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5/20 10:24:21瀏覽34|回應0|推薦0 | |
「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聖經》,共92處經節如此記載) 身為基督徒研究工作者,我們雖不是《聖經》中所說的「傳統先知」,我們的創新工作,同樣需要神的話臨到。 有人稱臨到研究者之神的話語、默示或感動為「靈光乍現」(Serendipity),有人稱之為「尤里卡瞬間」(Eureka moment、或叫「尤里卡效應」Eureka effect)。 「靈光乍現」是從天而降的想法,有待實驗印證;「尤里卡瞬間」是「啊哈!我找到了!」(也叫「啊哈時刻」Aha moment),找到了曾苦思不著的有效方法,最重要的、且與「靈光乍現」不同的在於:問題當下立刻解決了。 「尤里卡瞬間」源於有關阿基米德發現浮力的虛構軼事:西西里島國王請阿基米德檢驗皇冠是否純金製造,阿基米德苦思無方,一日在洗澡時發現:身體於滿水浴缸內會使水溢出,所溢出水的體積,相當於沒入水裡身體的體積,於是可以算出皇冠的密度、推算出是否為純金。當阿基米德發現這個方法時,立刻衝出澡堂,大叫「Eureka!Eureka!」(尤里卡!尤里卡!——我發現了!我發現了!)「尤里卡」自此意為:「我發現問題解決的方法了!」之大驚喜。 龔院士最新的研究成果——找到以分子生物學方法來有效抑制癌細胞,就是一個「尤里卡瞬間」的案例。 九歲時,龔院士的父親不幸逝於肝癌,留下寡母獨力扶養他們兄弟倆。自台大化學系畢業後,他來到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諾曼·大衛森(Norman Davidson,一位敬虔的路德會信徒)。大衛森是位由化學博士轉行「分子生物學」,在「化學生物學」(Chemical Biology)領域的當代大師;他的經驗提供龔院士從化學→化學生物→分子生物學的路徑之典範——龔院士也因而有著最嚴謹的基礎訓練。 受乃父癌逝影響,龔院士隨後北上舊金山加州大學,跟隨約翰·畢夏普 (John Bishop;198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從事「致癌基因」(Oncogene)的研究。從此,龔院士毅然走上癌症研究之途——為了對亡父的愛與思念、對母親辛苦扶養、對大哥自小照顧他的回饋。 早在上世紀生物化學剛興起時,偉大的「彌賽亞基督徒」(Messianic Christian)、生化學家奧托·瓦爾堡(Otto Warburg,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就認為癌症和「體內」新陳代謝有關。瓦爾堡的假說在當時實在笑破了幾乎所有生化學家的肚皮:「癌症」和「新陳代謝」,應該是「體內」兩碼子不相干的事吧?! 畢夏普發現「致癌基因」最重要的意義:癌症的發生,是出自「體內」基因突變。 百年前敬虔的「彌賽亞信徒」瓦爾堡的「靈光乍現」,頓時化成「尤里卡瞬間」,臨到另一位敬虔基督徒龔院士——他找到「體內」另一個基因的突變,可以餓死因「體內」致癌基因突變的癌細胞;「負負得正」的弔詭啊。 從瓦爾堡的「靈光乍現」,到龔院士的「尤里卡瞬間」研究成果,可以得窺神在人體內創造的精妙。在龔院士的身上,我還看到職場達人的典範與路徑。 「清華學派」,信靠主、打好為人處事基礎,「尤里卡」將瞬間臨到。 (轉載自《國度復興報》)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