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0/23 22:11:43瀏覽443|回應4|推薦12 | |
[複合藝術]
複合藝術,通常有個主體。音樂影片(MV)的主體是音樂。要不,音樂就成了配樂。這裡要介紹的音樂影片,則是音影對等,這是很少見的例子。之所以能音影對等,是油管先生細心安排的。這首包含兩個對等的藝術,原先是可以各自成為主體的。 另外說一下,複合Blend和融合Fusion不同,這裡,提過就是。 要推介的音樂影片是: Art – John William Godward ~ Ancient Greece – Yannis Markopoulos (20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OW_jEgj7Y [音樂部份] 音樂部份,換一種方式解說。這首樂曲的架構是4x4x4(2+2),高階在前,依序是,段落、小節、和音符,音符每兩拍成為一組。4x4構成一個十六格方陣。每個方陣是一個段。段段可以不同,於是我們就會有ABAB、ABAC,等等組合。這看來是數學,再過來就不是了。 4(2+2),格子裡以整齊對稱的方式,放四顆穀子,或是四個蛋。一拍一個,放在對角線頂,或是十字星點,或是別種組合,都可以。舞者站在格子裡,身體可以自由行動,一拍一動,但不出格。試著由你的行動,釋出感情和情緒,也可以接受另一個格子釋出的感情和情緒。很多民俗歌謠和民俗舞蹈,是依照這樣的架構延伸編成的。 如果這首曲子,已經引發了你的感情和情緒,恭喜你,祝福你。 這看來是首舞曲,但又不全然是,也不全然不是。 另外,格子裡放蛋的是蛋舞(歌德,蒙眼少女的蛋舞),格子裡放穀子的呢? 放穀子的,之後會回顧。 下面推介一首有真人實舞的希臘樂曲,請參考、比對。 ZORBAS EMMETRON (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G5l9SQLp8 [平面藝術] 這一部份,不打算用太多篇幅,理由有二。第一,在台灣,平面藝術是項很隱很隱的隱學。第二,這首用到了兩種,三類半不同的平面藝術:人像畫,風景照,風景畫,和風景水彩畫。視覺藝術,比較難作分析。這裡,只就人像畫提供一點簡要的參考,希望可以作為探索的切入點。 至於風景照和畫,此處略去。 [人像畫] 畫家如影片標題,John William Godward。除了維基必讀之外,網上有許多熱心人製作有專集介紹,裡面收集的畫作更完整。請自行探索。插一句話,這些熱心設立網站的,未見有台人者。探索的時候,我建議,慢慢來,把影片裡每一幅作品的標題都找出來。這樣,由於要被迫把影片和與網路資料作比對,更能幫助深入地看到畫的內涵。 再要說一下,油彩的明暗對比、浮凹效果,網路照片上是看不到的。但,那是另一個層次的事了。 再介紹一位同期畫家,John William Waterhouse,可以與上述畫家作比對。這兩位的畫看起來很像,其實大相逕庭,是屬於不同的畫派的。這位畫家也畫希臘風的人像畫,但(我感覺)他更專注在亞瑟傳說裡的英雄美女故事上。兩位的作品都是唯美的,但是素材和畫風非常不同。 [穀子舞] 請參考這一首音樂影片: ΕΛΕΥΣΙΝΙΑ ΜΥΣΤΗΡΙΑ - ΜΟΥΣΙΚΗ ΓΙΑΝΝΗΣ ΜΑΡΚΟΠΟΥΛΟΣ (2008) ELEFSINIA MYSTERIES - MUSIC BY GIANNIS MARKOPOULOS (20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p8vbT80gI 這個標題,很難精確地翻譯。我用意譯,試譯作穀神祭典。穀神祭典是穀神祭裡最重要的活動。祭典上,穀神將對善人許以永生。穀神祭也就是豐年祭。穀神祭時,既祭穀神,也祭穀神的女兒,春神。 穀神和春神,是非常重要的希臘神祇。維基上有詳細的資料。穀神是狄蜜特,Demeter。春神是普西芬妮,Persephone。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首樂曲,是為穀神祭典配置的舞曲,或是行進的伴奏。 然而,並非如此。這是這位油管先生運用古殘簡(真的是木簡,西元前五到六世紀的獻祭畫)、標題、和樂曲的氣氛烘托出來,給我們的的感受和錯覺。 這首樂曲的原出處是:Yannis Markopoulos創作的兩幕愛情史詩歌劇,Erotokritos and Areti。 [Erotokritos and Areti] 這部作品,大概在2013年發表。音樂媒體,可能在2015年發佈。我手上缺乏明確資訊,所以說,大概、可能。有沒有首演,何時首演,不清楚。 這部音樂作品的原型是十七世紀一部碩大的韻文對句詩集,Erotokritos。因為是韻文和對句,讓這部文學作品可以用朗誦和歌唱的方式,在露天的大劇場演出。如果是每晚兩小時的演出,我估計要演五到十個晚上。也許還更長,看怎麼演出。 這部韻文對句詩集,我認為是〈如史詩〉或是〈仿史詩〉,而不是史詩。史詩需要有聯貫的時序,以及明確的地域。 這部音樂作品,西方歸為歌劇,我以為不是。為什麼,請參考〈布蘭詩歌〉。是或不是,就因襲西方吧。 史詩,Epic或是Saga,都有個英雄主角。英雄故事,多半有誘美、落難,逃亡、出奔,冒險、犯難的事蹟。最後,英雄回返、護駕,捨身、救主,終得公主歸。這部作品,就是以這位英雄和這樣的事蹟為名。 這部韻文對句詩集裡的英雄事蹟,基本上都不是原創。熟悉亞瑟傳說的朋友,應該能看出故事原型,以及在那些地方作了修改。我們的英雄,伊洛托克理托,回返護駕,捍衛故國。蘭斯洛回返,與亞瑟王併肩作戰,保衞卡美洛。是同樣的劇情。但是這部作品,給了個完滿的結局。 歌劇版作了個重大的改變,標題上加上了女主角的名字。我推測,這是因為現代希臘女性已經取得平等的社會地位。另外,女主角的名字頗有深意,而且未必只是單純地雙關。女主角的名字,Areti,意謂著美德。當國王希望把唯一的女兒,嫁給以魔法偽裝的英雄的時候,公主抵死不從,這是美德,但是這樣的美德不夠。 我們的英雄,非但沒有即時相認,反而設計了一連串的〈試煉〉。 這一段,頗似奧德修斯回家的故事。但是,奧德修斯並沒有〈試煉〉多年未見的髮妻。 我想問,在他們終於相見時,我們的公主,即使不是蒼蒼,也已斑駁。試煉,試煉什麼? 看這場大圓滿、大喜劇的大結局,就像是看著〈威尼斯商人〉,我總看到點人性的陰暗。 也許,作曲家也是心有慈悲,終究為這位公主安排了一段甜蜜的回憶。如下: [Erotokritos and Areti - Women's Dance of Lo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533swb0Qnw 這也許是所有情竇初開,情愫清純,憧憬美麗,欣喜愉悅的少女的舞。 [結語] 也許這是公主的宿命,要當父親的工具。然後,當丈夫的工具。如果還生得出兒子,又要是兒子的工具。也許,這就是公主的名字〈美德〉的寓意。 希望這些能提供小小的助益。 這也結束這一系列三篇短文。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