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1 00:03:34瀏覽2530|回應9|推薦137 | |
新生的小海龜,正努力地一步一步走向大海... 早上看到同事阿金,問她怎麼兩個星期沒看到人,是不是跑到哪裡度假了?才知道原來她到千里達〈Trinidad and Tobago〉參加「拯救海龜大行動」(Trinidad Leatherback Project)。 阿金說她是看到電視裡的 "CNN Heros" 專訪,覺得這是個有意義的活動,就決定參加義工,來個千里達十日遊。 大海龜比恐龍還早出現在地球,在 80 年代因為環境污染以及人類的濫捕,海龜的數目急遽下降,成為瀕臨絕種動物。CNN 專訪的 Suzan Lakhan Baptiste 在 1990 年成立了 Nature Seekers,不但阻止商人在海龜產卵時節濫捕,還教導當地居民「生態之旅」(eco-tourism) 的概念。目標是逐步把屠殺大海龜的海灘,轉變成自然生態的觀光景點。 而阿金參加的這個「拯救海龜大行動」是在海龜產卵時節召集義工、幫助剛孵化出的小海龜回到大海。來自各地的義工們用自己的假期,自費機票錢來到千里達,由當地村民帶領,在沙灘上幫助小海龜爬出沙坑,並指引他們往大海前進。 據研究觀察,母海龜上岸後,會用後腳在沙灘上慢慢挖一個圓筒狀的大深坑,然後開始產卵於沙坑內,任務完成後再以後腳撥沙,把沙坑蓋起來。每一個沙坑約可容納一百顆海龜蛋,孵化時間約兩個月,很多沙坑在孵化過程中即遭自然潮汐破壞。有幸生出來的小海龜,只有百分之八十能爬出沙坑。放洋的小海龜,會從加勒比海往北游,到達加拿大再回游,一趟下來要四十年。而這過程中,平均每三千隻小海龜,只有一隻可以返家,過程可謂艱辛之至。 看阿金眉飛色舞地講那十天的經歷,不得不對這位身材嬌小、獨自從土耳其來到美國求學就業的年輕女子產生敬意。而且,心中暗自決定等兩個女兒上了中學,也要帶著他們體驗這難得的經驗,不但對自然環境盡個人小小的一份心力,更希望由這樣的體驗培養出尊重生命的觀念。
《附加照片》 阿金度假地點,海龜的產卵地點之一,位於加勒比海沿岸。
夜裡的海邊很忙碌,研究人員忙著丈量剛上岸的母海龜。成龜的身長可達兩公尺,體重可達九百公斤。
研究人員為生蛋中的母海龜護航,並作紀錄。
正在沙坑上產卵的海龜。沙坑深約八十公分,海龜蛋直徑為五公分以上。
剛剛出生的小海龜,從沙坑裡爭先恐後地冒出來,漫無方向四處爬爬走。
阿金手上捧著小海龜,這些小海龜們在義工的引導下一步步回到大海。 《後記》 來自土耳其的阿金,是化學博士,專精塑膠材料,兩年前加入猴兒的團隊。今年六月,她用自己的假期,自費前往千里達擔任義工。還協助指導當地居民做塑膠垃圾分類,減少環境的污染。 照片徵得阿金同意刊出。 本文原載於 國語日報家庭版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九月十七日 普天同慶,電小二詔曰(12/23/2009): 本文榮登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天氣|貼心下午茶,欽此~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