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20 15:44:28瀏覽139|回應0|推薦0 | |
網路新創獨角獸生產地:瑞典 [轉載自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許毓仁 發表日期:2016/10/18 矽谷和斯德哥爾摩有什麼共同點呢?那就是生產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公司。
繼矽谷之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比起任何其他全球城市來說擁有人均最高數量的「獨角獸」公司!斯德哥爾摩的人口少於90萬,卻已經培育了多個全球性品牌,如Skype、Spotify、Minecraft和Candy Crush Saga,可稱為獨角獸工廠(the land of unicorn factory)。全國有86%的人口會說英文,曾誕生31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吸引很高的國外投資,在2014年瑞典公司不包括私募股權交易被挹注了7.88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和增長資本,光斯德哥爾摩就佔歐洲技術產業有15%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 對於比紐約市的規模稍大一點,人口少於1000萬的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n)半島國家,瑞典企業不得不思考國際化。Volvo、Ikea、H&M、Absolute Vodka和Ericsson電信公司等公司就是跨國公司非常好的例子,這些跨國公司的成功也為瑞典的基礎設施和創業投資提供了大量稅款。 瑞典憑什麼創新?前一陣子參訪瑞典,看了技職學校、大公司研發中心、與當地的新創團隊和技術移民者聊歸納出以下幾點觀察。
最近,瑞典的新創圈社群發表了「讓瑞典成為全世界對創新最友善的國家之白皮書Swedish Startup Manifesto」,裡面談到留才引才、降低對新創事業的稅收、更友善聘用外國專業人士的法規、提供創業家簽證、天使投資減稅、還有更透明的採購制度,甚至對工會提出不要干涉新創公司聘用員工的條件。種種的措施都可以看出:即使已經有成功的獨角獸公司,瑞典的新創圈依然尋求突破,引進更多國際的資金。在教育下一代上,瑞典的新創白皮書更是大膽提出,讓瑞典學生成為數位工具的超級使用者 (super user),讓數位知識、程式編碼和創業精神在幼稚園就可開始接觸。 而新創和技術Hub不會是憑空出現的。 瑞典的年輕新創企業,通常依靠大型和成熟的組織,提供所需的技術和人才。 因此,斯德哥爾摩在1994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開放光纖網絡,其中100%企業和90%家庭正利用這一基礎設施。超過94%人口在線,是世界第四大用戶。而且超過91%的人口每周至少使用網路一次。 城市中有18%的人口在技術部門工作,是最常見的工作。連同大學免費教育,到培養創業人才。我想這無疑都隱含了政府利用數位經濟的思維在用心栽培整個世代。 而過去成功的企業也為下一代新創公司投入資金活水,形成一連串的良性循環,這是台灣企業值得借鏡的部分。 雖然斯德哥爾摩在創業空間的成功令人印象深刻、大學的學費和醫療保健也是免費的。但所得稅是眾所周知的高,住房方面,生活成本也很高。他們也立法吸引外籍人才與歸類成「外國專家」,從而降低稅收,以及股票期權的方式,在兌現後徵稅,來幫助技術人才。 一個國家的蛻變,取決於公民集體向上的意識和擁抱未知的勇氣。瑞典是典型的地廣人稀,900萬人口是台灣的一半不到,每平方公里只有兩人,沒有廣大的市場。瑞典重視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把資源投注在發展公民素養和高品質教育,激發創意產業,是個以軟實力強盛的國家,值得台灣借鏡。 台灣應該可以參考瑞典模式:在有限的資源下,專注在自己的優勢。我看到瑞典的是她的「軟實力」,從生活的創造力和教育從小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國家均富但不炫富,瑞典穩定的社會結構使得社會也極少紛擾。許多議題都能理性討論,不像台灣常常因為政治內耗,導致國家無法前進。 文章來源: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41402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