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26 11:57:57瀏覽293|回應0|推薦1 | |
從企業管理來看, 教育部就是企業的人力資源部,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必須與各部門溝通, 了解各部門的短期與長期的人力需求, 彙整後訂定長期與短期的人力資源計畫, 最後依計畫執行. 人力資源部不但要對外招考所需之人力, 同時要培訓在職人員. 培訓包含了Technical skill(專業技術課程...等), professional skill(如問題管理, 變更管理, 專暗管理, ...等), managment skill(管理人員的課程....等). 所有的培訓都是依據企業所訂定的策略執行. 同樣的教育部是在培育國家士, 農, 工, 商的人才. 教育部必須與經濟部、經建會溝通了解國家短期與長期的經濟發展計畫與各行業的人力需求, 同時必須與內政部溝通了短期與長期的人口結構, 再依據教育部現有大專院校現有與未來的系所與學生可容納數, 規劃短期與長期大專院校各系所的計畫含規模與學生數.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的大學(含學院)由一九九三年的五十一所,增到今年的一百四十八所,大學部去年新生總招生人數廿七萬四千人,已超過高中職畢業生總數一成,即大學招生已供過於求。顯建歷任的教育部長根本沒有依據內政部短期與長期的人口結構規劃短期與長期大專院校各系所的計畫, 導致去年新生總招生人數廿七萬四千人,已超過高中職畢業生總數一成. 供過於求的大學生, 難怪畢業後起薪22K, 已不足為奇了. 不知馬政府的教育部其行動方案在哪兒? 一般企業對每一員工的培訓都有一定的預算. 教育部對每一大學生的每年花在每名台大學生的經費,一度低到只有十幾萬元,還不到東京大學的十分之一、南韓首爾 大學的三分之一。「台大若連亞洲的大學都比不上,談什麼世界一流?」教育部終於在二○ ○六年起推動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但分給十二所大學,資源照樣被稀釋;台大一年多卅億元,但每生每年經費仍不到五十萬,還是追不上首爾大學,其他 學校經費更拮据。清大一年預算約六十億元,平均每年每生經費不到五十萬元;北京清大年度預算五百四十億台幣,每生經費是清大三倍多;美國哈佛大學年度預算更多達一千二百億台幣,每生經費多達六百萬元,更是清大十幾倍。如此低的經費將影響到未來國家的競爭力, 馬總統為此當開國安會議了. 聯合報8月26日『大學高中化 遍地開花反成致命傷』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自2000年點出了核心問題, 馬政府已執政五年, 不知教育部的具體方案在哪兒? 大學高中化 遍地開花反成致命傷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二○○○年一場研討會上,當時的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痛批政府缺乏一貫的高等教育政策,放任國內大學在幾年內倍增為一百卅五所,又逐年刪減大學經費,導致高教品質滑落、學術沉淪。 「十年內必有大學倒閉!」面臨快速來襲的少子化,陳維昭當時如此預言。他絕非危言聳聽,因日本已有前車之鑑。 日本十八歲的人口,一度達兩百萬人,卻在短短十幾年間,銳減為一百廿萬人,日本大學在同一時間卻由五百多所增為七百多所,導致從二○○○年起,開始有大學停止招生,至今已有近十所四年制私立大學宣布倒閉,近半數私校面臨招生不足的問題。 陳維昭當年預言大學倒閉,聯合報曾以頭條大幅報導,「但教育部似乎仍不痛不癢,還說不可能」。十二年過去,大學校院增到一百四十八所。 七分上大學 台灣另類奇蹟 大學太多、招生浮濫,二○○八年大考錄取率飆到史上最高的九成七一,七分就可上大學,共廿二校、一○五系招不滿學生,有些系招不到半個人。 「七分上大學」在台灣社會造成震撼,逼得大考分發會此後訂下最低錄取門檻,但又不敢訂太高,以免對招生不足的私校產生太大衝擊。以今年來講,想就讀採計三科的校系,要卅九分才可填志願,但平均每科也才十三分。 陳維昭已卸任台大校長八年,當年預言大學倒閉看似還未發生,但有多所私校學生總數不到兩千人,甚至跌破千人,早就陷在減班、停招,教師欠薪或資遣的泥淖中,教學品質每下愈況。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的大學(含學院)由一九九三年的五十一所,增到今年的一百四十八所,大學部去年新生總招生人數廿七萬四千人,已超過高中職畢業生總數一成,即大學招生已供過於求。 