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馬政府〕如何當政做事
2009/09/28 18:34:33瀏覽352|回應1|推薦0

有心=真心、細心、用心

第一:用實踐的觀點看政績,就是要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看一個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政績怎樣,必須要看這些政績在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中到底是虛是實。要堅決克服‘一代人的政績,幾代人的包袱’的不良現象,絕不能‘吃祖宗飯,砸子孫碗’,‘一地致富,八方遭殃’。無論在什麼時候,從事何種工作,創造政績的思路、方法,都應當符合客觀實際、符合客觀規律,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實際地亂鋪攤子,亂上項目;要‘造福一方’,而不能只顧眼前,不慮長遠,‘造勢一時’;要講真話、道實情、辦實事、求實效,而不能好大喜功,只講‘形象’,不計成本。制定一項政策,推動一項改革,應充分論證它的可行性,充分考慮社會影響,充分估計有關方面的可承受程度。啟動一個工程,上馬一個專案,應審慎考察其市場前景、資金來源、技術條件,全面分析人才狀況、管理能力,客觀分析對目前和今後經濟、社會以及資源、環境帶來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第二:用老百姓的觀點看政績,就是要切實履行政府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創造政績的根本目的。政府的政績,說到底是實現最廣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為老百姓謀利益,為老百姓創政績,應該是每個中華民國公僕的終身追求。用老百姓的觀點看政績,就是要關心老百姓疾苦,傾聽老百姓的呼聲,反映老百姓的意願,集中老百姓的智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好事實事,就是要著力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把老百姓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政績的根本標準,把為最廣大老百姓謀利益作為創造政績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和為最廣大老百姓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完成政府的各項工作和為人民辦實事的一致性。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創造出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滿意的政績。

否則

古人云:天下無不可殺之吏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s&aid=3358896

 回應文章

老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多做多錯
2009/09/29 09:16
以馬之能還是不做比較好。有如負面投資不投資還少虧一點。 
Mens(Mens) 於 2009-09-29 10:03 回覆:

    但是〔無功就是過〕,此種無作為甚至於比貪官更可怕。因此、實施〔行政問責制〕將是開闢施政新道路!

    長期以來。有些行政官員責任意識淡漠。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眼睛只看到權、錢。只知享受權力。而不去自覺地的履行義務和責任。早上一枝煙。中午一份報。晚上一杯酒。糊裡糊塗過一天。“功勞大家搶、過失人人推”。“千言萬當。不如不做;沉默是金。開口是銀”的現象。

    建立實施〔行政問責制〕。可以實現由以往的以人管人到以制度管人。從無序監督到有序監督。從內部監督到社會監督。從“權力主體”到“責任主體”

責任追究。是一種過錯追究;而行政問責。則不僅僅是過錯追究。而且還包括非過錯追究。因此。行政問責的指向是:亂作為、作為不力、不作為、無作為。

    也就是說。行政問責它不僅是指有錯、犯法要追究。同時也包括能力低下、推諉扯皮等也要追究。以前總是說無過就是功。可在行政問責制下。就變成了無功就是過。

〔行政問責制〕是實現民眾權利地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