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向人生第一哩路 90後夢想起飛
2018/07/16 09:15:51瀏覽466|回應0|推薦0

採訪撰稿/蔣榮玉

 

    畢業季來臨,又有一批社會新鮮人投入職場,這些初生之犢有許多是1990年後出生的「90後」。90後年輕世代的成長過程有幾個特點:一是父母多數是靠自己打拼成家立業的四五年級生,二是必須適應教改後學歷貶值的教育環境,三是面對資金外流、經濟衰退引發的薪資停滯與人才外流社會氛圍,四是虛擬社群及網路時代崛起,改變人際溝通與互動模式當這群90後邁步走向人生第一哩路,無力感與不自信隱隱擾動那顆想要圓夢的赤子之心,徬徨與不確定因素夾擊下,有人乾脆升學不就業,繼續啃老,有人則陷入學非所用、生不逢時的怨懟中。企業界普遍質疑90後缺乏良好工作態度、學習力及抗壓力,自我中心又難以管控,但90後的蔡書玫卻認為:「台灣年輕人聰明、腦筋動得快,比較有創意,是有競爭力的,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算是比較刻苦耐勞的一群

 

吉里巴斯之行 確認人生志趣

    1991年出生的蔡書玫,父親是金門金城鎮下埔下人,母親是古寧頭人,高中畢業後夫妻倆來台工作及念書,蔡父當過警察,後來從事裝潢業,蔡母則是教師,蔡書玫有個大三歲的姊姊,家庭人口簡單,「我姊從小比較叛逆,爸媽比較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我則是從小乖乖念書的那種,現在姊姊在高雄經營寵物店業務,我在台大醫院工作,爸媽不需要為我們擔心

 

    一路從中和復興國小、錦和高中附設國中部、中和高中到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蔡書玫在求學的道路上倒沒讓父母操過太多心,「我是指考分發上輔大,主要依分數、學校選填志願,一開始沒想到念營養科學,反而比較嚮往護理系或藥學系大學四年,我不是很認真念書的那種學生,反而花很多時間在社團活動上,只求六十分畢業」她笑說。除了擔任營養系系學會副會長,參加醒新社愛愛服務隊外,她也曾擔任國合會志工,到老人安養護中心實習,也參加過北市衛生局的講師培訓班,在樂齡網打過工沒有壓力,對未來也沒有太多想法的蔡書玫直到一趟吉里巴斯之行才確定自己的志向與興趣

 

    大學畢業後的她先當研究助理,曾跟著教授、同學飛往吉里巴斯共和國進行19天的營養調查,那時她意識到營養與健康的重要,「那邊很落後,種植蔬果不容易,以白米跟魚肉為主食,許多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平均壽命約五十幾歲,健康知識不足在我們之前有很多醫療團隊過去,但我們是第一個營養諮詢團隊,這趟行程讓我體會到,營養對身體真的很重要」所以她決定繼續念研究所,取得輔大營養科學系碩士學歷,也取得營養師證照

 

    2016年念研究所期間,她曾到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當交換生三個月,協助兒童肥胖預防計畫,「坦白說我也想到國外念書,念公共衛生或公衛營養,但爸媽說念書的費用要自己想辦法,礙於現實考量,所以還是先就業」目前任職於台大醫院,擔任營養師的她投入職場已年餘,雖然一路走來,她不是全然沒有疑惑,對未來更不是絕對篤定,但是她懂得隨時調整自己,而且想法務實,邊做邊學邊累積實務經驗,在她身上找不到眼高手低或好高騖遠,那些所謂的「90後通病」。

 

    醫院工作讓她更能感受到家庭教育、健康知識的重要性,這份工作也讓年輕的她感嘆人生無常與不可掌控,她分享一則小故事:曾有一位年約12-13歲,患有紅斑性狼瘡的小朋友住院,單親家庭,媽媽是外配,對醫療、營養與食物沒有比較好的理解,「因為孩子不聽醫生的話、不吃藥、三餐亂吃,媽媽要工作無法照顧他,最後病情惡化到需要長期洗腎,惡性循環下,單親媽媽的負擔更重,小朋友進出加護病房很多次,最後還是走了我覺得生命很無常,知識很重要,好好跟醫護人員配合也很重要(容)

( 時事評論人物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