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式太極拳(2)與健康長壽
2009/08/07 14:41:48瀏覽2817|回應6|推薦20

吳式太極拳與健康長壽

上海市鑒泉太極拳社社長- 馬海龍

    我國目前己經進人長壽國家的行列。上了年紀的人多了,如何才能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健身運動
  先父母馬岳梁和吳英華都是長壽者。這與他們長期從事吳氏太極拳有很重要的關係。我的父母都是滿族人,他們兩位都是吳式太極拳的一代名師。為了表彰他們一生為發展吳式太極拳所作出的傑出貢獻,1992年上海市政府聘請他們二位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同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他們為中國武術協會榮譽委員。”1995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馬岳梁中華武林百傑的榮譽稱號。
  我父親生於1901年,生前享年97歲;母親生於1907年,享年90歲。他們二位都可算是長壽者。這與他們長年鍛煉吳氏太極拳密切相關。我父親曾獲全國十大健康老人稱號。
  吳式太極拳從我的曾外祖父算起,至今已曆六代。我的曾外祖父全佑公受教于太極拳一代名師楊露禪,繼承了拳架緊湊,松靜自然的風格,保持輕靈貫串、剛柔相濟的趟路。以柔化見長,創建了吳式太極拳。迄今已有150餘年歷史。
  我的外祖父吳鑒泉繼承了家學,並進一步提煉昇華,形成了舒展大方、柔和規矩、輕靈圓活的套路。外祖父為人寬厚、善良,樂善好施。經他提攜的親友很多,有的以後都成了名師。可見他老人家治學之嚴謹。
吳式太極拳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傳向海外,在東南亞一帶風行一時。七十年代以後又傳至歐美。現在北美、南美、歐洲都十分流行吳式太極拳。一種學術能流傳於久遠而不替,且世代發揚光大,定有其必然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練吳式太極拳的人健康長壽的特別多。研究其道理,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練太極拳講究中樞神經的鍛煉。吳式太極拳講究中正安舒,就是說在鍛煉時,必須注意頂頭懸。使自己的脊柱形成一個相對垂直的形狀。我們知道,中樞神經的沿伸,是通過脊柱傳向全身。這樣才能使中樞神經保持一個高度的興奮狀態,由於練太極拳強調,也就是要求神經高度集中,不受外界物質的干擾,這是非常困難的。一般很難做到這一點。否則,效果就不會太好。
  由於中樞神經高度興奮,能便全身各種生理活動也隨之興奮,如呼吸的交流、血液迴圈的加速,能使各種臟器的活動增強,而得到充分地發揮其生理功能。
  舉例來說,人體的呼吸是從空氣中吸取氧氣。氧氣在練內與血液中紅細胞所攜帶的 "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再隨血流傳遞到全身各個組織。我們都知道人練各種器官活動,都需要氧的參與。這些代謝活動都是在組織細胞中進行的,它包括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物質在生物體內的氧化分解稱為生物氧化。同時表現為細胞中氧的吸人及二氧化碳的呼出。故又稱為細胞呼吸。包括氧在細胞內利用的方式,產生二氧化碳的方式,以及物質氧化時釋出的能量如何生成三磷酸腺? (ATP)的過程。這是一個複雜的生理生化過程。
  目前世界十分流行的有氧運動,認為是對健康最為有利的。實際上練太極拳就是最好的有氧運動。因為,練太極拳是在接近人體生理條件下進行的運動。它遠比慢跑等運動有利於人體健康。
練太極拳最講究的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夠最大程度的吸人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從而使生物氧化能夠在最為有利的條件下進行。
  我們以葡萄糖代謝為例,說明以上所說的。機體的運動是需要能量的。能量的主要來源就是葡萄糖。葡萄糖的代謝,主要有三種。
  1、糖酵解:指葡萄糖的無氧氧化。即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使內組織中的葡萄糖分解為乳酸的過程。
  糖酵解是在組織細胞內進行的。主要是在激烈運動中急需能量的條件下進行的。最終產物是乳酸。它所釋放的能量較少,每分子葡萄糖經酵解僅淨得2分子的ATP。但它能在無氧條件下進行,所以可以保證機體在缺氧條件下進行能量補充。如短跑等激烈運動中,肌肉強烈收縮,急需大量能量,並消耗大量氧以加強糖的有氧化,由於機體滿足不了肌肉對氧的需要,而處於缺氧狀態,故只能依靠加強糖酵解,以提供能量。因而產生大量乳酸。乳酸對機體是十分有害的。嚴重的可產生代謝性酸中毒。
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可通過肝臟處理多餘的乳酸,以保證機體的正常代謝。
  2、糖的有氧氧化(也稱為三羧酸迴圈
  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氧化的過程。葡萄糖在有氧條件下徹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並能獲得大量能量 (ATP)。它的重要作用有:
  (1)供給能量:除氧化供能外,同時有相當一部分以ATP形式儲存起來,供生理生化活動需要;
  (2)使二酚輔?分子中的二酚基徹底氧化;
  (3)為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聯繫樞紐。
  練習太極拳的優點能使人體基本處於最佳生理條件下進行運動。促使新陳代謝保持在一定的高水準的狀態下,又使機體充分調動其各種功能的活躍程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練習太極拳的最大好處。
  因為練太極拳有上述明顯的優越性,因此在養生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特長:
  1、以體育鍛煉的形式,促使機體的新陳代謝,包括吸收養料和排泄廢料;
  2、使心、肺、肝、腎等臟器,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得到鍛煉,保持其功能活躍,促使達到健康保健作用;
  3、抗衰老:由於練太極拳能促使機體新陳代謝活躍,因此,可以減低衰老過程。在自然界中,自由基很少產生,因為自然存在的物質中,原子上的電子是以化學鍵的方式成對配製的,每一個電子都有磁自旋運動。它與其配對的另一個電的磁自旋運動力量相等,方向相向。這一點十分符合中國古代太極學說的,即是太極運動
  目前在科學界認為自由基的產生是導致人類衰老及一些疾病,如腫瘤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即是,自由基+類脂質過氧化+脂褐素蓄積十細胞衰老 (死亡)
  人類體內有一些抗氧化劑,可清除體內自由基。由於在衰老過程中含量下降,導致清除能力降低等原因,同時細胞的衰老也影響代謝的減退,均是導致衰老因素的產生。
  練太極拳在最大程度上能使機體的新陳代謝保持旺盛水平,從而使機體能保持一個十分穩定的狀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永葆青春
  運動是重要的。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重要的名言:“重在參與。參加運動是保持健康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作用就是能使機體保持一個穩定的內環境。
  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應該儘量避免激烈運動,而太極拳則是最好的選擇。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太極拳是屬於自然體系的功夫。其中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養生。《十三勢歌》中說:“十三姿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淨氣騰然,尾闖中正神貫頂,滿身輕行頂頭懸。……若言使用何為准,意氣君來骨肉臣。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太極拳是以家思想為主,結合的哲學思想而創建的,有它極為富有想像力的一面。對於養生方面有其獨到之處。遺憾的是,我們對此進行的研究還很不夠,尤其是利用現代科學手段去進行實驗。
  因此,練太極拳能使機體保持精力旺盛,能穩定在一個相對高標準的水平,減緩衰老的形成。對於養生來說,太極拳有其不可取代的優點。
  以上我所談的僅是運動的一面。還有另外更為重要的一面,就是思想方面。練太極拳最為重要的就是在練習時,要求思想高度集中,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
  《老子·道德經》中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妙。《曾子·大學》中說:“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釋家說:"靈台清靜,靜能生慧,慧能生智。
  靜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上必修的境界,而且是高級的境界。無論作什麼學問都必須達到的重要階段。靜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做到對於任何外界的干擾,都能平靜地對待。就是要求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不潰的精神。也就是對待任何勝利、禍害,包括喜、怒、哀、樂,都能平常地對待。《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能做到這點是不容易的。必須具有十分良好的自我控制。
  練太極拳能達到最高水準的,都有這樣好的思想境界。象我的外祖父吳鑒泉,舅父吳公儀,我的父母馬岳梁、吳英華均有這樣極高的思想境界。因此,我們說練太極拳為什麼能健康長壽呢?就是能有最佳的思想境界。
  如果讀者們有興趣去實踐的話,你們一定會從中得到好處的。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dfreedom&aid=3203623

