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3/19 08:04:05瀏覽1270|回應1|推薦16 | |
讀德蕾莎修女傳心得22善待食物觀 德蕾莎從倫敦搭機返回加爾各答,空姐送來午餐時,德蕾莎想:「如果那些窮苦的孩子也能吃到這麼豐的午餐,那該有多美妙啊!」 就在這時,坐在她旁的女孩叫空姐把午餐收走。 「妳吃過了嗎?」空姐問那女孩。 「是的!我吃過了。」女孩回答。 德蕾莎忍不住問空姐:「那份午餐怎麼了?好像碰都沒碰過呢!請問,你們平常都怎麼處理這些食物呢?」 空姐微笑著回答德蕾莎:「飛機一著陸,就把它們全部丟掉。」 「全部丟掉?」德蕾莎驚訝極了。 空姐回道:「是的!全部丟掉,因為這些食物己經沒有用了。」 德蕾莎很難過,非常難過。她想,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不僅沒有午餐,連晚餐也沒有,那些窮苦的人一輩子靠撿垃圾堆裡的食維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吃過這麼好的食品。而在這裡,卻要被當作垃圾扔掉,如果我能把這些食物帶回去給他們吃,他們一定會很高興。於是德蕾莎對空姐說: 「你可以把那些食物給我嗎?反正你們要丟掉的,就把它給我吧!」 空姐和其他乘客都很驚訝,紛紛把目光投向她,但德蕾莎一點兒也不在乎。空姐笑著友好回答說: 「好吧!請你帶回去,還有好多完全沒動過的午餐,你也帶回去好了。」 就這樣,德蕾莎那天大豐收,她把飛機上剩餘的餐點包起來,大包小包地拎了回去,德蕾莎跟修女們說:「從今以後,我們就去機場把那些剩餘的午餐都拿回來,給孩子們吃,大家也可以吃。」 這個奇特的想法得到各家般空公司的支持,德蕾莎為她的窮人和孩子們又開闢了一條豐盛的食物供應管道。 德蕾莎內心一直存著質樸的理念,這個世界上的資源,尤其是食物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它屬於所有的人,不管你是誰,都沒有權利揮霍和浪費,每個人都有義務將有限的資源得到善用。 隱士合十恭註:
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創1:29)。你要拿各樣食物積蓄起來,好作你和他們的食物(創6:21)。他們心裡厭惡各樣的食物,就臨近死門(詩107:18)。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將食物分給窮人(箴22:9)。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約4:34)。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所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約6:27)。 乞食有十種利益,即:(一)所用活命,自屬不屬他。(二)眾生施我食者,令住三寶,然後當食。(三)若有施我食者,當生悲心,我當勤行精進,令善住布施,作後乃食。(四)順佛之教行。(五)易滿易養。(六)行破驕慢之法。(七)招感三十二相中無見頂相之善根。(八)見我乞食,則其餘有修善法者亦當效我。(九)不與男女、大小有諸因緣事。(十)次第乞食,於眾生中生平等心。 寶雨經卷八載,菩薩以成就十種法而行乞食,稱為乞食十為。即:(一)為攝授諸有情故,菩薩見一切有情受諸苦惱,雖能成就微少善根,但為時不久,為欲攝益諸有情而行乞食。(二)為次第故,即入城邑聚落時,住於正念,具足威儀,諸根寂然,依次乞食,不捨貧窮家而入富貴家(唯除惡種類家、諸外道處)。(三)為不疲厭故,菩薩次第乞食時,不生厭離,亦不疲倦,於諸有情無所憎愛。(四)為知足故,以其不疲厭,遂能知足。(五)為分布故,若得食後,好壞食物皆當隨應受取,返己住處,先於如來像,或舍利塔前供養讚歎;復以所得食物分為四分,三分施與同梵行者、貧窮之人、惡道有情,所餘一分自食。(六)為不食嗜故,謂菩薩雖食,而於食事無貪、無染,亦無愛著。(七)為知量故,受食唯為活命,不使身體羸弱,亦不令其過量;若極虛弱則影響修持,若極重則增長睡眠。(八)為善品現前故,菩薩如法行食,能令善品增長現前。(九)為善根圓滿故,以其勤修而無怠惰,故得圓滿菩提資糧。(十)為離我執故,由彼一切之善,能成熟菩提分法,遠離我執,遂能捨身肉,施與有情。 引用文章讀德蕾莎修女傳心得21宣揚理念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