保持王國的統一,28歲臨終前勸服他弟弟(Margrave Eberhard of Franconia)將王位讓給他。 世俗政治東法蘭克王國發展的變異(843年~1250年)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