 回應文章


2014/10/09 08:17
什麼是瘀 皮膚上的黑青就是皮膚最嚴重的瘀 刮痧拔罐到身上黑青的人說 可以幫助解開氣滯血瘀 如果真的血瘀 那就的褥瘡了 哪還能給人刮痧拔罐阿 血瘀只是指血液連動速度相對別的部位較慢 而瘀青是真的微血管破裂 造成皮下出血 微血管被刮痧拔罐破壞的當下 立刻就阻斷那部位的循環 這就好像路上老人走路比較慢 你就上去給他一拳打到他倒地一樣 有人說刮痧拔罐促進代謝 被人打被車撞的地方的黑青 你會說它是促進代謝嗎? 刮出來的痧就是黑青 瘀血 微血管破裂 人的身上真的會有這麼多瘀血嗎 人的細胞分裂次數有限 分裂次數用完就細胞凋亡 每一次的黑青再恢復都會耗用些細胞分裂 皮膚微血管真的能能讓人每天刮 每天拍到出血 而不提前老化 請大家用常識思考看看吧

推拿除非是急症 否則不應以出痧瘀血為目標 
(ss8911042@gmail.com)


2014/10/09 08:07
所以當你選擇了一個要吸拔的地方,用右手操作時,因為右手很難像行針時,還可以有很清明的針下感受,所以須用左手做為操作手法的依據。一般人拔罐時通常吸住了以後就放在那裏等待預定的時間到,然後看看皮下出血的狀況,越黑的認為越有效,有的甚至認為越黑排出的毒素越多。當然這是不對的。愈黑表示皮下微血管破裂愈多,但也表示其下張力是比較大的。有的人也會把吸住皮膚的罐子拉一拉,再鬆掉。這個是對的,可以增加筋膜的鬆解度,但要小心造成傷害。那左手要感知什麼呢?如果肌肉有不正常的收縮,那麼筋膜就會有不正常的扭旋,當你用右手操作吸附著皮膚的罐子時,是可以用些手法去改變這種筋膜的扭旋的。如果左手摸清楚筋膜被牽引的方向,右手可以操作的方式除了提動外,還可以輕輕拉扯和扭旋罐子以疏解筋膜。所以基本的手法為罐子的左右扭旋,前後左右的扯動及上下拉提三種混合使用。左手放在病灶處或罐子的遠端,(而吸拔處通常並非痛處,跟針灸一樣,下針處未必就是表象的病灶或疼痛處),以感知筋膜的變化,當罐子吸住皮膚後,先左右旋,看那個方向筋膜較順暢,再上下左右移使筋膜更平整平順,最後再把罐子上下輕輕提動,使這局部筋膜平整的新張力能往外沿伸,如水波般往外擴散,以致於新張力平衡能達到整個系統。致於張力改變中的狀況可由左手監控得之,知道拉拔罐子的力道夠不夠,筋膜沿伸改變的傳導對不對,那一側圓融柔順了,那一側仍然扭曲鎖著不動,以便再選擇下個吸拔的點。 解開一個點(一條肌肉或一個關節)後,拔罐可以再進一步改變一個小系統的肌群張力。比如說下臂肌群僵緊繃住,使得尺撓骨沒有辦法完全伸展攤平,這時可以藉著皮下筋膜的旋轉(主要是繞著尺撓骨做環狀的轉動)看看那個方向是可以讓筋膜鬆解。操作時吸住下臂肌中比較緊的點,斜旋移再提動罐子,可以讓整個下臂屈肌鬆解。這種方法可以用在肩頸,大腿、腹部(腹內外鈄肌)踝上許多地方。 拔罐還可以還原一整個大系統,比如說肩帶和體壁的對位,這種歸位是要照著整個體軸的勢去歸位的。順著體軸的勢對位好肩帶和體壁(低頭彎腰或抬頭挺坐後仰再加上身體輕微的左或右旋),罐子拔住筋膜後,再行罐(旋移提)時,要病人深呼吸,藉肋骨開令筋膜鬆動的力量,罐子才能提動整個大系統的筋膜而還原,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肋排和腸骨的對位,股骨腸骨和薦椎的對位。 另外拔罐也可以用在旋轉還原體軸。主要用在兩側肩帶使用不均造成的上胸兩側肋骨旋轉,雙肩不等高,舌下頸後肌肉僵緊,看要低頭抱胸左右旋,還是叉腰挺胸抬頭左右旋,可以使得軸線上的肌群處在較鬆的狀態,再把罐子吸在斜方肌,菱形肌或胸大肌上,逆著軸旋轉的方向,趁病人深吸氣吸行罐,找兩側反覆做幾次,可以很有效的還原體軸。同樣方法也可以用在歸位骨盤,和腹背部張力(脊柱雙曲線的張力)的調整。 這些操作技巧,其中有許許多多是法無定法,因形勢而定的。無法用文字盡述。但原則應該是可以被理解的。除了精確的歸位外,拔罐還有一種鬆解濡養的功能,是別的療法很難相提並論的。有一種人背僵腳硬而屬濕阻的(就是皮下肌肉繃緊,皮下仍飽滿而不鬆空者,皮下鬆空者屬陰虛,拔罐的效果通常比較差!),可以在背部或小腿滑罐,這種滑罐範圍要大,不要吸拔過用力,最好不要出痧(出痧,則皮下會輕微受創,反覆多次會造成傷害),反覆多次,日久有功,疏通鬆解兼濡養。疏通了以後,整個體質都會改變,骨架的調整也會容易得多。 最後建議,前述的拔罐法,每次吸住皮膚的時間,僅量不要超過五秒鐘。同一處不要拔超過三次。(ss8911042@gmail.com)


