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創)如何用中醫的方法預防腸病毒
2010/04/29 17:03:35瀏覽2576|回應0|推薦14

  正確預防腸病毒    

   腸病毒又拉響了警報,每一位家有幼兒的媽媽心里的弦也悄悄地繃緊了。
       恐懼是因為無知(沒有貶意),人會怕鬼就是因為人看不見牠,又不了解牠。對於病毒的恐懼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牠,牠卻不知何時,在寶貝孩子的腸道里安家落戶了。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誰在某方面掌握和鑽研的資訊越多,誰就在此領域占有優勢。如果媽媽們永遠抱守現代醫學的那點見解,在病毒襲來時,您的寶寶就錯失了另外的選擇和機會。
      
 沒有疫苗預防,又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就沒有別的辦法來預防了嗎?
       非也。
      
本文將介紹幾招方便容易操作的傳統沒有副作用的措施來幫您預防腸病毒。所有的措施都會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解釋它內在的機理。當然前提是 盡量幫您認識到病毒的弱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您利用人體的優勢去攻擊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危害。

       先來認識一下腸病毒
      腸病毒
是一種主要生長於腸道的RNA病毒,雖然名為腸病毒,在人類卻很少出現腸道的病狀。在病毒分類中,屬於第IV類的RNA病毒。腸道病毒的命名主要以它的英文名稱「Enterovirus」的英文簡寫「EV」,再後綴以數字命名。例如,近年在亞洲和北美洲流行、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EV71就是其中的一種。

常見的腸病毒有克沙奇病毒,又稱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s A and B),A型(甲型)23種,B型(乙型)6種、Echovirus伊科病毒31種,和造成小兒麻痺症的Poliovirus三種,以及不分類的腸病毒68~71型。共67種。

      這群RNA病毒雖名為腸病毒,但它很少引起腸胃道症狀。

      這些資訊看起來還是很可怕,但是我們更應該冷靜地去探究病毒的弱點在哪裡。

      病毒結構簡單,因為簡單,方便它偷偷潛入細胞。但是缺乏複雜的適應外環境的調整系統,在物理方面,表現為對溫度和酸鹼度不耐受。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温度能良好生存,特别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温度(-196℃)下更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相反,大多数病毒于55-60℃下,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即被灭活,100℃时在几秒钟内即可灭活病毒。即使是哺乳动物的体温(37-38.5℃)也可能使某些病毒灭活,因此病毒必须低温保存。

     一般来说,大多数病毒在pH 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5.0以下或者pH9.0以上容易灭活。
  

     多數腸病毒可耐酸、抗膽汁,室溫下可存活數天,在4℃可保存好幾星期,但加熱至攝氏60~85度維持一分鐘才會被消滅。

     這樣看起來病毒還是很厲害。但是要知道這些體外實驗都是單一因素作為干擾因素而得出的實驗結果。在人體內,病毒卻是溫度和酸鹼度等條件同時變化,同時又有多種免疫細胞來吃它。想要戰勝病毒,除了要去除病毒最適合生存的環境,還要同時想辦法增強人體免疫的能力。誰贏誰輸,完全看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

      所以在預防腸病毒方面 ,除了衛生單位宣導的勤洗手等基本常識

 第一要招︰不要吃任何冰品  不要喝任何冷飲
       
嬰兒在媽媽體內,靠胎盤獲取營養,腸道是無菌和無病毒狀態。而在出生以後,卻要接觸到外界食物和空氣中的各種微生物,這個時候,是免疫系統在學習和建構的關鍵時期。寶寶的胃無法象成人那樣分泌足夠的胃酸殺死外來微生物,所以很容易被微生物所困擾。那麼這個時候寶寶究竟吃那些食物就變成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些食物是增加寶寶腸道負擔  另病毒更容易繁殖  還是提供了一個有利腸道細胞(含免疫細胞)生存的環境?

