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1下社會團體工作期中重點整理(五)-(王淑芬老師)
2013/03/28 08:45:21瀏覽8582|回應0|推薦0

第五章 團體工作準備階段

*團體工作的取向

1.團體工作的取向可以從團體性質與進行時程作為主要的區分。從社會工作助人專業的立場而論,我們的服務對象可涵蓋弱勢人口,以及一般大眾。

2.團體工作中的「團體」它可以是一個社會互動的平台,也可以是一個治療處遇的環境,因此,團體工作在規劃時,可以考慮要朝向「治療/矯治取向」、「教育/成長取向」或「人際社交取向」。

治療與矯治取向:即著重對成員不當行為與認知的調整或修正。

教育/成長取向:即透過團體工作讓成員獲得身心成長與學習新知技能。

人際社交關係取向:透過團體中社交性活動,來增進人際網絡、資源與經歷共享

1.短期性團體取向:以達成團體任務目標為導向,進行的團體次數大約在六至八次,頻率約為一至二週乙次。主要是要解決或改善參與成員的部分問題與需求,不追求個人整體需求的滿足。

2.長期性團體取向:長期性團體不會刻意追求特定問題的解決,這類團體往往會隨著團體的發展,團體規模逐步擴大,目標在於透過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產生支持、關懷、資源交流與經驗分享等團體效果。

*團體宗旨、服務特性、運作時程與環境因素

1.組織宗旨反映一個單位它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團體工作可以將抽象的組織使命,轉化成為具體服務項目。譬如各縣市政府警察局轄下的少輔會,經常以團體工作、團體活動來針對青少年提供教育性、休閒性或矯治性的服務。也有社區性組織或老人服務機構,透過團體活動讓老人擴展他們的社交範圍。

為了達到團體工作的目標與成效,在籌畫團體之時,還要考量時間、地點、環境與人員等。實務上,團體活動每次的聚會時間大多會設定在一個半小時至二個小時之間,並選擇交通便利、環境安全、場地舒適與具隱蔽性為宜的場所,大多數舉辦團體工作的組織都會運用內部場地最為活動地點。

*成員因素的考量

1.一個組織在規劃之前,必須考量團體的潛在服務人口是誰?如何去找到這群人士?

而這群所謂的「個案人口」規模大小,會影響組織如何去規劃團體內容。

通常會鎖定具某些共同特性之大宗個案為團體工作的對象,這些「特性」包括相似病症、相同困境、相近問題等。

2.依服務人口的「異質性」而成立團體, 對機構與個案仍具有指標意義,可以顯示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是多元化,可以為不同個案規劃設計。

*帶領者的專業知能與資格

依據Yalom2001)的觀點,團體帶領者應致力達到以下要項:

1.創造並維繫團體:建立互信互助,消除團體潛在之衝突,激發成員潛能。

2.塑造獨特團體文化:在團體互動下會引發獨特的團體氣氛與團體特色。

3.規劃適當的成長機會:讓成員在溫暖安全環境中,強化其學習能力。

*根據Trozter看法(引自吳武典,1981)團體領導者需具備三種技巧。

1.反應的技巧,包括傾聽、覆述、反映、澄清等。

2.互動的技巧,包括如何調和、解說、聯結、組織、設限、聽取眾意等。

3.行動的技巧,包括發問、對質、調停、操作、示範等。

*帶領者的個人特質與興趣

1.帶領者的專業知能與資格:

吳武典教授(1981)提出,團體領導者應具有六項人格特質,才能有助於團體工作的進行。即安全感、敏感性、客觀性、同理心、真誠、關懷。

2.一個適宜的團體領導者,應該自我檢視以下的個人內涵。

1)個人特質:要成為一個好的團體領導者,不斷的自我反省與覺察是重要的,並能真誠的與他人互動,以獨特的個人魅力來影響成員。

2)領導風格:領導者應該覺察自己的領導風格。根據團體發展、成員需求與團體動力,交替運用領導風格。

*領導者與協同領導者

領導者的任務:領導是一個複雜的行為,要成功帶領好一個團體,領導者本身的專業知識與訓練絕對是不可缺少的,同時也要能夠察覺團體成員的需要和團體目標,以彈性的領導方式來符合變動的團體情境要求。

