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創)盡量客觀地看待素食
2011/02/04 11:28:12瀏覽1731|回應0|推薦13

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到素食的利益,有人因為素食而令身体獲益,有人因為素食而頭暈,渾身無力而主張素食營養不良。

究竟該如何客觀看待這個問題?

由此,想到我小時候,同學之間的爭論。那時候有兩位同學,一個感冒,跑跑步出了些汗,感冒很快就好了,于是她主張感冒要多運動。另外一個同學剛好也感冒了,跑步鍛鍊以後感覺感冒加重。兩個人就在那里爭論不休。

怎麼同一件事情有截然不同的觀點,難道其中有一個在說謊?

等到我後來學了點醫學,我才能合理地看待這件事情,原來兩個人觀察到的都是事實。但是因為是感冒處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體質,體質強而感冒才剛得的人,稍微出些汗,病毒就隨汗而排出去了。而感冒已經深入,且體質差的人,感冒病毒因為運動後體能的消耗,抵抗力變差而深入人體,反而加重。

我覺得,同樣一件事情簡單化而非給個是非出來,是不夠客觀的。

如果有人說素食會讓人營養不良,我是完全不贊成的,虛雲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分別活了一百多歲和九十多歲,除了人有些清瘦,您看他們哪裡象營養不良?

或者有人說︰他們是高僧,不能和他們比。

那我看到一位凡人老先生,看起來他腰杆筆直,雙眼有神,聲音洪亮,象六十歲左右的樣子。閒談之下,才知道他八十一歲了。從小對肉類過敏,吃了就嘔吐,只能過節的時候混在水餃里吃那麼一點肉。他又哪裡有營養不良的影子?

這樣說好像是對素食一片掌聲,那些吃素以後很不舒服的人心里會怎樣想?我家里的老人家,曾經受兒女的營養,嘗試過一斷時間吃素,在吃素的那段時間里,他們就是身体很不舒服,頭暈是最多的時候。我相信碰到這個問題的不是一兩個人。

究竟為何產生了這樣的前後矛盾?
如何客觀來看待素食?營養學的那套理論究竟是否要聽?

就從前面講到的那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他有二十年是沒有用過健保卡的,也就是在這些年他完全沒有吃任何西藥。西藥是讓人越吃身体越變差的毒。是否可以耐受長期素食,關鍵點是看我們的肝臟和其他消化器官有沒有遭受到損傷,這個系統本身有無被破壞。

我們的身体是一個大自然完美設計的系統,象一臺好車,假如我們沒有刻意去破壞它,喂給它天然能源-天然食物,正常使用,它自己不會出那麼多問題,使用壽命會很長,肝臟完全可以合成身体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出來。

如果營養學講的人每天需要多少 多少 某甲  某乙  某丙  某丁 的營養物質是絕對的真理,那些鄉下只吃簡單飯菜的長壽老人家就是破斥這個理論的最好例證,那些印度瑜伽修行者可以不吃不喝很久還活著又更是 一個反証。

不耐受素食的人,大多是因為他的肝臟已經傷到,或因為西藥和其他化學毒素,或因為情緒和熬夜,在習慣了葷食的情況下,忽然斷掉葷食,肝臟的負擔會增加,一時沒有辦法合成人體必須營養素,無法適應。營養學的理論有許多是在統計和觀察這些已經非正常態,肝有損傷的人身上統計觀察出來的結果,所以不可以完全采信。

假如年紀大的人,吃了一輩子的葷,也累積了許多病在身体,或者本來身体就有這樣那樣毛病的人,我是建議先找中醫調理身体,然後在一定程度上吃素,從早齋吃素,到初一十五吃全素,慢慢讓身体有個過渡期和適應期。遵循這樣的程序,老了,即使不能吃全素,吃蛋奶素身体應該是可以承受的。

營養學理論的架構有它的缺憾在,但是它的東西也不是全錯。對於已經吃全素的人,要知道我們在現代社會已經很難吃到真正天然的食物了。單單以麥子來講,本來天賜給我們的食物,它自身穀皮和胚芽里就包涵了來消化澱粉質的維他命,而且比例最適合人體吸收。人類偏偏要自做聰明,只吃純澱粉的白麵,諸如此類。所以,全素的人群要盡量吃的種類豐富一些,這種食物里缺乏的東西,可以從其他食物里補充,所以植物里的葉類  根莖  果實    種子    菌類,發酵食品等等,全都要吃,不可挑食。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LEE123&aid=485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