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2/11~12後現代的柔性療癒---敘事靈性工作坊(高雄場)
2010/07/08 10:28:43瀏覽974|回應0|推薦28
大家好:
 
以下「敘事靈性」工作坊,我一直只在「台北」開,
今年暑假開始、呂旭立基金會在高雄設立了「分會」、暑假開始「正式營運」
所以把在台北開的比較「熱門」的課程先帶到高雄去、
期待與高雄的助人工作者們分享
這樣你們就不用跑台北上課,花時間、交通成本了。
 
這個課程這次6月在台北舉辦,過程叫我很感動、
當中發生很多神奇的「同時性」、叫人驚奇的事...
我很難解釋:「那是什麼」
只能說:你的靈魂自然會把你帶來、療癒產生在「故事與關係」中
這個課程沒有限定一定要「助人者」才能參加,
一般民眾想要藉此「整理自己生命」、或「自我療傷」也可以。
 
6月上課時,就有學員私底下跑來跟我說、這次上課
讓她省去不少「諮商費」、
本來她預計要去做個別諮商的,也已經好不容易籌到「一筆錢」
上完課後、她釐清了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與目標
所以他決定不需要去諮商了。
 
呵呵、我不知道是否其他人也有如此療效、
但如你願意、可把這訊息、給需要的人,
或許她的「指導靈」會告訴她:需不需要來...。
 
在大我的平安定靜中
志建
---------------------------------------------
 

後現代的柔性療癒---敘事靈性工作坊

 

常常有人會問我,

敘事療癒與傳統心理治療的差別在哪裡?

為什麼我比較常說:「療癒」,而不用「治療」,

其實,療癒(Healing)不等同是「心理治療」

如果你要問我,它們之間有何差別?

我只能簡單的說:

傳統醫學,提供的是「身體的治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西醫的治療模式,身體哪一塊有問題,就切割它、治療它。

 

傳統的心理治療,提供的是「心理的治療」,他們研究人的「內在」心理運作,不管是你的想法、認知、意識、潛意識都是專家探討的對象。專家們,在用他的「專業知識」治療你,他是一個「懂很多」的全能者,你在專家的面前,依舊一個「有病、不正常」的病人。你只能,任人擺佈、毫無自主性。

 

後現代心理學漸漸相信,人的問題,跟所處的社會文化脈絡有關係,我們也相信,人的「身心靈」這三塊東西是無法切割的,人是多元的、複雜的有機體

因此,後現代所發展的心理學,是一種「深度的心理學」,這種心理學,以一種超越語言、進入靈魂深處的方式,與案主進行深度的靈性溝通

這種靈性溝通,不是運用頭腦、運用知識,而是運用生命靈魂,那是一種態度,溫柔、悲天憫人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所發展出一種叫存在性的相隨」的靈性陪伴,就是「療癒」的概念。它是一種自然療癒、非專家介入的治療,它強調尊重的、多元的、非單一、權威性的處遇。它是一種靈魂與靈魂、生命與生命的交流。

 

會發展這種靈性陪伴的態度,是因為:我們對生命中,所理解與無法理解的部分,全都虛心接納,我們以「不知」的謙卑立場、以自己的靈魂與對方的靈魂相互交會、溫柔碰觸,以一種「非技術、非目的、非功利、非計算」的方式,與案主進行「互為主體」、謙卑、溫柔、又真實的深度接觸(contact)。 

 

你知道嗎?在敘事治療的聆聽故事氛圍中,我們所創造的,就是這種存在性相隨的「靈性陪伴」,那是一個充滿靈性的時刻。

 

你知道嗎?靈性其實是不完美的。但我們期待自己完美,

所以人活著,很受苦。

 

當我們訴說著自己的受苦經驗的同時,

其實是讓自己曾經受傷的靈魂能被看到、被撫慰到,

此刻,伴隨著悲傷、眼淚、挫折、悔恨

這,是一個多麼具有靈性的片刻,因為,你再次與自己的靈魂相逢。

 

說故事、聽故事,其實是讓受傷的靈性,能夠被傾聽、被瞭解、被接納、被撫慰….被擁抱,在這個時刻,使靈性充滿了生命之美。

 

當人在「誠實接納」自己不完美的的當下,反而是一個「趨向完美」的時刻,這也是一個靈性充滿的時刻。

 

如同「誰能寫出玫瑰的味道」一書所言:「不完美就像盔甲上的裂縫,是讓上帝可以進來的傷口」

 

這個敘事靈性工作坊,將提供你,另一種心理治療的思維

讓你明白:

為什麼說故事具有療癒、故事聆聽為什麼是靈性的展現

後現代的療癒,是如何運用靈性直覺,甚至多元的媒材(如塔羅牌、禪卡、花草、大自然、故事、電影、自由書寫等)在運作..

我深深期待,與實務工作者一同去檢視自我的助人視框,進而突破傳統「窄化的」、「唯一」、「病理」的助人視框,

 

生命,有無限可能

助人工作,亦是如此

 

-----------------------------------------------------------------------------

後現代的柔性療癒

有能量的生命對話與靈性陪伴

---敘事隱喻靈性工作坊

敘事治療雖然以強調『社會建構』、『問題外化』、『解構』等概念為主,

但是,在「聆聽故事」這件事,其實當中有更多的「心靈運作」,

所謂的心靈運作,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美感的、靈覺的、感通的靈性能力。

面對生命的多元、複雜與不確定性,我越來越發覺傳統理性、邏輯、化約的線性思維與知識,在面對生命的「苦」時,是多麼貧乏無力與隔閡。生命是無法「公式套用」的,戴著既有的視框與理性,反而讓我們經常「看不到」生命的本身。

敘事通往靈性取向,是這幾年重要的敘事發展,它幫助我們提升靈性直覺能力,讓我們更能感通案主的生命,做一個有創意、有能量的助人工作者。

本課程將介紹這種後現代的「柔性療癒」(Anima healing)邀請您一起來體驗豐富動人的敘事靈性歷程,內容包含:學習如何創造有生命的敘事對話、如何以臨在的方式聆聽故事,體驗自由書寫的心靈療癒,塔羅牌(禪卡)的運用、花光植物療法、心象冥想法、脈動舒壓、故事隱喻的運用、電影欣賞等,期盼藉此為複雜的心理助人工作,帶來更多元、更創新的趣味與契機。

 

 

  上課內容與方式:學習如何創造有生命的敘事對話、如何臨在的方式聆聽故事,體驗自由書寫的心靈療癒,塔羅牌(禪卡)的運用、花光植物療法、心象冥想法、脈動舒壓、故事隱喻的運用等,透過說明與實做、靈性結合故事敘說的運用、電影欣賞討論等多元的教學互動。

 

  對 象:對後現代敘事取向有興趣的心理助人工作者。

  日 期:台北場次:201061213日(已舉辦)

          下半年:12月11、12日(開放報名中)

          (週六、日,上午930---下午500),共13小時。

   高雄場次:20108月21、22(週六、日,上午930---下午500),共13小時。

  人 數:25人(額滿不收)

  費 用:4500

  主辦單位、上課地點:呂旭立基金會

          (報名專線:02-23639425) 

 

講師:周志建呂旭立基金會諮商心理師、華人心理治療發展基金會課程講師、全省各地家扶中心外聘督導、敘事家族治療師、輔大心理所諮商博士專研敘事治療,「敘事私塾」主持人,「自由書寫」推廣人,到2009.11.25.止曾在學校、各基金會、專業團體等機構舉辦超過218場以上敘事工作坊 

7/2425解構與重寫家庭故事—敘事家族療癒工作坊(台北場)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rlen&aid=420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