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浮生 妙喻 你不看會 終生 遺憾
2011/05/24 00:56:20瀏覽188|回應0|推薦2

浮生 妙喻 你不看會 終生 遺憾

      從前的人厚道仁慈,常將心比心;
      現在的人喜新厭舊,常將新比新.

      多話的人, 嘴閉不起來;
      多金的人, 錢拿不出來.

      相信一個人, 需要時間;
      嫁給一個人, 需要勇氣.

      化好妝的女人, 歡迎觀賞;
      卸完妝的女人, 謝謝收看

      賺錢辛苦是應該;
      花錢受罪是活該.

      千言萬語, 都是為了愛; 千
      辛萬苦, 都是為了錢.

      婚前, 眉來眼去;
      婚後, 大江東去.

      微笑是不花錢的親和術,
      嘲笑是不見血的殺人術.

      說謊話, 常賊頭賊腦;
      說實話, 常愣頭楞腦.

      男人, 不知女人在想甚麼;
      女人, 不知男人在做甚麼.

      婚前的男人充滿好奇心;
      婚後的女人充滿想像力.

      情侶口角, 是情太多;
      夫妻口角, 是錢太少.

      婚前, 有話請說;
      婚後, 廢話少說.

      大舌頭, 苦自己;
      大嘴巴, 害別人
      為了保住飯碗,往往保不住尊嚴;
      為了留住青春,往往留不住鈔票.

      愛情, 會讓人拚命;
      金錢, 會讓人賣命

      女人的好, 要問男人;
      男人的壞, 得問女人.

      談情說愛, 越肉麻越好;
      談天說地, 越八卦越好.

      年輕人找伴, 明著來;
      老年人找伴, 暗著去.

      錢多, 就是好;
      人多, 就是吵

      戀愛時, 最想得到愛情;
      結婚後, 最想得到麵包.

      碰到"名醫",他會看你的病;
      碰到"良醫",他會治你的病。

      與三教九流交往, 可以開眼界;
      與三姑六婆共處, 可以練唇舌.

      愛「現」的人常換手機機型;
      愛「騙」的人常換手機號碼.

      錢滾錢的速度, 氣死人;
      債滾債的速度, 嚇死人

      有錢人, 利用時間算錢;
      沒錢人, 利用時間賺錢

      上了班, 直罵老婆小心眼;
      下了班, 直罵老闆大小眼.

      睡到自然醒是退休的好處;
      醒來何處去是退休的難處.

      為了愛, 人會像呆子;
      為了錢, 人會像瘋子.

      老媽, 這輩子管定我;
      老婆, 這輩子吃定我.

      冷戰, 不能先開口;
      熱吵, 不能先住口.

      謝意,多半是假的;
      氣話,大都是真的.

      訴情, 都是為了愛;
      訴苦, 都是為了錢.

      見錢眼開, 當心金光黨;
      見色起意, 小心仙人跳.

      有「好處」, 就會有「油水」;
      有「難處」, 就會有「苦水」。

      愛情, 年輕時的刺激品;
      親情, 老年時的保養品.

      當職業婦女,習慣三頭六臂;
      當家庭主婦,習慣三姑六婆.

      富人, 談養生之道;
      窮人, 談養家活口.

      常說好話, 自娛娛人;
      常說狠話, 自欺欺人.

      太自傲, 誰也管不了;
      太自悲, 誰也幫不了.

      和女友吵架, 會六神無主;
      和老婆吵架, 會六親不認

      在外和朋友聊天永遠長篇大論;
      回家和老婆談心總是短篇小品.

      閒人, 期待吃大餐;
      忙人, 期待睡大覺.

      戀愛,要出其不意;
      婚姻,得按部就班.

      愛情, 讓人刻骨銘心;
      婚姻, 讓人刻苦耐勞.

      銀子, 多在富人手上;
      孩子, 多在窮人家裡.

      擺架子, 要有錢有勢;
      裝凱子, 要虛張聲勢.

      不下雨,「渴」望不可求;
      下豪雨,「濕」情不畫意.

      情場裡, 常見白癡;
      職場裡, 常見白目.

      癡情的人, 沒頭沒腦;
      薄情的人, 沒心沒肝.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terTingBlog&aid=52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