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源起
1976年初,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AIDC, Aerospa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rp.)的前身航空工業發展中心(AIDC, Aero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在美國諾斯洛普公司(Northrop)協助下,開始研發國內首款噴射教練機,以取代自1957年起服役並屆除役壽限的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T-33A高級教練機;後來因美國國務院並未批淮此項合作案,航發中心只好獨自展開各項設計製造的工作,終於在1980年7月17日推出首架XAT-3原型機(編號0801,序號69-6001),同年9月16日進行首次試飛,並於1984年3月正式移交空軍服役,命名為「自強」教練機;至1989年為止,共生產63架AT-3噴射教練/攻擊機和2架AT-3A「雷鳴」單座攻擊機之原型機。
貳、機型特性與服役現況
AT-3採縱列高低雙座(後座高出30cm)、雙發動機、懸臂無後掠低單翼(翼弦1/4處後掠7.3∘)、全動式水平尾翼、單垂直尾翼設計,進氣口位於機身兩側,與發動機同置於機身兩側突出的發動機艙內,前起落架(Nose landing gear)與F-5E/F戰機一樣採兩段伸縮式,可在起飛時增加機身攻角,縮短起飛距離。值得一提的是AT-3還有個兄弟機種,即西班牙航空工業公司(CASA, Construcciones Aeronauticas SA)製造的C-101型高級教練機,採單發動機配置構型。
AT-3具有良好的中低空飛行性能,最小轉彎半俓只有330m,爬升、加速性能都在同級教練機的水準之上;經我國空軍實際測試的結果,AT-3與F-5E等戰機在低空纏鬥時,AT-3可靈活閃躲並伺機攻擊,耗油量極大的戰機並佔不到便宜。
目前全數的AT-3均服役於高雄岡山空軍軍官學校飛指部,為官校戰鬥科飛行學員的高級教練機,並作為空軍雷虎特技小組的表演機;過去曾有約20架三色叢林迷彩塗裝的AT-3隸屬於空軍第35羚羊夜攻中隊,這是我國空軍在F-16交機前第一個專責對地攻擊與夜間作戰的單位,現在此任務F-16均已勝任(搭配導航及標定莢艙),35中隊早期駐防於台中清泉岡及新竹基地,後來為統一後勤維修,調防至岡山基地。現在原35中隊的AT-3,在中隊解散後均改裝回AT-3標準規格,並編入官校飛指部的訓練機群編制中。
航發中心的AT-3在推出後即引起國際注目,並曾有多國向我方探尋採購AT-3的可能性,可惜因當時政府對軍火外銷政策不明,致使AT-3喪失許多商機,生產線在製造60餘架後宣佈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