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本錢當「購屋狂」,但我一直還滿喜歡看房子的,尤其捨得花錢買各種關於木屋設計的原文圖書,常幻想哪天能在有清溪流過的森林裡,蓋一棟親手設計的木屋。
在「白日夢」實現以前,我只能對平常的家居設計「研究挑剔」一番,希望所有新蓋的房子,都能越來越符合人性,也越來越「有益家庭生活」。綜合多年來「觀摩考察」心得,我看現代台灣住家房屋設計至少有六大「不合理」:
第一,首推廚房太小。
依我個人偏見,廚房是一個家的心臟,心臟要不能舒服運轉,家怎麼快活得起來?(人家義大利佬還尊封廚房是家裡的「聖殿」哩!)但偏偏廚房常被設計得侷促彆腳,不管是平價公寓還是千萬豪宅,情況都差不多。所謂如何又如何精心打造的廚房,往往不過是流理台等廚房傢俱「檔次」較高而已,但仔細去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那設計只適合「樣品屋」,實際運作起來不但不見得方便,還可能徒然衍生一堆難以清理善後的麻煩。
大學時代,我曾在陽明山一個德國人家裡敎中文,他們家的廚房可容一家五口一起工作,和餐廳相連,加起來有客廳兩倍大。看到他們家的廚房,才想起鄉下老房子也多留給廚房相當大的空間,才不像現在這樣,大多只小裡小氣撥陽台邊一小條空間當廚房。
該怎麼看待廚房呢?這還不簡單?廚房是主婦(或煮夫)最常使用的家庭空間,而主婦(或煮夫)即是家庭的總經理,好好想一想該怎麼佈置一個家的「總經理辦公室」,那就對了!
第二,客廳虛華不實。
相對於廚房太小,客廳所佔的空間比例又太大了,而且一般配合著那空間的室內裝潢設計,也多少都有「炫耀給人看」的意思,其實何必?我覺得應把「客廳」定位在家庭起居室、公共分享空間的概念上,以實用舒服為上,畢竟現在一般家庭很少在家大宴賓客,偶爾會邀到家裡來的,也是熟朋友,讓大家更自在的設計不是更好?
我看不少人家愛在客廳做「櫥窗秀」,展示主人收藏的各種玩意兒,結果那些裝飾玻璃櫃最後多淪為尷尬的「路霸」,而且稍不努力照料,就「灰頭土臉」了。另外因為客廳「大而無當」,最後竟然反倒成為堆雜物的倉庫,回報最初的設計理念一個「最大的諷刺」。
因採訪之故,我去過很多不同階層的台灣百姓家裡,那些人家客廳最普遍的特色就是,一組把空間一口氣塞滿的皮沙發,對著一台不知為何賓客一進門就要打開來「吵人」的電視機。台灣人說是「熱情」、「好客」,但深入觀察,也許你也會發現,我們只是比較習慣混在某一種熱絡應酬的氣氛裡,真的能靜下來用心相待的賓主都不多。
第三,主臥室何必一定大?
主臥室寬敞氣派,唯一的好處是,印在房屋銷售DM上比較好看。除此之外,我不明白為什麼寧願縮減其它臥房的大小,也要留給主臥室那麼大的空間?如果主臥室裡再劃一部份做個小書房或更衣間,會不會更實用?既然主臥室的空間夠,幹嘛不設計兩張獨立的床和床頭照明設備?為什麼老是習慣杵一張大床和一堆沒必要的床頭櫃?
我個人覺得,如果空間夠的話,家裡每一個人、包括夫妻,都各有自己的房間才是最好的。而如果能像我曾在墨西哥畫家芙烈達(Frida Kahlo 1907/7/6~1954/7/13)的傳記裡讀到的,她和丈夫各有一棟獨立樓房,只在二樓臥室之間以一座天橋相通,哈,那當然更是棒透了!
第四,浴室通風問題被便宜行事。
因為建商要把土地利用到一寸不剩,所以台灣很多公寓成一字相連,又與後棟緊密相接,浴室難以臨窗,只好象徵性安裝個根本沒多大作用的抽風機。這對要使用幾十年的房屋來說,實在是不衛生,但為什麼多年來蓋房子的人都不能把這當基本前提來照顧呢?
第五,晾衣空間沒用心規劃。
有些公寓大樓剛蓋好時看起來「氣質不錯」,但住戶一個個遷進之後,馬上慘不忍睹,因為臨街各個陽台吊滿各色衣褲,還有抹布拖把披披掛掛的,怎麼看都是倉皇襤褸。
一般住家都是得洗衣物曬衣物的,設計房子時怎麼能不先研究日照風向,仔細照顧這方面的需要?在香港看到摩天大樓的小窗戶伸出一根根曬衣桿,整棟樓數千件衣褲迎風招搖,直覺得那樣過日子總是辛苦勉強,台灣的房屋比起來大得多,但我看過許多五十坪以上的屋子,仍沒個理想的曬衣場。
據知在美國、加拿大一般像樣的社區裡,隨便晾曬衣褲礙到鄰人的眼,可是會遭人報警的。但我們怎能一味怪罪台灣人沒那種「公德心」?要想想我們的大環境、小環境有沒有鼓勵那種公德心。
第六,竟然忘掉儲藏室。
我覺得不管住家坪數大小,規劃個儲藏室都是必要的,否則吸塵器、郊遊運動器材、冬天的電扇、夏天的電暖器-----將何以安頓?無以安頓就很難惜物,不惜物就會提高家庭支出,也增加垃圾、浪費資源。
總而言之,我認為近年台灣的居家建築設計不是強調什麼新穎貴重建材,就是大力包裝宣傳什麼南洋風SPA、日式禪境花園、歐洲皇室中庭,或者以標榜系出設計名家手筆來哄抬身價,然而,在房屋功能性方面的進步其實非常有限,真是令人遺憾!但有什麼辦法呢?我猜設計屋子的,大多是沒有真正持家經驗的男生吧?而買屋子的,也多是剛要練習建立家庭的年輕人,華而不實的夢幻樣品屋式設計才最能打動他們的心、掏光他們的荷包吧?
也許有人要笑:這年頭誰家還在開伙、洗衣、收納?大家在家的時間都很少,把家變成「五星級旅館」來享受放鬆一下才重要!沒錯,五星級、六星級旅館,而且「二十四小時警衛保全」、「全中央空調」,一入住就是「頂級VIP」 咧!房屋廣告都是這麼說的。但真是這樣嗎?旅館可以等於家嗎?旅館式的設計能滿足家的需要嗎?
以「旅館」為「家」的結果,只怕是,因為每樣東西、每個空間都沒有適切的歸屬,所以整間屋子慢慢混亂起來,最後連人都無以「安身立命」,那種無力的「漂泊感」,竟比沒揹負房債、未擁有「家」的時候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