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創)從現代醫學的角度淺談疫苗的罩門
2010/01/22 14:59:19瀏覽1557|回應0|推薦5

1從病毒談起
         
 

病毒(virus)是目前認為最小的致病微生物。它很小,比細菌還小三個數量級,直徑大約10-300奈米。病毒的結構很簡單,中心是遺傳物質,DNA 或者RNA分子,外面包裹蛋白質外殼。但即使這樣簡單,卻是讓人類(包括那些醫學研究的專家在內),最頭痛的病原微生物。


        在現代醫學看來,如果您是細菌感染,從青黴素問世以來,代代更替的新抗生素,可以殺死絕大多數細菌。但如果您患的是病毒性疾病,到了醫院,醫生只能給您做對症的處理,也就是發燒就給退燒藥,咳嗽就給止咳藥,不思飲食,就用靜脈營養支持,卻沒有一種特效藥物可以殺死病毒。


         所以科學家們就異想天開,去開發研究疫苗,以為每種難治之病,研發一種疫苗對抗一種疾病,並都給它「標準化」不就好了嗎?


        可是有了疫苗就安全嗎?   因為病毒像其它生物體一樣擁有基因、能夠通過自然選擇而進化(即突變),並且能夠通過自行組裝來完成複製。雖然病毒沒有自身的代謝機制,需要通過宿主細胞來替它們完成複製繁殖,但他們是自發地在細胞內進行組裝的。

2從活毒疫苗的製備(製作)看疫苗的隱患

活毒疫苗(Live vaccine)是在體外長期培養病毒,利用病毒會發生的自發性的遺傳突變,尋找突變的病毒,因為其所發生的突變會使其喪失致病力,這個突變的病毒便可作為活毒疫苗使用。流感病毒在雞蛋裡生長得很好,且用雞蛋培養較為容易。病毒的毒種分配到企業之後,要進行擴增,雞蛋是培育流感病毒的完美“母體”。

但是體內環境(in vivo)和體外環境(in vitro)天壤之別。

了解微生物的人都知道,無論是細胞 細菌和病毒,都要求嚴格的體外和體內生存環境,溫度,糖分,鹽分,血清酸鹼度和氧環境等等,任何條件的微小改變都可能失去原來的生物特性。

例如︰在體內,目前已知,局部的酸性環境容易導致正常人類體細胞突變成癌細胞;無論體內和體外,細菌都可以產生抗藥性。而目前醫學對病毒的研究最多不超過百年,且多集中在體外培養。

體外培養時可以利用突變找到低毒力的病毒株,可是一定也可能突變成高毒力的病毒株。那麼到了體內,這些疫苗裡面的低毒力病毒究竟去了人體哪些組織器官,有無突變成其他高毒力病毒,它們又對人體發生了哪些作用?

請問科學家︰您有沒有方法可以在活體內追蹤病毒的突變和行程?﹗﹗

 據我所知,沒有。目前常用的免疫螢光技術,看起來很高級的科研技術,也只是在離體的死組織切片上,最多是體外培養的活細胞中,用螢光標記特定的抗體,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檢測病毒抗原的存在。或者提取遺傳物質和蛋白質,進行 Western Blot和 PCR,檢測病毒。

據了解,愛滋病之病毒,也是起因於人類濫用猩猩、猴子來做醫學實驗,在牠們身上胡亂注射一些實驗藥物,再輾轉感染到人體身上後突變所致。更有醫界智者指出,肝炎病毒原來只是一般的感冒病毒,與抗生素混合後,進入人體肝臟以後所產生的變異。甲型糖尿病也是疫苗裡面的病毒,打亂人體正常免疫系統,造成免疫系統紊亂而攻擊自身的胰島細胞。諸如此類,我們可以延伸開來看,其實許多跟病毒相關的莫名其妙的新病種,可能都跟疫苗或是濫用抗生素等西藥,有著密切的關聯。

人類做為地球上的萬物之靈,久遠時節以來的進化,早就把這個巨大的系統打造得很完善。當社會進步,食物更豐富,衛生條件更好的時候,「文明的富貴病」增多是必然的!但是現今為何突然冒出那麼多古代所不曾有的疾病?足以令一般人匪夷所思啊!?

