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瑞國隨筆 : 讀東山彰良/王震緒的《流》 ─ 「只因為我活在水中,所以你看不見我的淚」
2017/03/04 01:26:08瀏覽1516|回應0|推薦2

瑞國隨筆 : 讀東山彰良/王震緒的《流》 「只因為我活在水中,所以你看不見我的淚」

喜歡《流》的前言中,觀看石碑、以及上廁所的情節,與第十四章來自大陸的泥土中 P.320、這情景前後呼應。雖然細節的描寫是不同的,但是其大意是一樣的。這使我想起愛爾蘭作家喬艾斯他的作品中,有異曲同工之妙,是運用英文單字,在小說開頭的第一個單字、與小說結束的最後一個單字,是相同的,象徵著頭尾相連、不斷循環、生生不息 !

 

在尾聲中,作家敘述者:

「醫生說已經3個月了」

接著她又對我說: 「謝謝你」

「謝我什麼? 」「謝謝你把很多事,都埋在心裡」….

「把心裡的鬱悶一吐為快是好事,但你可能會被自己吐露的話,

帶到一個我們伸手不可及的地方。」

自動門打開了,耀眼的10月陽光包圍了我。

回頭一看妻子站在哪裡,微笑著向我揮手,她在移動的人群中對我淺笑。

我用這種方式,把她留在我的記憶裏。

我滿懷即將成為人父的喜悅,跑向停車場。

我知道人生前方有什麼在等著我,只是姑且按下不表,

因為一旦說出口就會沾污了這幸福的瞬間。

所以,現在就用這種方式,為這個故事畫上句點吧 !

那個年代,為女孩奔波效勞是我們的驕傲 !

喜歡這部青春成長的小說,用這樣的溫馨、淺嚐即止的方式來結尾。這樣的安排,不是因為這青春成長的結束/終結,更是人生換檔前,必要瞬間的暫歇。心境上的轉換,也是更加圓融前的準備,這是很棒的故事句號 !

另外,為了向父親王孝廉〈王璇〉致敬。在小說中第一頁,就將《魚問》放在其中,也象徵寫作傳承自父親。作者也在第十章 P.238,讓雷威不經意的,背了一段報紙上的王璇寫的是詩《魚問》。而第十三章 P.311: 我們是魚,所以無論怎沒有哭,都看不到眼淚,她的眼淚還來不及流下,就被水沖走了。所以我一直假裝沒有看見,這就是作者所說的: 「這首詩很符合我這本書的內容,希望藉著本書盡一點點孝道。」

非常驚訝於,王震緒對於七零年代台灣社會現象的深入描寫,對台北街頭巷弄的刻畫、軍校生活的點滴、植物園情侶漫步的敘述,在在將70年代的台灣躍然紙上。得知為了寫作《流》,王震緒曾多次採訪父親,書中主角葉秋生也以父親為原型。甚至包含父親被軍校退學的情節,王震緒將父親的相本重新整理,加上想像力、創造力、成為自己的故事《流》。

多樣化跨領域的創造經驗,對其創作出,這本令九位直木賞評審驚艷的二十年一度的傑作,有極大的助益。而這些多樣化、跨領域的創作經驗: 推理、驚述、逃亡,再加上三代漂流的家族體驗,都是成就這本小說《流》,不可或缺的養份。當這些漂流、驚豔、情感、昇華為另類的青春成長的故事時,自然能打動不同世代的讀者,咀嚼出專屬於自己的重疊身影 !

王震緒1968911),筆名東山彰良,生於台灣台北,祖籍中國山東,擁有中華民國護照。是一位作家與教師,出版過數本日文小說,曾獲大藪春彥獎直木獎20155 講談社〉。現居日本福岡縣。是繼1955年的邱永漢1968年的陳舜臣後,第三位獲得直木獎的台灣人。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liverShu&aid=9417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