如前所述,病毒喜歡低溫的環境,所以冷的食物是有利于病毒的。

從另外一方面看
高等哺乳動物都有一套維持身體相對恆溫的調解系統,
神經和循環系統會隨著外界的溫度變化調整血流和心跳和汗毛孔的開關,始終維持人的基本的體溫在,這樣目的是可以令體內多少種酵素提供一個可以發揮正常功效的內環境。而酵素是細胞合成能量和行使各種功能必須的媒介。酵素本質上是蛋白質,溫度和酸度的微小變化就會影響到蛋白質的三幾和四幾結構,從而改變它們的活性。冰冷食物直接影響到酵素的活力,這對於還沒有成熟的免疫系統無疑是雪上加霜。

夏天貪涼,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為何腸病毒會在4-6 和9-10 月份流行。

第二要招︰不喝或少喝牛奶  不吃或少吃動物性食品  少吃精緻加工食物  並降低葷食所占比例

提出以上觀點無關宗教信仰。而是從幼兒的胃腸功能還不健全的情況下來說。

牛奶對於人體屬於寒濕的食物。所謂寒,個人的理解是它是帶走人體腸道許多能量的,對人體生理機能和細胞活性呈現抑制比較多。寶寶本該吃容易吸收的母奶的,鈣磷比 和蛋白質含量 等都很契合,是大自然給寶寶最好的食物。

腸道在接收太多高蛋白食物,例如牛奶,肉和魚以後,在消化階段,人體要分泌更多的膽汁 胰液,小腸液等,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分解成脂肪酸 。到了吸收階段,因為這些氨基酸和脂肪酸都要靠主動轉運的方式才能進入腸道壁,所以腸道要消耗許多能量用在消化吸收上。腸道細胞合成的能量是有限度的,小小的細胞在微觀看來好比五臟俱全的生產線,線粒體是細胞內的發電站,當許多能量都用在消化吸收上時,那麼它用在細胞其他功能上, 如防禦病毒入侵,的能源會相對不足。

所謂濕 ,寶寶的腸道不能完全消化吸收這些食物,食物殘渣就很容易積聚在腸道皺壁上。如果這樣不能理解,那您注意觀察一下匹薩上的乳酪,吃到後來冷了以後整個變黏黏的,您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吃下肚,如果腸道溫度和蠕動力沒有很強,很難從腸壁被刮下來。

假如幼兒吃比較多動物性食品,和精加工的麵粉白糖製品,而很少食用蔬菜雜糧的粗糙纖維,腸道蠕動減慢,很難完全排出高蛋白食物的殘渣,久久累積,就變成細菌和腸病毒的溫床。所以中國一直有流傳︰要想長壽,腸胃要清。

亞洲人傳統的葷素搭配比例是飲食較佳的選擇。在西方醫學鼓吹蛋白質的功效的同時,人類遭遇許多現代病的肆虐,是大自然的反撲。

另外,人體發熱是在激發免疫細胞的活力,也是幼兒免疫系統學習和構建的關鍵。發熱也讓病毒活力減低,但是有蛋白质存在,常可提高某些病毒对热的抵抗力。

第三要招︰艾灸或按摩穴位, 提升免疫力

艾草是中國古代沿用幾千年的外用天然藥草,中醫用它通經活絡,道家用它祛邪,民間端午節吃艾草煮雞蛋也有取它殺菌的作用。

現代藥理學更證明艾草燃燒是可以釋放天然的遠紅外線,可以活化細胞,激發穴位處細胞分泌各種生長因子和提高酵素的活力。但是因為費時間和缺乏利潤,現代許多中醫本身也忘記使用艾灸來防治疾病。

對於小兒,因為本身不象成人,有許多情志和不良生活因素導致的複雜疾病。小兒的疾病無非來自從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各種細菌和病毒。

所以,無論是面臨腸病毒還是新流感,特別推薦中醫幾千年實踐過的效驗穴 ︰身柱 和天樞

身柱為督肪之氣所發,位於背部中第三胸椎棘突之下,接近肺臟,督脈通於腦髓,故有定神志、理肺氣、補虛損、解毒之效。可健全神經系統,促進疲勞的恢復,防治兒科百病:以預防和治療嬰兒消化不良、腹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哭、咳嗽、發育不良等。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咳嗽、氣喘。近代用於防治結核、支氣管炎、肺炎等。

日本針灸家代田文志,在長野縣四十所學校對學齡兒童進行保健灸的報告中說:"灸過身柱穴之後,不傷風了,食欲增加了,發育也好了,總之,健康狀況改善了。所以身柱是學齡兒童施灸的重要穴位。對於成年人,也是必要的施灸穴位,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自此名家推廣後,日本的灸法興盛反盛過中國。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這個位置剛好是人體支配肺和支氣管這個節段的脊髓神經中樞所在。以溫熱來刺激局部,有利于由此發出的相應的脊神經來調節肺和支氣管的功能,增強抵抗細菌和病毒的能力。

中國古代人口密度就很高,也沒有什麼老鼠來做實驗。所有的經驗都是從一代一代的人身上實踐得來而流傳的。如果每個朝代有三百年歷史,三百年間會有多少人次來使用這個方法,您自己慢慢算。

老鼠和人相似有幾分,相差有幾多,您願意相信哪一種結果?

