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2 20:49:27瀏覽205|回應0|推薦1 | |
從新聞”平衡報導”原則看媒体的投資理財建議
Rock / May 02 2012 新聞報導為了客觀公平起見, 往往有”平衡報導”的原則, 以免誤導讀者. 簡單地說, 報導中是否呈現正反兩方的意見, 除了正反兩方外, 也注重新聞中是否客觀地將事實與證據顯現出來. 事實上, 在許多媒体, 雜誌或部落格上, 對於投資理財的報導常常是沒有做到平衡報導的原則, 甚致於還常常有意無意地誤導讀者. 例如鼓吹買債券基金, 並且列舉過去十年這些債券基金都有7%以上的報酬率, 用此來做為買入債券基金的證明. 但是文章中卻沒有相對地說明這些基金的可能風險. 例如該債券基金可能包含高風險且評級較差的國家債券(例如希臘五豬債券), 或是同樣風險較高的公司債, 或是像次貸產品, 或是匯率方面的風險. 例如鼓吹買被動型基金, 卻不提被動型基金在各個國家有不同的表現, 例如日本基金, 如果你長期投錢去買被動型基金, 你就虧慘了. 例如鼓吹買期貨, 只講可以賺大錢的機會, 卻不說明破產的可能性. 例如鼓勵你買某種保險, 卻不提當中的例外原則. 例如鼓勵你在基金賠錢的時候要加碼投入, 這樣在基金回漲的時後可以加速賺回損失的錢, 卻不提萬一該基金永遠往下跌時投資人會如何的損失慘重. 例如只提房價屢破高價, 再不買就來不及了, 卻不提房產泡沫與利率泡沫的風險. 也不提上一波房產被套的經驗. 例如教導如何計算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算法, 卻不說明這個算法中最大的風險就是你沒有辦法100%準確預估這家公司未來20年的營收與獲利. 還有許多許多的例子, 在這裏無法一一述說. 許多媒体, 雜誌或理財部落格, 往往沒有善盡平衡報導的責任, 反而還有意無意地鼓吹一些理財的”新潮流”, 誤導投資人往下跳進”虧錢”的陷阱. 在報導上, 永遠只有”賺錢”的吸引人, 至於虧錢的風險與可能性, 沒人愛聽愛看, 所以大家也就都儘量不提. 聖經中說: 以虛謊而得的食物,人覺甘甜;但後來,他的口必充滿塵沙。(箴20:17) 希望所有的投資人都能有這樣的認識, 所有的投資標的物, 策略或方法, 都有其優點與缺點, 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穩賺不賠的公式, 如果你聽到誰說一個穩賺不賠的公式或做法, 他一定是在說謊. 而報酬率的高低通常也與風險的高低成正比, 下次如果你看到一面倒而且保證賺錢的投資理財建議, 尤其是那些高報酬的標的物, 一定要自己花時間去研究其虧損的可能風險, 切勿像”旅鼠效應”般地投入你的金錢, 到最後財去錢空, 後悔莫及! ( 旅鼠效應(Arctic Hamster Effect 或Lemmings Effect),泛指在團體中盲目跟隨的行為。這原本是描述旅鼠在恐慌時的集體跳海的自殺行為的傳聞).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