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4 07:28:54瀏覽2017|回應0|推薦12 | |
(原創)營養學的空白和保健食品的正確選擇 市面上有許多的保健食品,資訊發達以後,廠家除了賣商品,也在給大眾做一些養生保健知識的推廣。這其中不乏醫學正理,有些則是以偏概全, 保健食品的基礎是營養學。營養學的發展是整個社會醫學和文明進步的產物,對人類的健康功不可歿。 深入閱讀營養學的書籍,發現它還是有一些漏洞存在。以下分別列舉三點,供大家參考 1營養學的大部分實驗都是在體外檢測出來的,缺乏對吸收率的統計,亦缺乏在活體的追蹤性的檢查。 在營養學,注重不同的營養成分在不同的食物里的含量,每種食物的化學成分可以通過體外的化學和物理方法獲得檢測,如蛋白質含量 脂肪含量,微量元素的含量,全都是在體外測量出來的。 因為目前科學技術的限制,西方醫學在實驗的時候很多無法在活體內觀測,所以食物在活體內的情形他們多數在用間接的方法檢測。例如測量糞便和尿液里含量,以食用的和排泄物的之間的差值來估算人體吸收量。這樣就有許多誤差在。人體本身就有多種營養素的儲備,不容易確定排出的是人體自身的還是食物里的沒有吸收完全。例如鈣元素,骨骼本身是鈣庫,如果不將食物中的鈣做標記,最後排泄物中的鈣究竟是骨庫中釋放的還是食物來源的,不得而知。 以目前的技術要在活體切實的研究吸收率和食物的去向蠻有難度,其實缺乏活體的實際測度也是目前現代醫學科學研究上的一個通病,期待未來科技進步可以解決。 基於這種測算,把人類的飲食誤導到高蛋白飲食。例如牛奶,因為在體外檢測發現它的鈣含量很高,就以為大量喝牛奶可以補鈣。完全忽略了牛奶裡面的高磷含量,在小腸內同時抑制鈣的吸收。假如喝牛奶可以補鈣抑制骨質疏松,歐美就不會有比亞洲婦女還高的發病率。喝牛奶的小孩沒有喝鈣含量低的母乳的小孩健康。那些被牛奶補鈣論所害的孩子實在很冤枉。 西方婦女大量飲用牛奶來補鈣,但是卻是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高到超出亞洲婦女。順便提一句,亞洲人顛覆老祖宗傳統的飲食觀念而西化的時候,許多疾病的發病率開始如同西方在升高。 當您翻閱食物營養表做參考的時候,您會發現他們所測算的是100公克食物本身某成分的含量,至於您是否能夠完全吸收,每種營養成分的吸收率能有多少,就不是這個參考表所能解決的了。 以上是普通體質的人都會遇到的,再具體到每個不同個體,因為體質的差別,對同樣食物的吸收率又是有明顯差別的。 譬如同樣的食物,富含胡蘿蔔素的胡蘿蔔。大家都知道對視力很有幫助,可以營養人體視網膜。假如甲和乙兩個同樣體重的人,吃了同樣分量的,而且同樣烹調方法烹調出來的完全一樣的胡蘿蔔。在西方營養學,因為還原論的思路是把所有的人都標準化,假設他們是一樣的身体狀態,所以,他認為這兩個人吸收的胡蘿蔔素是一樣多的。 但是事實不然。 如果某甲平時視力不好,或者他的肝臟和膽囊的功能也不太好,吃的雖然是同樣的食物,但是某甲無法象正常人一樣分泌出具備充分消化能力的膽汁,所以他對於胡蘿蔔素的吸收是完全不如某乙的。 科技沒有進步到哪裡就沒有辦法解決嗎? 中醫在古代早就觀察到臟器食物之間的密切關係。例如肝開竅于目,肝膽又互為表裡。胡蘿蔔素是視網膜的重要營養物質。 換句話說︰中醫早就認識到肝膽有問題的人,無法象正常人一樣吸收胡蘿蔔素。所以這部分體質的患者在中醫治療的時候要先調整他肝膽的功能。 這是中醫重視人體這個系統而得出的超科學的智慧。 2 成分無法代替整體 以還原論的思路研究營養學,造成他們認為某某成分對人體某某臟器如何如何的神效。但是也造成許多人吃了同樣的東西卻出現不適應,更別提神效。 是這些廠家和營養學家在騙人嗎? 不全是。 原因是還原論的思路有嚴重問題︰ 還原論的思路是把複雜事務分解開來看。在這樣的思路體系下,就把各種食物的成分也分解開來進行研究。研究的結果會得出某某成分對某某器官或組織有何作用的結論。 他們在研究食物的時候,多數是萃取單一成分做為干擾因素來檢驗它的效果。如果是以整個食物來研究,也只檢測實驗動物的几個指標。漏洞在于無法整合食物中所有成分一旦進入人體,它又對整個人體而非兩三個臟器會是怎樣的作用,促進還是抑制? 古老中醫不知道物質的成分,但是卻借助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有內觀能力者的體察,而把食物整體的物性分為寒 熱 溫 涼,這四個字就將物質對於人體機能的影響做了很好的概括。 以下列舉某些常被鼓吹的食物被大量食用後引發各種不適的真實案例。 苦瓜 主要成分是苦瓜素,可抑制脂肪的吸收。這種被譽為「脂肪殺手」的特效成分,能使攝取的脂肪和多糖減少百分之四十至六十左右。 