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也不是理性的動物
2006/04/29 00:00:18瀏覽443|回應2|推薦6

作者是中國大陸著名的學術打假工作者

我們掉了某場戲的一張票,大概會遷怒於這場戲,所以就不想看了,但是我們大概不會掉了十元,而遷怒於這場戲;票和十元與這場戲的情感連結不相同.如果戀愛時常和情侶到某家餐廳吃飯,分手後很可能就因此而不願意去,而與這家餐廳的菜色或價錢都無關.

Daniel Kahneman研究類似的問題而於2002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受訪時說自己沒上過一堂經濟學課(不過,他是數學與心理學的雙學位)

http://en.wikipedia.org/wiki/Daniel_Kahneman

這個網頁提供一些心理學測驗

http://www.yiu.co.uk/choice/

我做了Daniel Ellsberg測驗(他是賽局理論的開創人,也因洩漏五角大廈文件著名於世),有300個球,其中100個是紅的,另200個黃藍都有,隨機抽出一球,如果猜對了就得1000英鎊,請問你選紅球還藍球?同樣條件,但是如果抽出的球不是妳猜的,得1000英鎊,請問你選紅球還藍球?

大多數人兩個答案都選紅球,但是據稱這違反Savage或Anscombe-Aumann 公設,理由是如果你第一次選紅球,那麼你該認為紅球出現的機率比較高,第二次就該選藍球(同理,如果第一次選藍球,第二次就該選紅球).

但是兩次選紅球的人可能是害怕風險的,因為紅球的機率是已知的;留給大家思考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4/26/content_1369526.htm

方舟子

這是一則在中國婦孺皆知的寓言:一個養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對猴子們說:早上給三個,晚上給四個。猴子們都很不高興。於是他又改口說:那就改成早上給四個,晚上給三個。猴子們就全都高興了。朝三暮四後來訛變成了反復無常的意思,但是莊子講這個寓言的本意,卻是為了說明雖然事物的本質一樣,但是在形式上改一下,就會影響到人的喜怒(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

    的確,許多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和這則寓言中的猴子並無多大的區別。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麼一個問卷調查。假定你決定去看一場演出,門票一張十塊錢。到了劇院後,你發現你丟了十塊錢。如果你口袋裏還有錢,你是否還願意花十塊錢買票看演出?心理學家問了180多人,88%的人都說願意。

    現在把問題改一下。假定你已經花了十塊錢買了門票,在進場之前發現票丟了,你必須再買一張票才能進去。你是否願意再花十塊錢買票進去看演出?心理學家問了200人,只有46%的人說願意。

    在這兩種情形中,後果實際上都是一樣的:你為了看這場演出,多付出了十塊錢。但是由於發生的經過不同,人們就像朝三暮四中的猴子,做出了不同的反應。在第一種情形中,丟掉的錢和票的價錢似乎是無關的兩件事,丟了十塊錢並沒有影響到人們的買票決定。但是在第二種情形中,丟掉的票的價錢和補票的價錢看上去是聯繫在一起的,人們會覺得花兩倍的錢買一張票比較虧。

    對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它,就會給出不同的答案。這表明我們在做決定時,並非總是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深受感情因素的影響。這在人們做出經濟方面的決定時,表現得非常明顯。有一門稱作行為經濟學的學科試圖回答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並非總是理性地做出經濟決定?行為經濟學家在做研究時,借鑒了心理學的方法,現在他們也開始與神經生物學家合作,看看大腦中的哪個特殊區域會影響到經濟決定。

    在一個實驗中,有兩組人做同一個簡單的投資遊戲,一組是正常人,另一組人的大腦中控制感情的區域因為中風等原因受到了傷害,使他們無法體會恐懼、焦慮等情感,但是他們大腦中控制邏輯推理的區域仍保持完好。這個簡單的投資遊戲是:每個人分到20元錢,用拋硬幣的方式賭20次,贏一次得25元,輸一次輸1元,每一次也可以棄權,不輸不贏。

    很顯然,理性的做法應該是每次都賭,而不應該棄權,因為每次輸贏的概率相等,而贏的回報卻高於輸的損失,對玩家有利。這個簡單的道理人人明白,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玩家對是否要下賭卻很受前面輸贏結果的影響,會因為害怕輸而一再棄權。實驗的結果是,正常人下賭的次數只有58%,而大腦受損的人下賭的次數卻高達84%。由於不會感到害怕,大腦受損的人在這個投資遊戲中的收入超過了正常人,遊戲結束時,他們每人平均獲得25.7元,而正常人平均只獲得22.8元。

    行為經濟學家因此認為,傑出的投資者之所以能大獲成功,可能是因為他們在投資時很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某種程度上很像這些無法體驗恐懼的患者。但是參加這個投資遊戲的患者在實際投資活動中並不怎麼成功。在實際生活中,他們中有34的人曾經破產。由於不會感到害怕,他們會採取過分冒險的舉動,或者被別人所利用。

    如此看來,即使是像恐懼這樣的感情因素也並非總是壞事。恐懼其實是動物保護自己的一種機制。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中,並非什麼結果都是可以做出合理的預測的,知道害怕的動物會有更多的生存機會。但是在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中,這個保護機制有時候又會反應過度,使人們過分小心謹慎而做出錯誤的決定。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與石器時代的祖先所處的危險重重的世界大不相同,本不必時刻提心吊膽,但是我們的生理、心理結構和我們的祖先並無二致,無法擺脫感性因素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還是會經常做出非理性的決定。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edoak&aid=255177

 回應文章

Booker EVail
2024/02/23 14:21
This is very greate info present here thanks for creating this... Must-have items for dogs(Booker82EVail@outlook.com)

鳳公主 : 休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性率性
2006/05/08 10:51

Dear  Guoding  :
對呀
人真是不理性的動物啊
若昨夜喝飽睡足
隨著今朝陽光燦爛
晨起必龍心大喜
反之
若昨日諸事不順
隔天偏又雷電交加
出門上班鐵定一股煩躁不安
尤其是我
較憑感覺行事
喜歡感性率性
我行我素
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
電影票和十元
真是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
letitbe_wsf
祝福
自由
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