協同領導者:在於輔助團體運作並做觀察。協同領導的優點為,可以彼此分工,減輕個人負擔,共同承擔團體責任,分享彼此不同觀點,擴大對成員的認知與觀察。

*篩選標準:納入標準與除外標準

納入標準( criteria for inclusion ):

意指有參加團體意願的人員,只要他個人符合特定的條件,就具備參加團體的資格。

譬如,要針對單親學生籌組一個關懷性團體,納入的標準為單親,但不特別去考量學生的性別、成績等因素。

除外標準( criteria for exclusion ):

意指成員如果有特殊的行為或條件,將不被允許參加團體,通常設定的除外標準是成員表現不能有干擾或傷害團體運作之慮。

例如,限制欲參加團體成員,如果有藥物或毒物成癮行為,為避免影響團體運作,將不允許其參與。

*個別晤談與評估

1.個別會談評估工作,是由領導者對於欲參加團體的報名成員,進行一對一的會談,透過彼此的互動溝通,一方面讓成員認識團體的性質與運作方式,成員也藉由提出問題、與帶領者接觸、團體的介紹而自我評估到底適不適合加入團體。

2.領導者在評估成員的重點,包括身心狀態的穩定度、表達能力、參加動機、主要困擾事件、過往的生活經驗等。

*篩選成員的困境與因應策略

招募成員階段的困境之因如下:

1.時間與經費的壓力。

2.對團體方案的不當認知。

3.非自願性個案的消極參與。

4.招募人口策略失當。

改善篩選困境之因應策略:

1.寬設時間與拓展資源。

2.有效簡介團體特色。

3.鼓勵與獎勵非自願個案。

4.避免團體標籤化與抉擇合宜招募管道。

*特定人際宣傳、陳年個案與內部宣傳

特定人際宣傳管道:

可以透過「第三者推介」或特定人士轉介,來取得與潛在成員接觸的機會。

例如在醫院工作的社工師,可以透過醫護人員轉介,方便接觸到癌症病人家屬,俾利招募家屬支持團體的成員。

陳年個案或流失個案的邀請:

針對組織或機構,過去已結案或流失的個案再度進行邀約,這些潛在成員有可能會因為時間、成熟或新需求,而能夠符合本次團體的參與資格。

機構或單位內部海報宣傳:

這是常用的傳統宣傳方式。海報張貼的位置應明顯具備美觀的吸引力,讓可能的潛在成員可以接觸到。

*媒體及網絡宣傳

透過新興科技媒介,傳送至有需求的潛在成員。網路宣傳速度快,具有視聽效果,擴散性高。團體招募訊息可以發佈在機構網頁,亦可透各類平台管道傳布。

媒體宣傳也是常用方法。例如透過電台、報紙與刊物(例如,校刊、院訊)等,而地方電台、廣播節目、報紙地方版的宣傳力量亦不可小覷。

*募集團體資源

1.社會工作的專長就在於能展現資源連結能力。

2.從資源開拓、連結到輸送,目的是希望能擴大資源供給管道,尋求資源供給的穩定性,同時讓團體成為一個資源服務中心。

3.從團體需求角度而言,募集團體可優先聚焦在以下三項:

1)場地安排。

2)組織協調。

3)物資連結。

*籌備期

任務目標

社工角色

活動型態

運用資源

可能困境

1.確定標的團體

2.爭取醫院支持

3.病友需求調查

1.發起、規劃者

2.領導者

1.專家會議

2.需求調查

1.人力:內部專家

2.財力:

醫院經費、

公部門補助及

私部門贊助

3.物力:內部設施

1.醫療成員不支持

2.缺乏資源

*招募期

任務目標

社工角色

活動型態

運用資源

可能困境

1.招募篩選成員

2.促成病友參與

3.確定團體目的

1.宣傳者

2.領導者

3.教育者

1.問卷調查與

說明會

2.門診、住院

探訪

3.會員大會

1.人力:醫療團隊

2.財力:醫院經費、公部門補助及

私部門贊助

3.物力:內部設施

1.社工人員異動

2.病友人數不足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gLongLong&aid=743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