同時山苦瓜抗癌、降血糖效果相當好。 但是它對人體來講是寒涼之性的。長期服用會讓人身体越來越寒涼,手腳發涼,容易關節疼痛等等不舒服。 香蕉 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而且含有一種物質能夠幫助人腦產生6-羥色胺 ,用來 防治胃腸潰瘍 ,治療高血壓 ,治療憂鬱症 。據說長期吃香蕉,中風死亡的機會率大大降低 40% 。 日本還曾經流行過香蕉減肥風潮。 但是因其性寒,關節疼痛的人吃了以後更疼痛。 凡患有慢性肠炎,虚寒腹泻,经常大便溏薄之人,急性和慢性肾炎者都應忌食。 螺旋藻 也是寒涼食物,近幾年大受推崇,螺旋藻的成分:蛋白質(佔乾重60~70%)、維生素(B12和β-胡蘿蔔素含量高)、礦物質、必須胺基酸和脂肪酸,特別是γ-次亞麻油酸(GLA)含量豐富。所含脂肪均為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同時富含葉綠素,以及絲氨酸、鉀鹽、維生素B 6 等,能幫助人體合成膽鹼,降低血壓,防止和減輕動脈硬化,可降低血粘度,保持血管彈性,有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作用。螺旋藻高量的葉綠素(1.33%是鎂的化合物),再加上B1、B2泛酸和鋅,可以促使天然胰島素產生等等。 但是, 有某位營養學家不但主張別人吃,且自己大量帶頭吃,結果吃到臉越來越黑。人在身体調整的階段,臉色會產生變化,臉色變白不見得都是好現象,臉變黑則全是坏現象,代表腎陽受損。 綠茶 小小一片茶叶,竟含有500多种化合物,构成这些化合物的基本元素有25种以上。通常所说维护身体健康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和水等7类,茶叶中这7类营养素几乎都有。可以做為 油脂抗氧化劑:其功效優於維他命E及人工合成BHA,BHT,做為 自由基清除劑,可保護細胞膜,減緩人體老化、抗衰老 ,防止感冒,防齲齒, 抑制血壓上升。 結果我一個素食朋友因為相信綠茶的功效,長年大量喝茶,瓶裝茶和自己沖泡的茶,最後發作氣喘。氣喘治好以後再戒除喝茶的習慣,半年多就沒有再犯過。綠茶對於常吃燒烤葷食的人有去火的作用,素食則不宜多。食物再好,並非人人適合,過量就更不好。
因為它是寒性,結果有人吃蘆薈保健品以後,胸悶氣喘,住院請醫生治療。 香菇 被認為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食物,其所含醣類比米或薯類等少且不同於澱粉類,不易被消化吸收。 蛋白質方面含有多量優質胺基酸等,其他維生素類也頗多,尤其維生素D的前體麥角固醇(ergosterol)含量頗多,經晒太陽後,就能在體內轉換為維生素D2。香菇中又有胺基酸利得宁(Eritadenin),經攝取後會促進體內的膽固醇排泄。 此外,香菇尚含有多醣類物质香菇多糖(Lentinan),其中一種β-1,6-葡聚糖經注射人體則有抗癌作用。其他值得一提的是香菇含有多種酵素,具有保健食品的必要條件,如幫助消化或有益健康的各種酵素。 看這些文字,會感覺香菇快成了仙丹了,真恨不得馬上吃上一大盤。 曾經有位比丘,雖然素食,但是吃得不均衡,特別愛吃香菇等各種菇,結果年齡不大就患上腎功能衰竭往生了。 以上列舉的食物多數是寒涼之性,因為本人為素食,所以沒有特別去研究葷食保健食品的問題,例如現在很火的x精。 總的來說寒性體質的人忌諱大量吃寒涼的食物。夏天偶爾吃點就好了,食用也要搭配溫性食材一起料理,炒菜酙量放生生薑片,以去食物中的寒涼,也是長年素食者的基本常識,而不應該以胡椒粉調味,胡椒燥熱且易生痰,故不應多食。 諸如此類,數不勝數。所以我們在選擇食物和食物萃取的營養品的時候,除了要知道它有何好的成分,還應該了解它原來的食物的寒涼屬性,然後看自己是寒性還是熱性體質(真熱體質的很少)再選,這樣才不被害。 在生活中,如果不想去多做功課,那就掌握均衡的原則。 在服用的過程中,要以自我的感覺為主,如睡眠 胃口 精力的好壞來論,而非被資訊洗腦後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用,如 我今天吃了某某,我一定身体很好。 3能量與熱量混淆
