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5/20 10:14:15瀏覽44|回應0|推薦0 | |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2) 在龔行健院士身上,我看到這條「孝敬父母」帶應許誡命的真實。 龔院士在我的院士級朋友中給我很深刻印象。這些院士朋友們,各個都是才高八斗、在國際學術上有傑出成就,人品上也都長保謙恭、柔和儒雅的學者風範。龔院士對學生、晚輩照顧無微不至,特別讓我感動。他的人格特質,贏得所有認識者的信任與愛戴,甚至另有位院士,當著我面直說:「我們就是喜歡他翩翩的風采。」──事實上,在他風采背後有一雙母親的手,以及在他母子倆心中有神的手,得以培育出他多才多藝風采,以及學術上崇高地位。(註:請參閱光纖教父、癌症權威的人生智慧:《那雙看不見的手:龔行憲、龔行健兄弟的奮鬥歷程》,今周刊,2018年) 龔院士的父親龔履端,曾任江西省主席的機要祕書,在戰亂世代認識了院士的母親劉琪,結為連理。爾後,全家隨政府撤退台灣。1956年,當哥哥龔行憲11歲,龔行健9歲,他們的父親不幸罹患肝癌,在病榻前留下最後一句話給劉琪:「好好扶養孩子長大成人。」龔母含淚應允。龔父一生清廉無貪,辭世時兩袖清風,沒能給孤兒寡母留下什麼積蓄,劉琪母代父職,一肩扛起家計,含辛茹苦把兩個孩子帶大。龔行憲被譽為「光纖教父」、龔行健是全球知名癌症權威。 由於家境清寒,龔行健無法像富貴人家子弟擇名師以入室學習琴、畫,只好自己隨意塗鴉,以遣失怙心懷。後來,他自我學習的素描畫作,妙筆生花,自成一格,其優雅境界竟然在理工院士中,無出其右。每在學術演講幻燈片中,他適時插畫,點出趣處,讓聽眾驚艷讚賞。 在附中念書時,龔行健喜歡教會青年團契的詩歌,常陶醉在其間。有一天他趁無人時,伸手試彈,居然摸出門道、無師自通。從此,他成為教會司琴,一直到如今,雖貴為院士,卻默默隱入泛泛會友中,為主而彈。每每在學術聚會、餐敘中,他總是隨手一奏,把整個會場變成一個充滿韻味的鋼琴演奏會,增添一份藝術氛圍。他把艱澀的理工科演講,化成藝術的饗宴、他手指頭上的樂音,將一場飲食歡聚,凝成頌主的心靈淨地──無怪乎,那位同行院士欣羨地說:「我們就是喜歡他的翩翩風采。」 「潘院長,」有一次,龔院士很謙虛地問我:「我這樣講可以嗎?」 他要到花蓮監獄短宣,向那些身上滿是刺龍畫虎的道上兄弟作見證、宣揚主的名。為要贏回這群失喪靈魂,他身為院士,竟向我這後生晚輩請教佈道之道呢。 他是孝敬母親、自小愛主耶穌的龔院士,我一點也不擔心他在佈道時的臨場表現。我深知,人們可以從他溫文儒雅、謙和質彬的見證裡,看到龔母辛苦撫育他的那雙長滿繭的手,以及他心中所樂於服事的主耶穌,那雙看不見的手。 「清華學派」,背後有母愛的雙手,以及主耶穌那雙看不見、大能的手。 (轉載自《國度復興報》)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