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危機倒數為何打敗阿凡達? 幕後秘辛大公開
2010/03/09 17:37:49瀏覽1772|回應1|推薦26

危機倒數為何打敗阿凡達? 幕後秘辛大公開

更新日期:2010/03/08 23:17

(路透好萊塢7日電)「危機倒數」(The HurtLocker)今天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似乎早已是意料中事,因為該片先前橫掃美國製片人公會、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BAFTA)、影評人大獎(Broadcast FilmCritics Awards)、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以及紐約、洛杉磯和各地影評人團體獎項的多項肯定。

但「危機倒數」一開始絕對不是勢如破竹。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危」片能拿下大獎頗令人意外。畢竟,這部是有史以來票房收入最低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上映的戲院不超過535家,並擊敗打破影史票房紀錄的科幻鉅片。

「阿凡達」上映近3個月期間,在數千家劇院的大銀幕放映。在這強調高票房的時代,「危機倒數」只花了區區1100萬美元就拍成,相較之下,「阿凡達」(Avatar)的拍片成本高達2億3000多萬美元。

製作人葛瑞格夏比洛(Greg Shapiro)指出,為了抱回眾所矚目的小金人,「危機倒數」必須打破「伊拉克戰爭詛咒」。所謂詛咒是指,所有觸及該戰爭議題的電影,還沒有哪一部能獲得觀眾青睞。

此外,「危」片也必須承受媒體的攻擊,以及軍中人士的批評聲浪,他們認為這部影片描繪拆彈小組的手法與事實相違。此外,該片一名製作人因違規拉票,也飽受譴責,也成為史上第一位被取消出席頒獎典禮資格者。

「危」片還必須贏得「頂峰娛樂公司」(SummitEntertainment)的全力配合。這是家新近成立的小型發片商,還不曾發行過奧斯卡大片。

「危機倒數」的小金人之路走來相當另類。頂峰娛樂在2008年9月取得「危」片的國內發行權後,因為發片時間表已經滿檔,就把這部片束之高閣。「頂峰」終於在去年七月發行「危」片,但他們採逆向操作手法,,避開大型製片爭相發行的秋季檔期。

頂峰將「危機倒數」的奧斯卡行銷事宜交給公關公司42 West,該公司由行銷老手辛西亞史瓦茲(CynthiaSwartz)掌控大局。史瓦茲按兵不動,一直等到去年12初才發行DVD,目的就是要盡可能讓更多評審都看到影片,這項策略還曾受到批評。

史瓦茲還得想方設法,吸引美國影藝學院評審以及美國製片人公會的目光,畢竟這部電影沒有任何知名演員、主題又讓厭倦伊拉克戰爭人士倒盡胃口。

史瓦茲高招之處在於,將電影行銷重點放在導演嘉芙蓮碧露(Kathryn Bigelow)身上,強調一介弱女子也能用男人的膽識和氣度執導這類電影,並大力彰顯編劇兼製片人鮑爾(Mark Boal)操刀的劇本。擔任記者的鮑爾,曾在伊拉克跟隨拆彈小組出生入死。

史瓦茲還將「危機倒數」的劇本寄給「美國劇作家協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GA)的所有會員,因而獲頒該協會的最佳原著劇本獎,並進一步榮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的肯定。

相較之下,福斯公司(Fox)似乎過於低調處理「阿凡達」的影片行銷,由詹姆斯柯麥隆(JamesCameron)帶頭推銷電影。然而,柯麥隆受訪時卻老是在抱怨,他的演員的精湛演出因為與電腦合成科技結合,並不如他片演員受重視。

最後,「危機倒數」和「阿凡達」都努力要把自己定位為對影史有所貢獻的兩部影片。這個策略對「危」片有效,但對「阿」片卻行不通。最後,「阿凡達」未能抱回最佳影片大獎,僅能滿足於創下影史上票房進帳最高的紀錄。中央社(翻譯)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brinee&aid=3838583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場家家酒
2010/03/12 21:39

評審會就是 hypocritical, 不會導、不會演、沒資本的, 只好削尖頭做評審。不要太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