現代科學缺乏對食物的更精確的能量的測量,例如︰某食物在攝取過程中消耗人體多少個ATP,它進入人體參與細胞生物活動又產生多少個ATP,這是很難計算的,所以只能以熱能取代食物本身應有的多種能量。 如果以食物燃燒所產生的熱量當做是能量這樣的話,我們可以不必吃飯,每天喝上半瓶油,熱量就應該就我們一天所需要了。營養學也知道這樣不對,所以又有了多種營養成分的每天需要量來彌補這個邏輯上的漏洞。 談一個不太相關的小故事。1939年前蘇聯 工程師基利安夫婦(S. V. Kirlian)發現活的人體周圍會以一定的節奏發出彩色的光環和光點;而當一個人死亡一段時間后,光環即行消失。這种光環的大小,隨著人體的生理、精神狀態變化而變化。更令人奇怪的是人體某些部位比其周圍地區發出的光要強,而這些點正与中國古代經絡理論中的741個針灸穴位相吻合。基利安夫婦的發現在世界 上引起轟動。他們發現的這种人體發光現象被稱為「基利安效應」
其實大家都可以感受到食物能量的變化,例如現在飼養的豬和雞的生長週期明顯縮短許多,也許檢測同樣分量的該食物並沒有成分和熱量上的太大差別,可是我們就是會明顯感覺到現在的這些肉沒有小時候的肉香,是因為自己變挑嘴了嗎?不是。野生放養的健康的動物它的能量就夠。 再以中藥來論。野生的人參和人工養的,看起來差不多,甚至人工的長更大,但是藥性上就是有明顯差別。野參吸收了更多大自然的精氣。 所以在西方醫學主導的熱量概念代替能量概念的情況下,人類吃許多有熱量沒有能量的食物,例如白糖 ,咖啡 ,精白麵粉 ,膨化食品等等。這些精加工的食物,在加工過程中,丟失食物本身的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和酵素等,損失許多能量。 如果以每天的熱量換算會以為攝取足夠營養, 這就造成理論與事實的背離。 也因為這些食物本身能量不夠,造成我們比較少吃到原味的菜根香。許多美食都是靠過度添加食品調味劑來營造很好吃的假象。 人吃了這些本身能量不太足的食物,因為身体沒有真正補充到能量,大腦接受到這樣的訊息,促使人很想再去找食物吃。這是人身體本來的功能。所以,各種零食宵夜的市場就很火紅,但是吃了這些食物,又沒有真的補到身体,就變成惡性循環。 以上拙見,僅供您參考﹗如有異議,歡迎提出探討﹗ 小綿羊 謹識(2010/03/24) 以下新聞為以熱量代替能量的營養學邏輯錯誤的最佳證明 (法新社巴黎28日電) 今天公布的研究指出,令人用藥成癮及令人飲食過度導致肥胖的分子路徑都是一樣的。 這篇報告的作者表示,這項根據實驗室動物做成的研究支持科學家長久以來的揣測,也就是沉溺於快樂的感覺源自於過度刺激腦部中的重要回饋機制。 美國佛羅里達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 Inst itute)的科學家將這篇研究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網路版上,他們表示餵食老鼠高脂肪、高卡路里的食物─培根、香腸、起司蛋糕等等─並觀察到這些老鼠急劇變胖。 食用垃圾食物的老鼠,它們吃下去的熱量是正常飲食的「控制組」老鼠的兩倍。 副教授肯尼(Paul Kenny)說:「我們停止垃圾食物並嘗試讓它們食用營養豐富的食物時,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沙拉吧選項』,它們根本就是拒吃。」肯尼表示,這項飲食偏好改變之大,它們把自己餓了2週,才戒斷垃圾食物。 即使科學家以電擊威脅老鼠,它們依然持續過度飲食,這是失控行為的明顯表現。 肯尼及研究所學生強生(Paul Johnson)將研究重點放在神經元表面的接受器上。這些神經元會結合名為多巴胺的「快樂」腦部化學物質。 腦部會因為性、食物及迷幻藥帶來的愉悅體驗而釋放多巴胺。 之前的研究發現,吸食古柯鹼者,腦部會大量分泌多巴胺,同時過度刺激所謂的多巴胺2型接受器(dopamine 2 receptors,D2Rs)。 這項過度刺激的過程會減少D2Rs的活躍程度,讓身體進行調適。 因此,「回饋反應」或這種給予腦細胞快樂的化學物質吸收程度會逐漸惡化。 吸食古柯鹼者愈來愈常需要這種藥物的刺激,以避免一直進入負向的回饋狀態,換句話說,他很快地就會陷入危險境地,從偶爾吸食變成強迫性吸毒。 研究發現,沉溺於大吃大喝的實驗老鼠,它們的D2Rs 也有類似的改變。 肯尼表示,這些發現證實他們與其他人的懷疑,也就是過度攝食這些能帶來高度快樂的食物,在腦部回饋迴路引發成癮般的神經系統適應反應,形成強迫性攝食行為。 肯尼表示,因此肥胖與藥物成癮的機制可能是一樣的。 這項研究尚未在人體進行試驗,但是去年10月在研討會上發表時,肥胖者都點頭認同這些研究結果。(譯者:賴秀如) 延伸閱讀︰http://blog.udn.com/LEELEE123/3779108(原創) 從「還原論」和「系統論」之比較淺析中西醫的利弊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