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02 22:22:35瀏覽74|回應0|推薦0 | |
壓制它,不如找到根源平衡它 你可能會問:「要如何避免過敏?」「為什麼過敏老是反覆發生?」我要說避免過敏症狀的最好方法,就是別讓身體胡亂發炎。 以上可能是很多人都有的疑惑,這裡要再解釋一下,發炎或過敏之所以會再次復發,就好比一個人感冒症狀痊癒了,下次還是可能再罹患感冒;刀傷復原之後,更不代表往後就不用擔心再被劃傷。治好的過敏症狀,雖然不代表永遠不再復發,但也不代表得到什麼不治之症,先前的過敏原因與當下的過敏原因,不見得是同一件事,真正的重點應該放在接下來的保養及預防。 很多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通常在長大成人後,因免疫能力增強,或是改變居住環境後,就不再有過敏症狀,這種例子可說屢見不鮮。因此,想要解決過敏問題並非不可能,但確實不容易,這需要長時間的身體力行。然而為了讓患者擺脫過敏時的痛苦與不便,醫學上最快的方法,就是利用藥物暫時「壓制」身體反應,讓症狀迅速消失。 任何病症都沒有一顆神奇藥丸,只要一吞,疾病全消!藥物多半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與其「壓制」,不如找到根源「平衡」它。 用藥恢復了,然後呢? 臨床上,醫師使用藥物治療過敏症狀的動機,並非出於惡意,絕大多數的醫師為了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所以優先採取較速效的手段,以解決患者當下的困擾。 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絕大多數的醫師並沒有告訴患者用藥的真正意義,以及用藥後,接下去應該要做的保養工作。這讓多數患者誤以為藥物才是解決過敏的唯一方法,等到症狀再次復發,自然又會想到找醫師拿藥換取控制,如此周而復始,過敏問題卻始終未被真正解決。 其實過敏一再復發的原因,就是因為把藥物對症狀的短暫壓制,誤以為是一勞永逸的治癒。事實上,身體被過敏原誘發的發炎反應,並沒有因為藥物被真正地完全平息,所以當再度受到刺激時,未完全熄滅的火苗,便很快地又被燃起,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於是身體再度肆無忌憚地發炎起來。 想一想,這要怪就怪自己從上次過敏發生以後,除了吃藥以外,其他什麼(保養和飲食調整)功課都沒做,身體當然不可能就這麼輕易痊癒。或許你會認為醫師並沒有善盡告知責任,所以自己並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吃些什麼,然而,不應該過度期待醫師必須對此完全負責,健康終究是你自己的責任! 季節性過敏,是體質在作祟? 即使遠離已知的過敏原,症狀卻還是反覆發作,是許多人最為苦惱的事。於是時間一久,也就當它是必然發生的事,自然就不再花心思做什麼其他預防工作。畢竟多數人對於過敏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就難免如此。 這該怎麼說呢?一般都認為過敏一定是碰到什麼,或吃到什麼才會發作,如果什麼都沒吃、什麼都沒碰,還會過敏,那是「體質」在作祟,肯定是沒救了。 原因當然不是這樣,這裡再強調一次:過敏症狀的發生,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在運作,過敏原只是啟動運作的鑰匙。若是過敏原不存在,卻還會發生過敏反應,那肯定是還有什麼潛在原因,仍不斷刺激著身體的免疫系統,而且始終沒被解除。疾病的起源,來自於系統功能的不平衡。過敏也是如此。 季節性過敏是常見的免疫疾病,尤其是在換季過程中經常會爆發,除了來自該季節的過敏原刺激之外,當環境中的溫溼度驟變,身體的生理機能來不及調節與適應,以達到內外平衡的最佳狀態時,免疫機能就容易受到刺激,而發生各種感染或過敏症狀。 想要克服環境因子的影響,當然可先從日常生活和空間改善做起: •加裝空氣清淨機:降低空氣中的刺激物,像是花粉、塵螨、動物毛屑、棉絮、化學揮發物質等;外出也應依場所狀況配戴口罩。 •恆溫空調裝置:可加設恆溫空調裝置,控制室內溫度(一般約25℃~28℃),避免溫差驟變的刺激。 •除濕設備:將環境濕度控制在最適合起居的範圍(45% ~65%RH),特別注意潮濕確實容易使病菌、塵螨等過敏原過度增生。 •保濕乳液、凡士林:過度乾燥也會使皮膚或黏膜失去水分,同樣會刺激身體,出現過敏症狀。