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1下社會團體工作期中重點整理(六)-(王淑芬老師)
2013/03/28 08:49:00瀏覽9590|回應0|推薦1

第六章 團體工作開始階段

*團體動力

意涵:團體動力是反應一個團體內部,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互動狀態,良好的團體動力能夠促進團體正常運作。

*以表面行為尋找團體位置

成員在團體中的初期表現可能出現社交性的笑聲或談論言不及意話題,來因應對團體的焦慮感,或是藉假裝性的興奮行為來達到社交性的互動和投入,順應領導者期待,以掩飾自己對於進入團體主題的不安,形成假互相(pseudo-mutuality)的現象。

*以團體規範引導成員投入

1.在團體初次聚會,成員尚處在社交關係階段,團體領導者會對成員提出保密規範,並且會要求共同保證與遵從。

2.團體成員遵守的規範內容,有助於提升成員的心理安定感,建立彼此互信基礎。

3.一旦成員能夠願意遵從團體互動準則,同時從他人獲得良好回饋經驗,那他就會認同團體與其他成員,開始逐漸開放自我,積極投入團體活動內容。

*出現沉默或退化表現

1.有些團體成員會經驗到面對其他成員的焦慮,他們會試圖保持靜默或不願意參與團體,甚至出現退化表現。

2.成員開始會去試探自己在團體裡是否受到他人注意,並試圖了解團體是否是一個安全和值得信賴的環境,是可以分享內心世界的地方。

3.退化表現,是一種使用團體防衛來對抗成員的焦慮的現象,產生團體中的移情關係,這種現象實際上也是成員精神層面焦慮的外化行動。因此,領導者要適度處理成員的情緒感受,使成員得以安心分享自己想解決的問題。

4.有些團體成員會經驗到面對其他成員的焦慮,他們會試圖保持靜默或不願意參與團體,甚至出現退化表現。

5.成員開始會去試探自己在團體裡是否受到他人注意,並試圖瞭解團體是否是一個安全和值得信賴環境。

6.退化表現,是一種使用團體防衛來對抗成員的焦慮的現象,產生團體中的移情關係,這種現象實際上也是成員精神層面焦慮的外化行動。因此,領導者要適度處理成員的情緒感受,使成員得以安心分享自己想解決的問題。

*形塑新的人際關係

1.交換關係:意指人們會根據在過去接受過的特定獲益之經驗或對於未來可得到的特定獲益之期待形成互惠關係,例如,在團體中對他人意見表示認同,而對方也相同回應。

2.共有關係:是在需求或表現出關切彼此的福祉中形成互惠關係,例如在團體中的個別成員,可能會追蹤他人的需求,如果自己覺得對於特定成員的需求有特別的責任,就會不斷的付出,而對方也會因為你的付出而給予特別回報。

3.有凝聚力的團體,成員會隨著團體發展,逐漸塑造出新的人際關係。

*領導風格會影響團體氣氛

1.團體帶領者會透過影響團體氣氛,而影響每位成員的團體經驗。

2.團體帶領者的介入方式也會隨著成員及團體的屬性而變化,成員的認知反應程度會影響帶領者的行為表現。

3.每個領導者都會有他自己的帶領團體風格,有些偏向自由開放取向,儘可以能讓成員去表述他們的意見;有些則偏向結構式風格,希望成員能夠遵從活動安排與時間,達到預設的目標。領導風格也會受到團體屬性影響。

*催化成員互動與表達

1.團體初期,領導者需主動引導與催化成員的互動與分享,及早打破陌生及不安全感,讓成員在傾聽與分享中增進情感釋放與表達,也就是由共同經驗的共鳴體認中,增進團體認同感。

2.在技術層次上,團體領導者要促使成員相互認識交流,提供資訊,做為成員間可以相互討論的話題。同時,也必須針對成員互動中產生的歧見或偏見適當澄清。

*處理團體僵局

定義:團體僵局(group impasse)意指,團體帶領者在團體活動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卡住、不知所措的經驗,使得團體工作變得困難、複雜、甚至難以進展。

1.團體僵局的正面影響:能讓團體釋出其創造性,為團體帶來新的發展、成長與學習。

2.團體僵局的負面影響:容易對團體發展造成破壞性。

領導者必須教導成員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促進成員對真實他人的了解,並努力聯結個人目標、議題、經驗相似的成員,促進工作同盟發展,以便減少成員的衝突與退化問題。

*團體帶領技術核心原則

領導者在帶領團體時有三項核心原則。

1.此時此地原則:團體進行討論時,焦點應放在團體成員所關心的議題,領導者要隨時將成員拉回「聚焦」

2.互動原則在建立成員互動過程中,不需要太過刻意去連結某些成員與其他成員的關係,塑造自然團體交流氣氛,便可達到互動效果。

3.非指導性但積極參與原則領導者應避免指示成員該怎麼作,同時,當成員的行為有利於團體卻被團體忽略時,領導者應特別指出以支持成員。在團體初期,每個成員的投入程度必然有所差異,對於積極參與者,領導者要給予肯定性的回應;對參與程度較為消極者,領導者除創造表現機會為,需以非批評性言詞,鼓勵他們參與團體活動。

