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氣象武器“比原子彈還重要”
2010/05/20 09:43:09瀏覽1246|回應0|推薦4
    從古至今,無論作戰樣式如何變化,武器裝備如何發展,戰爭總要受到氣象“如影隨形”般的影響。近年來爆發的幾場高科技局部戰爭也證明,越是尖端、越是敏感度高的武器裝備系統,越容易受到氣象因素的制約。因此,奪取“制氣象權”,開發“氣象武器”,已經成為眾多軍事強國試圖影響戰爭進程的重要法寶。

                                 軍力“倍增器”

    作為一種新概念武器,氣象武器大多仍處於探索和研制階段,但它們的前景和優勢是毋庸置疑的。

    天氣的變化常蘊藏著巨大能量。據氣象學家估計,一個強雷暴系統的能量相當於一枚250萬噸當量的核彈爆炸;一個弱小氣旋的平均能量差不多等於一顆100萬噸級氫彈爆炸的能量;一次中等強度的臺風從海洋吸收的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炸藥的當量。現有的氣象武器雖在技術上還無法把如此巨大的能量全部用於戰爭,但即便是局部利用它,威力也很驚人。

    人工影響天氣所造成的後果往往與自然的天氣變化渾然一體,難以分辨。而且,在某時、某地對天氣施加人工影響的效果,可能在幾小時甚至幾天後,在距作業區很遠的地區才表現出來。因此,氣象武器隱藏性強,可能使被攻擊一方受制於不知不覺之中。

    氣象武器同任何冷兵器、熱兵器都不一樣,它不是用鋼鐵、炸藥在工廠中制造出來的,而是通過施放某些化學戰劑或吸收特殊物質使大氣層中的氣體、光、熱產生驟變,從而造成利於己方、不利於對方的天氣變化。這種武器使用方便、作用範圍廣,只要運用得當,不需要消耗己方大量的作戰物資,卻能有效抑制敵方傳統武器效能的發揮,因而極為經濟。

    但是氣象武器也有其先天的不足之處:它雖然效能極高,卻很難運用自如、不能甄別攻擊對象。如果把握不當,就可能弄巧成拙,導致所有參戰人員和平民都大受影響。

                                  美蘇氣象鬥法

    早在二戰中,一些交戰國就從軍事需要出發,開始人工造霧、消霧的研究和實驗,從而拉開了人類使用氣象武器的序幕。冷戰期間,美軍還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並先後投資進行過數十個秘密的氣象研究項目,其中包括制造地震的“阿爾戈斯計劃”,制造雷電的“天火計劃”和在颶風周圍實施人工降雨以改變風暴方向的“暴風雨計劃”等。

    據報道,20世紀80年代至今,美軍已收集、整編了全世界上千個機場的氣象資料,並定期修正,隨時備用。

    上個世紀中後期,美國和蘇聯依靠其雄厚的國防工業基礎不僅在氣象武器的研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還多次將一些初具規模的氣象武器用於實戰。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曾利用東南亞地區西南季風盛行的自然條件,秘密地在戰區及其毗鄰地區用飛機傾瀉了成噸的碘化銀,進行人工降雨,造成越南局部地區洪水泛濫,橋斷壩毀,道路泥濘難行,嚴重破壞了“胡誌明小道”運輸線。而這場居心叵測的人工降雨帶來的損失,據稱比整個越戰期間飛機轟炸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美蘇在古巴上空展開的氣象武器鬥法則更具典型性:美國屢屢利用“麥金萊氣候實驗室”開發出的氣象武器,使本應飄過古巴上空的雨雲轉向,導致古巴連日大旱,作為經濟支柱的甘蔗一度歉收。而為了反制美國,蘇聯則多次派遣專家去古巴進行人工降雨。

                                新一代氣象武器

    如今,冷戰雖已結束,但很多國家特別是美國並沒有停止對氣象武器的研究,反而不斷追加研究經費。

    除了在實驗室中制造出風雨雷雹、酷熱和嚴寒等“逼真”場景,為部隊進行適應性訓練提供所需的條件,美軍還在阿拉斯加等地開發了“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項目” (HAARP)。盡管美軍方聲稱該項目符合國際有關規定,並非氣象武器項目,但有美國物理學家認為,HAARP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電離層改造工程和最大的 “氣象武器”,不僅可利用高頻電磁波束控制高層大氣、攔截偷襲美國的洲際導彈,充當美國“國家反導系統”的一部分,還會破壞其他國家飛船和運載火箭的飛行,擾亂其他國家的通訊往來。

    目前,聯合國《禁止軍事上或者任何其他敵對性利用環境改造條約》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已生效,並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路線圖早日出臺,但這些條約並沒有禁止改造氣象為商用服務。多年來,美國一些公司一直在進行改造氣象的民用研究和試驗,一旦需要,這些試驗成果隨時可轉為軍用。俄羅斯曾多次指責美國“明顯是利用氣象科學研究的幌子,以雙重技術為掩護,進行軍事項目開發”。

    據美軍方人士稱,“太空給予我們新的場所,技術給予我們新的機會”,氣象開發擁有“巨大的軍事潛力”,到2025年,美軍將能“在戰場上任意控制氣象”。據悉,美軍正在重點開發新一代氣象武器技術,它們可產生嚴寒、洪水、巨熱風暴、水柱、濃雲等。新型武器一旦研制成功,小則能夠呼風喚雨,大則能夠引發地震海嘯,甚至可能“將溫度降到史前冰川時代的程度”。

                               技術的負面可能性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曾感嘆“技術使一切成為可能”。當然,對於氣象武器來說,如果不加限制地任其發展,那麼也可能給人類的和平與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因此,對於不同氣象武器的研發,應該審慎地區別對待,就像對待普通武器一樣,也要有常規性和毀滅性之分。

    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從造福人類的角度發出呼籲,鑒於人造酸雨、人造臭氧洞等計劃對環境破壞非常大,還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不可預測的後果,因而可以做些基礎理論的研究,而絕不能輕率進入實施階段。一些國際組織也表示,各大國應盡快協商和簽訂相關條約,完善現有國際規制,約束使用氣象武器,並希望將控制氣象的技術更多地應用於人類社會的防災、減災事業上來。

    (摘自《環球》)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NHER&aid=404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