所以,太過乾燥的場所應適度塗抹乳液保濕,同時可在鼻腔內側塗抹些許凡士林,防止鼻粘膜過度乾燥。 除了外源性刺激,還有內在情感層面 有些無形的刺激比較難用傳統方式進行評估,例如來自外在情感刺激,造成內在心理的精神壓力,所導致的生理反應(內分泌失調),引發自體免疫功能失序,然後加重其他外源性刺激(如塵蟎、食物)的過敏反應。 這時的過敏原因,就不僅是單一來源,除了需針對有形的過敏原加以排除之外,無形的心理壓力也需要同時被紓解,如此才能一勞永逸。也就是說,當發現過敏症狀總是無法根除時,何妨考量一下,有無其他影響免疫功能的原因被忽略,像是經常熬夜工作?處於低潮的情緒?隨時爆發的壓力?這些都是免疫力崩壞的主因之一! •情緒 「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約翰.米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英國詩人 也許我們做不了世界的國王,卻可以當自己情緒的主人。情緒牽動著神經傳導的平衡(Neurotransmitters),除了精神感受的變化之外,同時會改變自律神經的敏感度,放大壓力荷爾蒙的生理反應,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表現。 研究發現,憤怒或情緒激動時,體內的細胞介白素(IL-6,IL-4)會上升,肝臟釋出大量的發炎反應蛋白(C-Reaction Protein),這是身體啟動免疫反應的發炎訊號。情緒或壓力還會影響甲狀腺過度分泌,出現心跳加速、雙手不停顫抖、肌肉無力、失眠、暈眩等現象,這即是壓力型甲狀腺機能亢進(stress-hyperthyroidism)。 而另一個相同症狀的發生則是身體自己產生一種會與甲狀腺促激素受體(TSH-receptor)結合的抗體,導致甲狀腺素過度分泌的自體免疫疾病──葛雷夫氏症(Graves' disease)。 因此,情緒容易躁怒的人,也容易出現過敏症狀久久持續不能退去的現象,平時除了飲食應力求平和、溫潤之外,定期從事一些養性修心的靜態休閒活動,像是棋奕、書法、閱讀、寫作、繪畫等,都有助減少體內潛在發炎的頻率。 •壓力 「如果你受不了熱,那就趕快離開廚房。」美國前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1884-1972)曾說這麼饒富意味的話,面對過大的壓力,也許適時離開,比起咬牙苦撐,更能找到事件的轉機。 壓力既沒有固定的形式,也沒有具體的量化標準,對身體的影響大小,純粹因人而異。飢餓是一種壓力,財富是一種壓力,工作是一種壓力,勞務是一種壓力,甚至人際關係也都是一種壓力,知識與價值觀會左右人們面對不同壓力時的適應力或抵抗力。 舉例來說,生性樂觀的人能快速地適應挫折,面對眼前的失利較能釋懷,類似的壓力較不會對其構成傷害。相反的,悲觀的人容易因為失敗,感受到莫大的壓力,而加倍生理上的負擔,容易抑鬱成疾。 當大腦皮質感受到壓力刺激時,腦下垂體會釋出促腎上腺皮質固醇激素(ACTH),然後促使腎上腺皮質(Adrenocotex)分泌皮質固醇(Cortisol),產生快速提升血糖和血壓的連鎖反應,使身體陷入備戰狀態。當腎上腺素(內分泌)調控失常,將導致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 syndrome)、愛迪生氏症(Addison's disease)等病症。 •睡眠 英國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調劑。」 白天裡過度起伏的情緒和壓力累積,到了晚上就不利於睡眠品質,無法好好休養生息,顯現於外,雙眼布滿紅血絲、目光無神、青筋暴現,不時出現打哈欠、流眼淚的動作。 失眠,正是一種睡眠失常,難以自然入睡、多夢、容易驚醒,且醒來後就更不容易睡著,從而引起全身性疲勞,影響白天活動的專注力。失眠是症狀,而非疾病本身,然而一旦從短暫性發展成長期狀態,則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減少生長激素分泌,進而引發抑鬱等全身性疾病。 若有睡眠障礙,平日可多食用香蕉,含有色胺酸經人體轉化成血清素(serotonin),這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能降低情緒壓力,改善荷爾蒙失衡導致的睡眠障礙問題。此外,維生素B6、B12、鈣質、菠菜、桂圓、茯苓和洛神,都是良好的助眠食物。
分享自【健康遠見】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