2014/10/09 08:01
論拔罐 林兩傳 醫師 有一次我去按摩,那位按摩師傅準備為我拔罐,我連忙拒絕!他說他的拔法與眾不同,不會拔得黑黑一圈一圈的,一定要我試試!他在我的肩頸及上臂拔了好多個地方。用的是抽氣式的拔罐器,當罐子吸緊後,他把罐子拉了幾下,沒幾秒鐘便把塞子拉開,移除罐子。當他拔過後,我感受到上背一陣鬆開的舒適感,那時忽然有一種明悟出現,心中想著,對了,這是符合我一貫想法的拔罐法。 一般的拔罐,不管是抽氣罐還是火罐,通常會停留在皮膚上一段時間,利用拉緊皮膚以改變整個筋膜系統的張力,因整個筋膜受到牽引拉扯,其中的肌肉自然會跟著被拉扯而改變在三度空間中的位置和張力。如果某個部位或關節上的肌肉或肌腱已經到了代償所能承受的極限,也就是說再增加額外的張力給該關節便會有疼痛發生。這時在該局部附近找到肌肉收縮最厲害,最緊的團塊處拔罐,則整個肌群的張力會被強迫改變,而疼痛的關節上的肌肉或筋膜因為得到了些許緩衝,疼痛的感覺會下降許多。如果再把造成系統不正常張力的其他肌肉,也藉拔罐鬆解其包裏的筋膜而放鬆,則疼痛耐受度,會改變更多。當然也可以在直接造成疼痛的肌肉最緊處直接拔罐,然後吸住不動,再要病人起來活動,因為一部份的筋膜被拉扯移位,全身在活動時,筋膜會重新分佈改變,因此對於疼痛的效果會好。但是這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吸拔的時間過久,皮下組織容易造成一些雖輕微不易察覺的傷害,但卻是不易復原的纖維化。另一個問題是這種調整法,也是一種期待式的,就是讓筋膜自己去滑動,雖有改變,但並非是在醫者清明控制之下的還原,所以症狀在當下雖會緩解,但再發的機會也高。那要怎麼用拔罐這個方法,來進行比較清明而且是在醫者控制之下的有意義還原呢?我們就來談談! 衛生署把拔罐定義成非醫療行為,其實是好事,給了許多民間醫療從業人員多點生機,有工具可以用,總比徒手要省力多了。就像「笑傲江湖」中的獨孤求敗,草木皆可為兵,那拔罐在理解身體筋膜轉折成因的情況下,當然也能做為有效且精準的治療工具,這點希望在西醫掌控之下的衛生署,永遠不能明白的。 先說拔罐作用在單一個點上的用法。所謂作用在單一個點,就是在鬆解局部一個關節或一條肌肉。如果要鬆解一條肌肉,應當在肌肉繃得最緊的地方最有效,可以改變筋膜最多。而作用在關節上,就最好找肌腱相互粘連的地方,或找肌肉轉變成肌腱處,比如說肘內、膝窩、腋下,就是許多肌腱粘連處如此可以牽動筋膜轉變最多。在這些地方拔罐雖不能如針刺般精準,但如果技巧夠好,效果有時也不輸針刺。至於所謂在近關節處,肌肉轉成肌腱的地方,就像是肘部的肱骨外上髁前方,臏骨的上緣,膝的內側外側上方,肩三角肌的前後緣等都是,也是拔罐的一種重要選擇點。 單一點的拔罐要領,一如我一貫的原則,就是要清明,知道自己的手下做的是什麼。先要清楚自己要解的肌肉張力的狀況,然後選好吸拔的點,另外要再選一個地方,做為吸拔時,肌肉鬆解了沒有的監測處。就像平時在帶學弟調腸薦關節時,我會把手放在被調者的背上或頭上,當腸薦對位上的時候,背部一大堆被動出槽的肌群會瞬間鬆解,大片筋膜會產生滑移(這才是真正調整骨頭時的入骱有聲,是一種極輕微的震動,滑動,是沒有聲音的,而不是把關節拗出聲音。把關節弄出聲音,只代表使肌腱硬滑過關節,與骨架關節歸位否,根本無關。所謂歸位代表的意涵,是附著其上的肌肉鬆解、平整),因為筋膜環環相扣,無遠弗屆,所以腸薦歸位時的筋膜滑移會牽扯到背部和頭皮,所以我在背部或頭部的手,如果感受到這種滑移,就知道已經達成某種程度的歸位了,而依我手下的張力改變(即筋膜的通透度),可以知道歸位的完整與否,而且可以知道那一個方向的歸位不完整,不必我親自用手去觸摸腸薦才能得知。 (ss8911042@gmail.com)


