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3 01:44:02瀏覽1600|回應0|推薦14 | |
日本講談社出版的古典音樂漫畫《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像野田惠如歌般)》,作者為二之宮知子,經過富士電視(FTN, Fuji Television Network)改編並拍攝為電視劇,並於2006年10月16日在日本首播,台灣則是於2007年7月23日於緯來日本台首播,將劇名取為充滿音樂氣息的《交響情人夢》。 劇中的女主角野田惠(上野樹里飾)是桃丘音樂大學鋼琴科3年級學生,樂曲只要聽過一次就能彈奏,是個耳力過人的音樂天才,不過卻不擅長看樂譜。平常總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家裡堆滿垃圾,綽號「野田妹」。 劇中的男主角同是鋼琴科的4年級學生千秋真一(玉木宏飾),生於音樂世家,鋼琴與小提琴皆屬一流,夢想是成為交響樂團指揮家,因此還私下自學。但因小時候搭飛機曾遭遇意外,而在心裡留下陰影,患有「飛行恐懼症」,也因此無法出國留學。 透過這部很特別的電視劇,使艱澀難懂的古典音樂變得很容易懂,以下的曲目簡介,也請學習古典音樂的網友予以指導。就讓我們隨著這部電視劇的劇情,來欣賞每一集的主題曲目。 第1集主題曲目: 這首1781年的作品〈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在樂章之中,2台鋼琴透過互相模仿對方的主題彈奏方式,有經驗的鋼琴家會適當的處理其手中的樂句,再交給對方模仿,不一定就按照排練好的情形來彈奏,這時觀眾才能從中享受到現場演奏的即興樂趣。 第2集主題曲目: 這是貝多芬10首小提琴協奏曲中,首先採4個樂章形式的曲子,但第3樂章相當短,演奏時間約1分多鐘,聆聽者稍不留神就會以為樂曲已結束。 第1樂章快板,抒情而流暢的主旋律由小提琴主奏開始,鋼琴則分散和弦伴奏;粗獷而節奏感甚強的第2主題由小提琴拉奏,在鋼琴相對的和弦伴奏下兩者展開對話。第2樂章為表情豐富的慢板,以沈思的表情出現,轉而至浪漫的性格。最短的第3樂章為詼諧曲展現,速度是很快的快板,為1、3段體音樂。第4樂章為迴旋曲形式,從容的快板,主題由鋼琴首先奏出,小提琴以高8度反覆。第2主題為沈靜的e小調,在迴旋主題在現後,第3主題奏出。在最後,主題以變奏形式再現而將全曲結束。 第3集與第4集主題曲目: 第1樂章為A大調,是全曲中最有特色的節奏,好似開始期待著狂飲爛醉的酒神,在陶醉之中狂奔;第2樂章為A小調,稍陰暗、莊嚴、優美的主題成為第1部分,表現淒涼又有些曖昧神秘的悲愁感,在第2部份則轉變為溫和輕快,演奏出期待和渴望;第3樂章為F大調,是詼諧樂章,這個樂章充滿輕鬆愉快與活力,中央的三重奏部,速度稍慢並轉成D大調;終曲第4樂章A大調,呈現燦爛的快板,和第1樂章皆被音樂界稱為「爛醉的音樂」。 第5集與第6集主題曲目: 中板的第1樂章在樂曲前8個小節漸漸由和弦引出第1主題,將主旋律展開。降E大調的第2主題與第1主題互相交疊穿梭,在管弦樂團的強烈節奏下,由鋼琴構成如狂風驟雨般壯麗的章節;第2樂章為持續的慢板,作者將抒情式與狂想曲式的曲風交互展現,最後以寧靜的鋼琴獨奏作結尾;第3樂章迥異於第二樂章的陽剛之氣,第2主題出現時,樂曲步調又突然墜入一片神秘的境地,歷經幾番戲劇性的轉折後,以強有力的快板,反映從崎嶇路途邁向勝利的激動之情。 著名樂曲《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的創作者,俄裔美籍的喬治‧蓋希文(George Gershwin),父母移居美國當年在猶太貧民區誕生這位爵士音樂作曲家。拜美國林肯總統1869解放黑奴之賜,靈歌、藍調音樂、方塊舞曲大大興盛,12歲才接觸鋼琴的蓋希文,在1924年寫出這首鋼琴協奏曲(原名《美國狂想曲(American Rhapsody)》,爾後其兄將之改名),為鋼琴與爵士樂團的協奏曲。 利用爵士樂的特色,以數個主旋律作為主題,加上多變的節奏與狂野的裝飾奏,時而憂鬱、時而狂野、時而神秘、時而自由隨性。特別是源自黑人音樂的藍調(Blues)在曲中更表露無遺,為廣泛流傳的鋼琴協奏曲名作,更因完美結合爵士與古典樂,又音樂界被譽為《交響爵士樂》。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