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5 06:42:58瀏覽688|回應1|推薦21 | |
佛陀不能!如今有誰能?4上蒼嚴格 愛與學習 — 生命考古題 學生上課最喜歡聽故事,所以當老師的口袋中多少要帶著一些上課清醒劑,以便調劑上課的氣氛。 二十年前末學在舊書攤買了一本「 死的經驗談 」,作者是美國一位醫學院的哲學教授,他被要求在醫學院開一門哲學課。 哲學教授是這麼想的:哲學是智慧之學,能幫人作抉擇。醫生最難做抉擇的事,大概是到底要不要繼續救病人?如何決定呢?死了就不用再醫治了!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死亡呢? 從到底什麼才算「死亡」這個角度,他訪問了五百個瀕臨死亡經驗的人,得出一個結論。生命從不死亡,只是不斷的學習。 人生的課題 -- 愛與學習 。 為了寫這一篇,末學搜尋記憶,記得曾在大紀元週報,看過一篇報導,阿嬤的故事。一位被兒女送到醫院精神科請求醫治的阿嬤!因為行善作到令子女害怕,(老阿嬤為了幫助人,將自己名下的財產賣掉。)所以被送到醫院。醫生問她為何有這樣的行為?他回答了瀕死經驗。 他們到那裡後,常被問一個問題:你這一生有什麼可以說的? 有的說,我捐救護車,結果對方不紀錄這個,紀錄的是他四歲時,曾牽一個老太太過馬路,讓她沒有跌倒,在另外空間裡,這是他一生中做過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渴得快死了,你拿一杯水給他喝,這種功德搞不好比捐錢蓋廟還大。(http://epochtimes.com/b5/3/11/3/n404874.htm ) 而有經歷過的人通常被告誡兩件事: 第一,你要去愛別人, 第二,你要充實自己的知識。 生命既是學習的過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如何做才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結局往回看,生命考古題, 倒帶看人生 ,才知道在起點應如何做最恰當。瀕死經驗的人所說的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 「愛」與「學習」說得很籠統,籠統才好,代表範圍很大, 個人可依照自己的能力與環境,盡可能的作就可以了。 學習 ,除了知識上的學習以外,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就是「 行為持久的改變 」,當每次我們發現自己錯了,記住它,下次同樣情境出現時,能不再犯錯。話雖如是說,末學總是「不二過」,因為總是三過、四過、五六過。 不過,末學總不敢一直錯下去啊!每次錯了,都很後悔。怎麼辦呢?這時要思維,是什麼價值觀令我犯錯的,將它找出來,修正!再修正。這樣真正的「不二過」才有可能。 末學在講這類故事前,總是這樣提醒學生,聽完之後不要後悔。當時學生都不明白。等聽完之後,末學告訴她們,你們已經失去了一個最好的「藉口」。因為到那天,上蒼問你,為什麼沒做好啊?你們不能跟上蒼說「因為老師沒教」。 希望看完之後, 各位善知識同學不要後悔 。 延伸閱讀:守護你的心念 引用資料來源:愛徒老師愛與學習—生命考古題 功德迴向十方法界 一念霜融悉皆清淨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