2014/10/09 07:56

http://www.guan.com.hk/?page_id=3377&lang=tw

http://blog.xuite.net/himalayas99/twblog/105287123-%E4%B8%96%E7%95%8C%E6%9C%AB%E6%97%A5%E7%9A%84%E5%94%AF%E4%B8%80%E6%95%91%E6%98%9F%E2%8B%AF%E7%A6%AA%E5%AE%9A%E8%88%AC%E8%8B%A5%E6%B3%A2%E7%BE%85%E5%AF%86
原始佛法的傳承 

(ss8911042@gmail.com)

飲食健康
吃食物挑時間
2010/04/02 13:14

吃食物挑時間 胖瘦差很大

更新日期:2010/04/02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西方有句諺語:「早餐要吃得像國王,午餐要吃得像王子,晚餐要吃得像乞丐。」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這句話自有道理,早餐食用煎蛋、培根等高脂肪食物有助調節新陳代謝,預防新陳代謝症候群上身。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研究指出,早餐若食用高脂肪食物,可幫助調整身體新陳代謝機制,當攝取午餐、晚餐、點心時,身體就能有效燃燒熱量,避免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

早餐如果富含碳水化合物,也能促使身體有效運用碳水化合物,但高脂肪食物讓身體在新陳代謝上更有彈性,脂肪、碳水化合物都能順利轉化為能量,身體也會善用這些能量。

這項研究發表於三月三十日「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網站。透過老鼠實驗,研究人員想了解食物攝取時機是否影響身體新陳代謝。

研究人員發現,老鼠經過一夜睡眠,醒來後第一頓食物若含有較多脂肪,身體新陳代謝就會比較正常。反之,老鼠在白天採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晚上再吃高脂肪食物的話,體重就會直線上升,身體容易累積過多脂肪,身體葡萄糖耐受性也會出現異常,新陳代謝症候群跡象一一浮現。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流行病學教授毛利‧布瑞(Molly Bray)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睡眠、循環節奏出現變化等都會影響體重,不過吃東西時機也和體重增減大有關係。動物研究已經重複作了四次,結果都顯示,想讓身體有效利用熱量,最好早餐攝取一點高脂肪食物。研究人員另發現,晚餐若採用低熱量飲食,身體將更為健康。


abcd
多思考 多運動
2009/10/04 09:19

多思考 多運動 老來腦筋依然靈光

更新日期:2009/10/04 04:09   文/柯俊銘

許多人常會抱怨記憶力大不如前,常忘東忘西,甚至怕自己罹患失智症,造成無謂的心理負擔。

今年6月分別發表在國外期刊「神經學」與「攸關公共利益的心理科學」的兩篇報告都指出,調整生活方式,老來腦筋依然可以很靈光。

第一項研究是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Alexandra Fiocco博士主持,其針對2509名70至79歲且身體健康的民眾,進行長達8年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需具備何種條件,才能在年老時,「頭殼」一樣好。

結果發現,研究結束時,有53%的個案出現輕微的腦機能退化,16%達到嚴重退化的程度,但是卻有30%的大腦認知功能未有任何變化,甚至有人的測驗分數還明顯進步。

◎進一步的統計分析顯示如下:

●學歷至少有高中畢業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是學歷低於高中者的3倍。

●讀寫識字能力達國中三年級程度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是上述能力低於國三者的5倍。

●不抽菸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是抽菸者的2倍。

●規律從事有氧運動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高出未經常運動者約30%。

●仍在工作(包括從事志工)或與家人同住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高出沒有如此者約24%。

第二項研究是由美國羅斯(Rush)大學附設醫學中心神經暨行為科學教授Robert S. Wilson博士所主持,其以文獻回顧的方式,將近30年來超過400篇和「大腦與老化」有關的期刊論文進行整合分析,嘗試找出減緩腦力退化的途徑。

結果顯示,專家一致認為,多從事益智活動、規律運動、擁有人際互動與正向看待未來,是讓老年心智維持敏銳最好的方法。

有鑑於此,建議大家平時儘量遠離菸酒、勤做運動、經營社交、保持樂觀與維持求知慾,努力充實新的知識技能,正所謂「用進廢退」,只要多給予大腦刺激,相信腦筋仍可歷久彌新。(作者為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