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21 11:52:11瀏覽418|回應1|推薦11 | |
執政有比爭權奪位更高的追求2016-09-21 03: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謝系立委徐國勇取代童振源出任行政院發言人,一般視為蔡英文總統向黨內派系妥協之舉,目的在化解綠營和獨派要求撤換閣揆林全的壓力。然而,這廂雖可舒緩派系的進逼壓力,那廂徐國勇的任命卻未必能讓民眾感到滿意;黨意和民意的顧此失彼,正是蔡英文執政天平逐漸失衡的癥結所在。 童振源表現不稱職,自應撤換。然而,由名嘴本色的徐國勇接替,是否於政府發言人角色更相稱,外界也有懷疑。尤其這次異動過程,徐國勇自行宣布新職,打亂蔡政府原訂發布時程;不難想像,其衝闖性格將使他動輒跑在內閣政策之前,將招惹更多議論。如果這意味蔡英文在綠營壓力下一再妥協,用權位來滿足派系索求,則其執政的初衷已漸難維持。 在吳澧培和辜寬敏嗆聲要求撤換林全後,蔡英文已釋出一批公營事業、金融機構人事,以酬庸綠營人馬,也似乎換得片刻的安靜。問題是,施政成績欠佳,若不從治國方略、政策路線、與政務官才德等因素去尋找對策,而是利用權位的分派或酬庸去封某些人之口,恐怕終難找到改善之方。反過來看,綠營派系動輒對政府團隊批評嗆聲,卻無法提出更高明或積極的建議,而僅以換取某些權位、利益為滿足;其結果,也只會加深施政阻困的惡性循環。 以最近的例子看,一些原為「任期制」設計的職位,從司法院長到中央社、央廣、到圓山飯店等機構之董事長,由於民進黨人士覬覦甚切,於是不斷演出「逼退」戲碼。事實上,「任期制」原本就是一種「安全閥」的設計,目的在保持這些機構的客觀性與專業性,避免其動輒遭政治染指。但是,民進黨人士對這些職務的需索,卻到了步步進逼的地步,顧不得吃相。 以中央社為例,綠委最近對現任董事長陳國祥發動腥風血雨的攻擊,並找出各種理由,呼喚親綠媒體內外夾擊。其目的,無非是要安排「自己人」出任領導。這是一種原始的「贏者全拿」思維,以為打贏一場總統大選,就可以任意把國家職位納為己有。民進黨正在追討國民黨的「不當黨產」,高舉轉型正義大旗,難道沒看到自己這種爭權奪位的情狀,正是「國產黨有化」的人鏡自我?且看,當年陳水扁時代如何處理「公視」,及至後來公視多年無法恢復其「公營」之神志和氣質;試問,蔡英文要讓舊事在國家通訊社重演嗎? 除了對職位的爭奪,我們也看到綠營對異議的打壓,已到了極不寬容也極不民主的地步。例如,社運律師出身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最近聲援反迫遷團體的連署,批評陳菊強拆高雄果菜市場是「威權統治遺毒」;結果,遭到和陳菊同屬新系的台北市議員梁文傑痛批是「雙面人」,還說「請你來當官,不是請你來捅自己人的」。言下之意,既進了政府團隊,即不容許再有個人意志或理想。 另一例,是工研院知識經濟中心主任杜紫宸(前經濟部長杜紫軍之兄),因為在臉書發表「兵不敢殺狗,能打仗嗎」及「廢核成本上兆,排擠年金預算」之說,慘遭綠營追殺;甚至有綠委向工研院長施壓,要求杜紫宸閉嘴,否則即要大刪該院年度預算。試想,工研院是專業技術取向的機構,一向無涉政治;但如果民進黨連該院人員的言論自由都要橫加干預和限制,這和他們長期指摘的集權政府統治有何兩樣? 新政府執政,應有比純粹爭權奪位更高的目標要追求,包括創造民眾福祉、營造社會及文化成長、凝聚國家發展願景等。但最近人們看到的,卻是對內越來越多的權位瓜分和酬庸,對外越來越多的排擠和打壓。民進黨會不會退回二○○八之前的樣態,讓人擔心------------------ 歷史告訴我們 一樣是農民起義 為何 劉邦 朱元璋 可以坐穩江山 建立 漢朝與明朝盛世 為何 如李自成 洪秀全 之流 就算打敗當時政權但 最終仍是落個「一敗塗地 身死家毀」 的悲慘結局 關鍵字「人才」 自己沒唸書沒關係 要有「知人之明」 「用人之法」 與「容人之量」 所以 劉邦 能用 張良 蕭何 韓信 這些比他更高竿的人物 朱元璋 能用 劉伯溫 常遇春 徐達 這些智囊與名將 但 李自成 卻連一個吳三桂都容不下 洪秀全更是 將最會打仗的石達開給逼走他鄉 「打天下容易」但「治天下困難」 不然不會有「創業維艱 守成不易」這句話~ 綜觀過去20年 綠營這批人 不管是「扁當家時期」 還是「英當家時代」 不管是「朝小野大」 還是「全面執政」 整個執政走向都有一個共同的大問題:「綠營手裡沒有人才 」 用來用去 都是這些地方出身的派系混混級人物 都是沒有任何施政經驗的"土虱" 這些人 除了"嘴砲"外 「會關說」「會圍事」「會喬工程」「會分贓」「會動員群眾」「會耍流氓」「會用暴力」「會爭權奪利」 但就是-「不會做事」 幾乎每個都是「嘴上說一套 手下作一套」的二面人 (跟他們主子一樣,嘴巴上罵18%,但自己領18%毫不手軟) 多少綠營人物 自家親友都在大陸都有「經營事業 大賺人民幣」 但是 他們卻可以空口說白話 讓陸客 陸生 都拒絕來台 讓農業契作一夜變調 讓漁民捕魚漁場漁權 日益縮小 讓台灣老百姓餓肚子 收入日減 這就是 綠營的困境 走了一個"童" 換上一個"徐" 只不過是 「把鱉換成龜」的鬧劇而已 接下來 綠營各方人馬「搶肥貓位置」的動作會愈來愈大 各方利益衝突也會愈來愈多 (就跟當年台灣福佬人彼此械鬥場景一樣) 新政府才百日執政 今年國家GDP就已經保不住「1」 明年開始 大概 GDP就是往「負數」走的局面了 聰明的人都看的出來 台灣的困境 才剛剛開始哩 ~ 面對 民粹意識崛起的 新時代 「台灣的民粹」能戰勝「其他國家的民粹意識」嗎? 那就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 真正悲慘的會是這一代的年輕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