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為管理學上的[知識]定義解釋
2007/01/07 00:37:02瀏覽801|回應1|推薦14

行為管理學上的[知識]定義解釋

[知識]一詞的行為科學定義:

動物透過個體感官的知覺,以「經驗主義」建立實證知識基礎,再通過「理性主義」的邏輯思考,演繹成共通性推理或創新事物,再以經驗主義在生活實務中,實證該理性主義的新知識;經此互為因果的正向回饋機制,腦部反覆體驗證明結果,所凝聚成『不變定律的絕對真理』。

 

一般而言所謂[知識],起源於各個感官觸覺對各式各樣存在產生[認知印象]經各神經系統傳至海馬丘的神經組織接受訊息後類似數位攝影方式透過傳導神經系統之化學酸鹼變異電位差,這海馬丘的神經組織上留下某個定點位置的離子衝擊訊號該訊號可存在海馬丘的時間,約可停留七到一六八個小時內。

 

a期間若未再透過感情理智中樞神經的辨識提存或運用,而記錄該筆電位差訊號,未分類轉存於大腦皮質各區域時,則在海馬丘的能量將慢慢消磁失效,或被新來訊息所取代位置;

 

b期間若有經過整理或運用或輔助關聯性其他形成訊息被存取,則該訊息將被成功地安置在大腦皮質層某位置,類似圖書館檔案管理,在爾後的生活或際遇中,若外部環境刺激與其關聯性強度大時(經驗主義),該筆訊息(或稱知識.認知)將立即浮現被控制中樞提出,以供動物本體選擇使用或捨棄或恢復。

 

然該筆訊息或稱認知,經過本體無數次的提存使用,在過程中通過場景、情境、條件、同質性強的其他訊息重複提存,這經常性重複提存的系統運作,會重組成一個類似動畫的運行慣性,更讓神經系統因為使用頻繁而提升其能量位階(彷彿道路拓寬般),甚至某些只具少部份關聯性的訊息知識,亦被其涵蓋,使得主體一但觸碰類似議題或問題時,均按照該已拓寬成功的道路存取,如此一來便形成的知識神經系統運作模式,多稱之為邏輯、思維、意識、情結、習慣或行為模式。

 

然管理學上所提出的[知識],不單只是前述的慣性行為或認知而已,而是經過單一主體演繹認知或行為,其所表現出來的,均必須經過事實、外部環境或互動對象的正向回饋機制,經過多次的驗證無誤後,確認的單一或群組認知訊息,方可稱為動物行為科學所定義的[知識]。

  

在科學管理上的知識種類與內容,一般分成四個技術層級,這些層級各有其特殊關聯性群組存取與運作模式,端看操作主體的神經系統組織發育與化學電之慣性傳導決定:

1事實知識

=指對事物的基本認識和掌握的基本情況.簡稱資訊

2原理知識

=指對事物或事件發生的原因和規律性的認知.簡稱科學知識

3技能知識

=為實現計劃或研發、製造產品的方法、技能與訣竅.簡稱習知知識

4原創知識

=洞悉前述三項知識的順序架構與互動因果關係的知識

 

舉例而言,無論在國內外對官方申請智慧財產權或發明專利時,將一至三項的事實、原理、習知等知識羅列並提,以示己方洞悉,然後再針對第三項習知知識,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內容,在順序架構、因果關係或新事實證據上提出保護要求,如此一來也說明了科學管理上的[知識]定義範疇。

 

再舉例,當提出學術論文時,也必須盡量符合這明確的定義模式,將一至三項的事實、原理、習知等知識羅列並提,以示己方洞悉,然後針對第三項習知知識,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邏輯內容與意見,如此一來就簡化了審查委員們的疑慮,確立自身的學術地位。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losimon&aid=636481

 回應文章

石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1/09 12:02

呵~你抄我的就會被死當的

因為裡頭多半是我個人的觀點與彼得杜拉克大師的有點不同

這是我論文探討的主觀點之一.呵~不過寫的非常官式化.

連我自己都覺得訝異.怎麼那麼沒有人性.

介紹本新書~中央研究院院士洪蘭博士翻譯的倒是粉棒

~創智慧~一書 遠流出版社 原作 Jaff Hawkins

介紹他們紅木神經科學研究院的 腦神經與科學理論 還有人工智慧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