「少子化來襲,更讓大學倒閉成為不可逃避的宿命。」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教育部前部長黃榮村說,教育部應該作最壞的打算,及早因應。 少子化來襲 四成大學熄燈 教育部委託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等學者草擬的人才培育白皮書指出,一九九七年台灣出生人口為卅二點六萬人,隔年驟降至廿七點一萬人,即到了二○一六年,也就是三年後,大學新生來源將驟減五點五萬人,這是第一波少子化招生危機,保守估計可能有五到十所大學面臨倒閉危機。 二○一○年的出生人口,更降到十六點七萬人,二○ 二八年,大學生來源將銳減一半。前政務委員、人口學專家薛承泰曾預言,到時將有四成大學倒閉。且隨著台灣邁向老年化社會,年輕人要撫養的老人變多,十五年 後大學生的生產力,必須是現在畢業生的兩倍以上,台灣才能持續發展。如何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培育出更好的人才,刻不容緩。 人才白皮書指導委員會執行長、清大講座教授彭宗平指出,大學太多,造成資源浪費,許多沒興趣、也沒能力念大學的孩子,被逼著上大學,讀不起勁,教授也教不來,同樣浪費人才。 兩萬薪飯碗 大學生搶著端 大學生滿街是,平均素質降低,也造成學歷貶值,原本四萬元起薪的職位,如今三萬元、甚至廿二K就聘得到。有些大學畢業生眼高手低,不願屈就低薪工作,失業率飆高。台灣今年第一季的平均失業率近百分之四點二,大學以上畢業生的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二,多了一個百分點。 當過國科會副主委、政務委員的元智大學校長張進福指出,台灣今天這個地步,很難不歸咎於大學太多、文憑貶值,以致把過去高中教育延遲到大學才來教,造成「大學高中化」,而真正的專業學習,延到研究所才來學,高教淺碟化,加上產學供需失衡,高學歷的失業率,因此居高不下。 教育部統計,台灣具有碩博士學歷者,已逾百萬人,且每年持續有六萬名碩士、四千名博士畢業。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說,約半數博士找不到合適工作,人文社會類博士失業最嚴重,有些人讀了六、七年博士,畢業後只能遊走私校兼課,才會有博士生寧願跑去賣雞排。 彭宗平說,大學生太多,也導致木工、水電工等不需要高學歷的專業人士缺工,社會階層扁平化、進步停滯。 博士賣雞排 談啥世界一流 大學太多,政府經費縮水,影響大學追求卓越。陳維昭說,政府平均每年花在每名台大學生的經費,一度低到只有十幾萬元,還不到東京大學的十分之一、南韓首爾 大學的三分之一。「台大若連亞洲的大學都比不上,談什麼世界一流?」陳維昭到處遊說政府高層,教育部終於在二○ ○六年起推動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但分給十二所大學,資源照樣被稀釋;台大一年多卅億元,但每生每年經費仍不到五十萬,還是追不上首爾大學,其他 學校經費更拮据。 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舉清大為例,政府給的年度經費不到總預算兩成五,付人事費都不夠;頂大計畫的補助約占兩成;至於學費,八年沒漲,只占總預算一成;總括來說,清大每年要自籌的預算超過四成,主要靠研究計畫及技術轉移的收入。 修法救高教 整併不如退場 陳力俊說,清大一年預算約六十億元,平均每年每生經費不到五十萬元;北京清大年度預算五百四十億台幣,每生經費是清大三倍多;美國哈佛大學年度預算更多達一千二百億台幣,每生經費多達六百萬元,更是清大十幾倍。 政府給的經費太少,又不准漲學費,陳力俊感嘆,台灣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全靠低薪教授苦撐,跟教授作研究的博士生,更是辛苦,學校給不起太多獎助學金,一旦結婚生子,要養家活口很辛苦,難怪連台、清、交等校都招不足博士生。 「把現在的大學關掉一半,高教問題就解決了大半。」陳維昭直言,光整併幾所國立大學,意義不大,教育部應盡速輔導不具競爭力的大學快點退場。「政府要有高教長期改革方案,經費不能一直減下去,應設定目標,至少幾年後不能和日、韓等鄰近國家差太多。」陳維昭說。 此外,大學的人事、會計、學雜費政策也應一併鬆綁,他建議政府制定「人才培育發展條例」,必要時可排除國籍法、勞動法規、政府採購法等相關法令限制,延攬國內外頂尖人才到大學任教。 【2013/08/26】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