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臉之啟示錄丨莫非
2024/03/28 11:07:57瀏覽1309|回應0|推薦3

你會「讀臉」嗎?一張張臉背後有不同故事,不同深意。臉是心的寫照,你會從中讀出怎樣的啟示呢?

青草地,溪水旁,與祂相遇,獲得靈魂的安歇。歡迎您查看文末海報,瞭解HWC010《澆灌的園子》(線上靜修課)。

對生命中出現過的一些臉,我一向「遺貌取神」,並不刻意記取。

但有些神態,卻像徐志摩《偶然》一詩中天空裡的那片雲,偶爾投影在我的波心,一點點地沉入心底。

然後,另一個偶然,一片片雲似的臉孔又浮漂上來,在湖面蕩漾著、蕩著......

我看見一張愴恻的臉、一張怨苦的臉、一張悲憤的臉、一張憂傷的臉、一張木然的臉,以及一張困惑的臉......

細細讀來,一張臉一個故事,引人深思,動人心魄。

有時不禁會問:是我們的故事定型我們的臉?還是我們「選擇」了這張臉,定型我們的故事?

當然,大部分時候,我們會選擇一張又合適又「應景」的臉戴上。

「在這世上,你若爭取,便得著;若不自衛,便會被人由臉上踩過。」

「他們」總是如此地告誡我們。

於是,我們用莫測高深的眼神,僵硬的下巴,與冷漠的唇線,組合出一張警覺的臉。壞一點的,再刁些冷酷;老練點的,掛絲世故。總要確定戴的是一張你我皆可藏身,在處世為人中有利於我們衝鋒陷陣的臉。

但有時,也不免會想,臉本是一身中處於最前線,最能表現自我的前鋒。許多事要「面陳」、「面商」、「面試」、「面謝」,才能有把握,又有分量地直指核心,達到交流。

現在臉卻成了一大屏障,或一堵牆,和對方劃出清楚的楚河漢界。

借之,人無須對外探問人間疾苦,對內也無須審視自我。因為「他們」說,唯有把臉不斷地錘擊敲扁,錘成蟬翼般一刀兩刃的薄薄皮相,才有可能在人世與自我這兩界域中游刃有餘,也才有機會真正地贏。

何至於如此?

因為我們害怕。

怕面對眼前這張臉背後的許多幽微秘密,更怕望進自己生命裡的真正黑暗。所以,只好「假作真時真亦假」,一昧隱心埋性地過得面目全非。

讀臉一張張,傳述的啟示是悲哀。

是的,悲哀!

世界的臉

美國牧師作家福萊瑞德‧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曾形容,人怕看比自己「更大」的臉——世界的臉。

是的,這世界有一張臉,布滿饑餓、戰爭與苦難,處處皆是皺紋和坑疤。

每當電視、網路或報刊等媒體輾轉揭露這世上的種種不堪時,我們總像在讀一篇篇小說:翻譯、寫實或非虛構。即使覺得恐怖,歎息亦只是遙遠而模糊,像世界這張面目模糊的臉。

但人生難解,偶爾,我們也會意外地瞥見些什麼,自此,便再也無法轉臉。此時,世界之臉在我們眼前擴大、凝聚,漸褪成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首,或一對對燒著饑餓殘火的眸子,一棟棟杳無人跡只剩空房的靈魂......

也有些人什麼也瞧不著,總是無動於衷。

當然,無衷之臉,也是世界之臉的一種。

不只如此,我們還怕面對一張比自己「更老」的臉——歷史的臉。

在長江黃河的波光瀲灩中,在黃土高原的塵沙風揚裡,在萬里長城的朔風呼嘯外......「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人事更迭,興衰變幻,哪堪回首?只怕一回頭,便像聖經中那羅得之妻,瞬間變為萬劫不復的鹽柱。

但我們最怕面對的,恐怕還是那張比自己「更小」的臉——在我們內心深處,最最深層,一張小小自我的臉。

成天,我們頂著一張臉進進出出,卻不敢定雲止水,在夜深人靜時,獨坐觀心。唯恐稍一自我觀照,便似王爾德的《道林·格雷的畫像》,在自我畫像中,窺見靈魂裡滿是令人難以接受的醜惡與衰老,觸目驚心。

我們怕被揭露的,是內裡暗藏的罪惡深淵,是孤獨、黑暗。也許,我們從未殺過人,但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中,那殺人犯的心理掙扎,我們並不全然陌生。

也許,我們從未偷過東西,但瑪拉末(Bernard Malamud,又譯馬拉默德)的《夥計》中,那夥計對偷想一戒再戒又不總成功的「上癮」感覺,我們也似曾相識。

我們內裡最深層的那張臉,其實酷似全人類的臉。我們的需要,也就是他們的需要。他們的痛苦,亦即我們的痛苦。我們最怕面對的,原來是我們自己!

苦相

讀臉,最讓人難以面對的是「苦相」。

有些苦相,形同一些人刻意為自己的苦難所佩戴的「勳章」。

然而,隨著苦難而來的抱怨、批評與感傷,又逐漸鏽蝕了勳章原有的光輝,反把一張臉鏽蝕成一座斑駁的墓碑,澆熄成一盞無火的燈。人躲於其後,內心一片荒原,從未真正地熱過、活過。

有一張臉,卻是兩千年來有人畫、有人雕、有人在象牙上刻,也有人在綢布上繡的苦像。每個世代,幾乎都因那個時代的需要,重畫、重塑與重擬這一張臉。整本新約聖經雖然都在描述這張臉的主人,卻沒有一處清楚地描寫過這張臉的長相。

那是屬於一位名叫「耶穌」的歷史人物的臉。

這張臉我讀得最多的,應是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裡面了。館中有一處,陳列各式各樣的耶穌畫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由那些曾經與他接觸過的人臉上,好似能更清楚地解讀到他的臉看來是什麼樣。

有彼得聽到雞叫,想起曾被預言三次不認主,後竟成真的失魂落魄;

Tears of Saint Peter,El Greco

有猶大走進月下花園,靠近那張臉親吻,後竟發現自己親手把他送上十字架,驟然把錢擲地,衝出尋死的懊悔莫名;

有大痲瘋病人、瞎子、鬼附者、百夫長對他的醫治,從感激到悔罪;

有文士、法利賽人對他的百般質疑、設計陷害......

到他被釘在十字架上,把世間一切苦難望盡眼底,帶著憐憫和憂傷,把平安賜福給人。再垂頸、合眼、死在十字架上。

般身處苦難的人,會為所扛的生命包袱,對命運、對人缺乏一份寬恕,或自此以剛硬之心面對人世,或如祥林嫂式的不斷抱怨,因此磨盡身邊人的憐憫而大英博物館中陳列的一幅幅耶穌畫像,全刻畫出耶穌是如何穿梭人世,將世人的煩惱與憂愁一肩扛過,再為世人的倦總提供一個安寧歇息之處。

也因此,世人的苦相,叫人望之會為之低落,眼光旁落,且渴望逃離。

而耶穌的臉則叫人嚮往,使人提升,會予人平安,給人真正救贖的榮光。

也正是他的臉,真正改寫了什麼是「苦相」。讀這張讓人柔情無限的臉,好似讀盡所有人世的苦,竟讀出神的榮光。

讀臉,總是如此讓人感覺意味深長,啟示無限──

所以,你讀到的臉是哪一張呢?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044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