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28 12:02:37瀏覽175|回應0|推薦3 | |
興邦從一言而起 106.3.28 金門日報言論廣場 日前剛好看到《詩經·王風·黍離》有詩「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突然有很深的感嘆,想起范仲淹《岳陽樓記》認為做官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黍離的憂和范仲淹的憂是一樣的嗎?每個時代都有「以天下為己任,度個人死生於度外。」願意承擔、願意為人類求福祉的先知,這些人在每個領域奮鬥,以自己的專長和影響力追求大眾的幸福。 三國演義第一卷下筆就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的原因一般來說都是人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有長久的和平,爭執在所難免。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爭端開始的時候需要調停,人從小爭到大吵,從吵架到互相殘殺,國家之間會因小事而導致戰爭,中間的和平使者肩負大任,公親的責任豈能輕忽? 戰國時代的謀士與投機分子是兵連禍結,讓天下蒼生不得安寧的罪魁禍首。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造成征伐皆因是崇尚武力。合縱連橫的謀士靠一張嘴,卻挑起仇恨和戰爭,就是禍從口出的實證。現在還有許多人漠視語言的殺傷力,語言跟水一樣,可以載舟可以覆舟,《論語》子路篇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典故,身為文明人,身為領導者,語言不可不慎,否則傷了少數人的和氣和自尊事小,撕裂了族群必須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和平要犧牲多少前人的生命,戰亂則要蹂躪多少百姓的家庭。 歷史記載明確,可是人類並沒有得到教訓。如今全世界有許多國家享受和平的美好,有許多國家面臨分裂的紛爭,更悲慘的是還有許多國家在戰亂中,生靈荼炭,對於平靜生活的渴求,如此艱難。 高齡八十三歲,來自英國的珍·古德女爵士,已經來過台灣十多次,運用許多方式關注環境問題;葛萊美獲獎歌手和音樂家,史蒂維·旺德關注殘疾人士;中國鋼琴家郎朗關注全球教育,奧斯卡影后查理茲·塞隆努力消除針對婦女暴力和拯救愛滋兒;「鐵達尼號」男主角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關懷全球暖化的議題,他們都有共同的頭銜,都是聯合國的和平使者,和平使者是聯合國秘書長授予全球公民的最高榮譽,從各種領域包括音樂、生物、藝術、電影、文學等等精挑細選的傑出人士,以他們的影響力來促進全球人民的福祉。 這世界存在著兩元對立,生與死、黑與白、分與合、來與去、新與舊……是必然的相對論。看到必然,就會相信,黑夜之後黎明必來,舊時將去,讓我們抱著和平的願望,迎接春節來臨。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