*團體開始階段帶領技術

1.鼓舞激勵 2.給予建言

3.促成溝通 4.調和澄清

5.消除緊張 6.範訂標準

7.檢測與定向 8.擔任守門人

9.摘要與回饋

*團體初期實務運作的技術要點

回應要即時性調節成員機會掌控時間節奏發展成員關係關懷怯志成員。

第七章 運用團體工作協助個人改變

*採取一對一協助應注意事項

1.團體內或團體外與成員進行一對一互動,並非一件任意發生的行為。團體工作者要注意與任何一位團體成員的互動,對全體成員都有各種不同的意義。

2.經常使用一對一的協助時,工作者將成為團體中唯一或主要協助者,造成「團體中的個案工作」,並且可能使成員對得到最多關注或幫助的人懷有敵意。

3.Garvin1997)提出幾個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1)有需要在團體中與成員一對一的互動嗎?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

2)團體成員需要立即的協助嗎?團體準備好了嗎?

3)整個團體應該被要求討論這個議題嗎?

4)其他成員可以像工作者一樣表現出對成員的接納和協助嗎?

5)團體工作者的行動會如何影響整個團體的情況?

*可運用幫助個人改變之方式:

團體工作者可以透過提供增強、提供模範、提供資訊和分派角色等方式,來改變個人。

1.提供增強。

2.提供模範。

3.提供資訊。

4.指派角色。

第八章 改變團體條件以達成團體目標

*分析團體結構

團體結構的分析主要可包含溝通結構、人際親疏結構、權力結構與角色結構四種。

1.溝通結構(Communication Structure):指團體中成員彼此傳達訊息的方向。

2.人際親疏結構(Sociometric Structure):團體工作者藉由觀察成員在團體中互動次數、一起進出的狀況,以及成員間的情感表達,看出團體中的人際關係與次團體。

3.權力結構(Power Structure):指團體中誰具備影響他人行為的一種能力。

4.角色結構(Role Structure):指針對某些特定的功能或團體想達成的任務來定義個體的行為。如:背叛者、小丑、關懷者、叛逆者、資訊提供者等等。

*價值、規範與團體文化

團體規範

1.規範是指成員間共享的信念,以及在各種狀況下應如何表現行為的一種共識,規範的運作常常是隱性的,卻強烈地影響成員選擇與追求目標。

2.團體規範應回歸到為達成目的所需要的團體互動中,且隨著團體歷程發展與變遷。

3.當團體衝突升高時,團體成員關注規範,社會控制機制顯現,使偏離規範的行為更加明顯。

團體文化

1.團體文化(group culture)指成員們共同信仰應有的行為、思想或感覺。

2.如發展出特定的語言表達方式、儀式、符號、或是要求成員穿著制服。

3.特別是如果團體有凝聚力時,團體會有自己的某些儀式或語言,這些會加強成員對團體的吸引。

*團體氣氛與團體過程

團體氣氛

1.團體氣氛(group atmosphere)指團體成員在團體中的情緒狀態,有快樂、興奮、精力充沛、憂鬱、冷淡、敵視或溫暖的種種情緒。

2.團體氣氛對成員有社會助長或社會抑制的作用,影響成員的投入(Garvin, 1997)

團體過程

1.團體過程指團體成員持續的溝通互動、操作,或者是一連串的改變。

2.團體的互動與討論的過程,可看出成員的目標追求與決定、角色分化等,甚至出現領導者角色的分化,且隨著團體發展而更趨複雜。

團體氣氛與團體過程

1.團體規範在其中影響團體的互動。當團體互動行為影響團體目標的完成,衝突會升高。

2.團體過程的衝突具有高度意義價值。團體工作者要關注到成員在團體中的情緒及安全感,必要時在團體中處理。

*機構資源與服務哲學

1.機構的專業偏好、機構主管以及成員之間對於團體成員的認知,都會影響到其與團體成員的互動。

2.團體工作者需留意機構的條件將影響團體有效運作,要想辦法獲得機構全體成員的支持,以獲取團體工作之資源。

*家庭成員的態度

家庭成員的態度也會影響團體的成員參與。

例如先生對妻子參與團體的態度和行為表現,會干預到妻子的參與;家長鼓勵青少年參與團體,會使青少年團體工作進行較為順利。

*社區資源

社區資源會影響團體成員參與之機會。

可以透過機構進行反應、由團體自行採取集體反應的行動等。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gLongLong&aid=743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