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條不同的窄路
2013/10/01 22:42:24瀏覽135|回應0|推薦0
小兒加護病房的門打開,推進來的病床上躺著插著氣管內管的七歲男孩。他已經失去意識,多重器官衰竭,黃疸,更糟糕的是,沒有人知道病因是什麼。

這個孩子的父親雖然不是醫生,但因為在衛生單位上班,認識不少醫藥方面的專家。孩子突然發高燒,送到鄰近的醫院治療幾天後,狀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開始神智不清,抽搐,黃疸,肝脾腫大,才趕緊辦轉院。

病情進展得太快,當他抵達馬偕醫院加護病房的時候,已經昏迷不醒
負責診治的主治醫師是小兒腸胃科的專家,對於這樣狀況的病例非常有經驗。看了病史,抽血報告,並詳細檢查了病人的身體反應之後,主治醫師搖搖頭,走出加護病房跟家屬說:「這個孩子,恐怕百分之九十九是活不成了。」

做媽媽的聽完放聲大哭,做爸爸的也眼眶濕潤,直問:「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真的查不出病因嗎?」
主治醫師為難的說:「不然這樣,我們請小兒神經科的專家一起來會診,看看他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隔天早晨,神經科醫師來了。同樣翻閱病歷,檢查病人後,回頭問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怎麼說?」住院醫師回答:「他說百分之九十九救不起來。」
神經科醫師悲觀的表示:「百分之九十九?我看後面還要加個點九,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才對。」

病情到了這個地步,看起來似乎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但這位家屬透過關係,還是找到了我父親,希望在孩子宣判死亡之前,能讓最有經驗的老醫生看一眼,也許可以得到一個答案。

當天下午,我父親走進加護病房。孩子狀況還是一樣糟,檢查的數據還是一樣難看,他瞭解了病情,想聽聽前面兩位醫師怎麼說。
當聽到住院醫師說一位認為百分之九十九會死,另一位認為還要加個小數點九之後,他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我也知道這孩子很可能救不活,」我父親說,「可是又何必把家長所有的希望都澆熄呢?」
他跟在場的醫師護士們,講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孩子因為被診斷第一型糖尿病,從此必須打胰島素治療。孩子的媽媽非常難過,問A醫生說:『請問是要打一輩子的藥嗎?』A醫生的回答是:『是啦!這個病沒有救,要打一輩子的藥!』做媽媽的聽到這樣的回答,心裡非常的悲傷。

「後來她又求助B醫生,問相同的問題,沒想到B醫生的回答卻很不一樣。他說:『媽媽,您的孩子目前暫時是需要規律的用藥,可是請不要灰心。醫學進展日新月異,很多治療都在不斷地進步。想想看三十年前,這樣的疾病還是不治之症,連胰島素都沒得打呢!現在雖然暫時還沒有別的方法幫助孩子,但是每年醫學都有新的突破,或許有一天就不需要再打針喔!』

「其實A醫師和B醫師給孩子的治療是一樣的,可是不同的表達,卻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這是一種說話的藝術,當不需要把話說死的時候,就別踩熄家長那渺小的一線希望。」

接著我父親走出病房,請孩子的家長坐下,安慰他們:「雖然目前查不出病因,狀況也十分不樂觀,但是小孩子的求生意志很強,恢復能力也比成人好得多,有的時候真的會有奇蹟出現也說不定!我自己就見證過好幾個例子,本來大家都不看好,結果卻是出乎意料之外。所以,請不要灰心,我們可以一起為他禱告,好嗎?」

雖然孩子前一分鐘的狀況,跟這後一分鐘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家長們因為我父親的鼓勵,再度燃起了一線希望,他們擁有了繼續為孩子禱告的動力。
這幾年來,由於醫病關係的互不信任,很多醫師開始認為「給病人希望」這件事不但不需要,而且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他們教導我們,解釋病情要實話實說,將冷冰冰的數字攤開來給家屬看,把最嚴重的副作用、併發症,都要一一講清楚,避免將來產生醫療糾紛。

有些醫界長輩甚至諄諄告誡,解釋病情的時候,要把每個病人都當作可能會發生醫療糾紛的案件來對待,這樣才可以保護自己。我相信他們這樣提醒我們是出於關心,希望年輕醫生不要太傻太天真,反而好心被狗咬。

但我父親就是不忍心這樣做,他總是選擇一條跟別人不同的窄路,盡力給病人一線希望,或者一個承諾,讓他們能吸進這唯一的一口氧氣,而不至於窒息。如果生病的人在醫院都得不到希望,還有哪裡可以讓他抓住所需要的浮木?

這個故事的結局非常令人驚喜,因為一個月後,這位本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會死亡的孩子,竟然把握只有百分之零點一的機率活下來,並且平安出院了。真的,在醫院裡,什麼奇蹟都可能出現,只要你保有那一線希望。

書名:身教:黃富源.黃瑽寧這對醫生父子
作者:黃瑽寧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undercheng/products/0010507242?utm_source=jundercheng&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309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DER&aid=879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