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公升的眼淚》-我想活下去!
2007/07/23 00:05:30瀏覽1029|回應0|推薦5

這是一部描述正值15歲青春年華的日本高中少女,遭遇不治之症,努力對抗病魔及對生命熱情奮鬥的感人故事。電影版於2004年10月首映,電視版則在2005年10月首播,原著《一公升的眼淚》(1リットルの涙;1 Liter of Tear)出版於1984年,作者為出生於名古屋的木藤亞也(Kito Aya),台灣的翻譯版本於2006年4月由英商高寶國際台灣分公司發行。

電影版由大西麻惠(Asae Oonishi)主演,由於是將原著濃縮在片長1小時37分的電影內,部份細緻之處就沒有表現出來了,譬如說當時的木藤亞也是如何上下學,在學校如何參加各項活動,同學們在幫忙木藤亞也於教室之間移動時,會不會發生一些意料不到的情形。雖有一點小小的缺憾,但由於電影版忠實的將原著呈現,使觀眾了解到木藤亞也所罹患的脊髓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s, SCA)的發病經過,以及在發病後對日常生活、就學所產生的影響,同時展現原著中木藤亞也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更加細膩動人。

電視版則是由澤尻英龍華(Erika Sawajiri)主演,係將原著大幅改編,同時將姓氏修改為「池內」,並以「家庭即工廠」的池內豆腐店為主軸背景。其中一集是描述池內亞也轉學進入特殊學校的經過,其含意是向電影版與原著作者致敬,澤尻英龍華和大西麻惠在飾演SCA患者上,應是有做過相互交流與討論,畢竟首先推出的是電影版。

木藤亞也:「我就要離開東高了。從此以後,身負殘疾人這件沉重的行李,一個人繼續活下去。這雖然是我做出的決定,但在經歷這個過程之前,我至少要先流過一公升的眼淚 。自此之後可能還需要更多更多。」節錄自原著翻譯本章節「16歲-苦惱的開始」第75頁。

說到電影版與電視版的差異,就拿上述原著裡面至今不斷流傳的一段作者的話來比較,即可看出明顯的差異。電影版是將這一段話,依原著的描寫方式,以木藤亞也寫在日記內的方式編為其中一段劇情。而電視版則是將這一段話,則是以池內亞也於轉學前在教室內,對著同學們說出感謝的話編寫為劇情。

電視版中錦戶亮(Ryo Nishikido)扮演的麻生遙斗陪伴著池內亞也慢慢渡過生命旅程,實際則是木籐亞也的母親木籐潮香女士,因女兒生前希望結婚、談戀愛卻未能如願,因此要求編劇添加的架空人物,藉著電視劇完成女兒談戀愛的心願。

再談到木藤亞也所罹患的脊髓小腦萎縮症,屬於顯性小腦萎縮症(Autosomal Dominant Cerebellar Ataxias, ADCAs)第1類(ADCA type I),發病年齡在青、少壯年,患者會有視覺退化、眼球快速轉動、智力退化、步態不穩等症狀,該疾病的第1型(SCA1)、第2型(SCA2)及第3型(SCA3)等,均屬於此類。但台灣媒體經常將脊髓小腦萎縮症與肌肉萎縮症(Muscular Dystrophy)都報導為漸凍症,但兩者的發病過程很接近,但病因卻是截然不同的。

脊髓小腦萎縮症的主要症狀除了小腦退化及萎縮外,也會伴隨著神經系統的異常反應情形。這類疾症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的子女會有1/2的機會遺傳到該疾病。這種罕見疾病,會使得身體運動機能逐漸衰弱,手腳自主活動與語言能力逐漸喪失,直至病情末期只能無助地躺在床上,終至所有生命機能停止而死亡。

木藤亞也在短暫的25歲又10個月(1963年7月29日至1988年5月23日)的生命歷程,從歷經了身體障礙者在食衣住行上所可能歷經的事,外人多難以想像。而唱歌、寫字、奔跑這些平常人輕鬆能做的事情,對木藤亞也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幸福。支持木藤亞也生存下去的動力,除了家庭之外,就是不肯對病魔妥協的強大意志力。而且,活著,對木藤亞也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ke822&aid=110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