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30 11:03:43瀏覽481|回應1|推薦18 | |
柯P 壓垮駱駝的最後麥草2016-08-30 03:28 聯合報 陳招池/退休校長(苗縣頭份)我熬到今年剛好滿六十五歲退休,完成我執教育牛耳的初衷,恭賀之聲不絕於耳,我心中卻有著濃得化不開的孤寂與沒落,同輩早已退光,優秀後輩拒絕接棒;有著「前不見古人,後無來者,……」之悲涼,這就是老校長此時的心境。 校長有責無權,不受尊重,又要扛起教育興衰的重責大任,那種無力感,有如三國演義所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就以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許厝分校遷校一事,校長理應像大樹,站出來捍衛學子的受教權!但有誰在意他的存在?有誰徵詢他的意見?倒是比較像路人甲;當家長與政府立場不同調時,校長就像棋盤上的一顆棋子,任人擺布;搞不好,還可能成了雙方砲火下的灰燼,拿校長當犧牲打。 校長除了不受尊重外,還不能有所要求;問題出在政府賦予使命感時,忘了給等值的權力,既沒有紅蘿蔔,也沒有棍棒,卻要承受「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不合理要求。 舉個親身經驗,教師專業成長是政府極力推崇的政策,我接到任務,儘管好話說盡,就是沒人附和,私底下勸動一些同仁,但校務會議表決還是卡住通不過,校長能奈他何?不得不面對校務評鑑失分的難堪,即便是上級不苛責,我都羞得無地自容。 又舉例來說:我常找時間進教室教學,做我該做的事,這也符合上級的要求—帶領團隊老師精進課堂教學。然而,有老師很不屑,他把學生丟給我,連看都不看,乾脆閃到一邊去休息,我能叫住嗎?那節課我變成該師的代課老師,校園的生態演變成如此不堪,是誰造成的? 當校長是危險的行業,一肩挑起全校師生的安全,每天抱著一堆不定時炸彈,學生受傷、老師動怒、午餐出事,校園意外…,無時無刻不提心吊膽。台北市長柯文哲卻不知體恤那些扮演靶心的校長,還要以考核來威嚇他們,簡直是壓垮駱駝最後一根麥草,否則,誰願意棄守校長寶座。----------------------------------------------------------- 大家都知道「教育」算是"樹人"的工作 而 「能否培育人才?」又是一個國家是否能得到長久競爭力的最大關鍵 「小學」可以說是小孩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 如果以「樹木」來比喻的話 這個階段 就是「育苗」 校長與老師可以說是 這個「育苗」階段任務裡最重要的"園丁" 如果"園丁"紛紛棄守 那 這些小樹苗們 有可能成長的好嗎? 台灣社會問題最大的根源 就是「錯誤的意識型態的不斷灌輸」(也就是俗稱的「洗腦」) 所以我們的社會從過去60~70年代的和諧共處過程裡 我自小在花蓮長大 小學去同學家玩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不管是客家人 福佬人 外省家庭 還是原住民同學的家裡我都去過,我們都很自然的玩在一起 沒有一點隔閡與陌生 曾幾何時 台灣在高唱教育改革後, 社會反而逐漸產生各族群的「偏見與對立」 要知道:我們不是像美國那種「移民社會」 各族群間不光是 文化習慣不同 語言不同 膚色也不同 甚至連居住的區域也有劃分 一個移民社會才會有那麼多"歧見與歧視"需要化解(一直到今天美國依然有很深的歧見) 現在 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幾乎很難一眼就辨認出來 你是客家人 福佬人 外省人 還是原住民 語言早就相通的我們 (台灣從南到北,從北到南,有那裡是講國語聽不懂的地域嗎?) 族群間早就通婚的我們 (我們周遭有多少朋友是來自2個不同族群的通婚結晶) 文化習慣早就彼此包容的我們(你現在去餐廳吃飯 真的能分清楚那一道是台菜 那一道是客家菜) 但卻還是在政客的操弄下 硬是在彼此間劃下一道又一道的「鴻溝」互相「隔閡」 昨天段宜康委員在花蓮市補選結束後臉書上一句「我可以假裝尊重選舉結果;但我沒有辦法假裝不鄙視那些選民」就再一次印證 這種地域族群間的「分化挑撥意識型態」從何而來? 從上面的文章裡我們看到: 一個從苗栗剛退休的國小校長 能寫出這麼"語重心長"的文章 難道還是為他自己的將來嗎? 他寫這些出來, 是為了那些即將上小學這些「國家小樹苗們」 天知道 在這種偏執的教育政策與環境裡 日後的台灣將來會培育出什麼樣的"怪物"出來? 特別是 當原本應該看護這些小樹苗的園丁們 個個都放棄自己的崗位與責任時~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