請參考古代文獻的記錄︰

《乾坤生意》:"膏肓、陶道、身柱、肺俞,治虛損五勞七傷之緊要穴。"
《日用灸法》:"身柱穴在第三椎下,灸治癲狂、勞瘵、小兒驚癇、疳氣。習俗稱身柱灸,小兒必灸者也。出生七十五日以後灸之,如若疳瘡滿身,或患驚悸,雖七十五日內亦可灸之。"
《養生一言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有蟲氣之小兒,可不斷灸之,以藥物有效。"
《玉龍歌》:"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來灸便輕。"
《本經》:"治咳嗽可灸十四壯。"
 另外,
小兒吐乳者灸2~3天即可痊癒;消化不良、吐瀉引起的幼兒病危者,灸之可使轉危為安。

天樞
肚臍兩側,以小兒自己的手指頭的寬度量,大概是兩個手指頭,接近兩公分。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這個位置有許多重要結構,是調整腸道功能的兵家必爭之地。在這個位置的深面,腸子的後方,有負責腸道血運的腸系膜上動脈和靜脈,負責腸道免疫的腸系膜淋巴結兼有營養吸收功能的乳糜池 。乳糜池,是特殊的淋巴管,池中含有腸道吸收的營養物質而呈現牛奶的顏色故得名。,淋巴系統是實際意義上的免疫系統,是人體動靜脈循環的一個補充,可以把組織液中的營養物質重新吸收形成淋巴,連同病原微生物一起經過淋巴結,在這裡經過免疫細胞的作用殺死微生物,淨化血液,之後,淋巴才回流進入心臟的動靜脈循環中。

血液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從物理觀念看,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

在寒涼環境和微生物的刺激下,乳糜池的淋巴回流會減慢,這樣就造成營養不能充分進入血液,病毒也會在這個高營養物質的環境裡面愜意繁殖,以千軍萬馬之力在到達淋巴結後,無法被薄弱的免疫細胞殺死,從而進入血液循環,為害全身。全身各處,哪裡適合它們生存就在哪裡落腳生根。

如果您使用艾灸的溫熱刺激,可以加速腸道血液循環,淋巴循環,提升腸道的免疫力。

西方醫學主導的科學研究,分科太細,把人體割裂開來看。所謂的研究工作者,也多關心自己的實驗室研究如何,很少深入臨床,觀察患病兒童在生活習慣,生長發育上有何特點,發病前有沒有誘發因素。將大部分的精力轉在純實驗室的研究上,即使體外培養得到很多病毒學的專業資訊,脫離人體實際,仍然是一種本末倒置,無源之水的研究,因為病毒到了體內,在多種因素的干預下,又會表現出另外的特點出來。

艾灸的操作方法


灸法:古代多用化膿灸,小兒用小艾柱3~5壯  所謂壯,將艾條搓成小粒,一粒算一壯。小兒用小米粒,鉛筆尖或更細一些的艾柱那樣的大小就可以。可以請中醫師指導您來做。

自己操作用艾條比較方便。中藥行許多都有在賣。添加其他植物和化學成分的盡量不要。

在用艾條操作時候,要將操作者的手指放在灸的穴位附近,可以掌握好適宜的溫度,太涼沒有效果,太燙效果好,但是會引起寶寶的反感而不能堅持。請在通風的環境里操作。

看情況每次每穴10分鐘左右,寶寶年齡大就可以延長5-10分鐘,一周一兩次就可以。灸後避免吃生的冷的食物,多休息,多喝溫開水,忌飲茶。


如果不方便用艾條,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心搓熱了,在寶寶穴位周圍輕輕摩擦,給她搓熱。可以適當施加壓力,力道的掌握以寶寶舒服為度。

                                                                             小綿羊謹識(2010/4/29)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LEE123&aid=398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