所以,在不了解病毒在人體內的過程和反應的情況下,我們不應隨便的將活病毒,以疫苗接種的方式注入人體。更何況人體的個別差異,也不完全相同。西方醫學如此妄想,把人類個體差異之事實,硬要加諸以標準化(齊頭式平等),所研發出來的疫苗,自然是解決不了人類的問題,反而把人類當成是犧牲品、實驗的白老鼠。

3 從活疫苗製備(製作)的新技術反證活毒疫苗的不安全性

除了用體外培養的病毒自發突變,科學家們研究另外一種方式,則是直接使用DNA重組技術,將病原菌的致病基因去除,做成疫苗劑再注入人體。它的缺點是在致病基因剔除病原菌的製備上,常會有在將致病基因剔除後,致病基因剔除病毒的存活複製、生長,會受到負面的影響,而使得在疫苗大量生產上面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

這是因為研究疫苗的科學家自己清楚地知道︰自發性的突變病毒,也有可能會再突變回原來的病毒,而致病基因剔除的病毒,則不會有此問題。

這種以DNA重組技術製成的活毒疫苗會比前述的篩選自發性的突變病毒所製成的活毒疫苗的安全性來的高。換句話說,這分明是在反証之前的方法制備的疫苗是不安全的。

4死毒疫苗就安全嗎?

從活毒疫苗看,人類科學還沒有辦法控制病毒的突變。那麼滅活以後的疫苗再注入人體就應該安全了嗎?

不見得。將體外培養的病毒,用化學方法打碎,然后再進行純化,把有用的病毒抗原成分分離出來,最后進行除菌過濾,得出疫苗原液,經過稀釋,最后分裝成疫苗,就是死毒疫苗(Killed vaccine)。

死毒疫苗的使用限制:通常有某些不能大量培養的病源菌,我們便無法大量去製成死毒疫苗。製作死毒疫苗最大的缺點挑戰是在於其安全性,因為我們無法百分之百的確定在死毒疫苗的製備過程中,病源菌確確實實已完全被化學藥劑殺死。另一個缺點是:如果以化學藥劑來殺死病源菌時,此化學藥劑很有可能會改變病源菌的抗原結構,而使得所誘發出來的免疫反應無法中和病源菌的毒性,那這病源菌的死毒疫苗就無法確切的保護人們避免感染此疾病,也就是說死毒疫苗的製備不是百分之百能成功的。

更重要的是︰人體做為一個〞設計〞完美的巨系統,重要臟器處在一個完全沒有外來細菌病毒,沒有異種蛋白質的純淨狀態,不需要這種來路不明的外來蛋白質(疫苗蛋白)。

除了與外界相通的呼吸道,腸道和陰部,體內其他組織器官都處在相對封閉狀態。體內需要表達哪種蛋白質,完全是人體自發產生的。

從蛋白質的表達來看,人體本身就有約33000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可以表達200000種蛋白質,而實際人體表達的蛋白質的種類約千種。人體的不同部分以及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其蛋白質的表達存在巨大差異。人體對表達哪種蛋白質是有存在一個精密的〞作業系統〞的。

那麼,究竟如何調控蛋白質的表達呢?這個問題遠超出現代醫學的認知。最近几年才開始興起的蛋白質組學就是要研究這個問題。

目前已知,在體外,研究者要選擇人體細胞表達何種蛋白質,實屬不易,要利用高端的基因重組技術才能敲掉或者接上目的基因,進而表達目的基因編碼的蛋白質。

所以,在沒有徹底了解人體蛋白質表達調控的作業系統和人類免疫系統如何運作的前提下,就將異種蛋白質注入人體,越俎代庖,可能會嚴重干擾到人體這個密閉的巨系統的自然運作。

現代許多疾病都以原因不明來解釋,疫苗裡異種蛋白質的干擾,極可能是最大的嫌疑犯。

5病毒突變永無止境,若以疫苗來防範,實在是笨方法

因為流感病毒變異得太快,疫苗注入體內產生之抗體,一旦抗體能夠識別的病毒片段,突然的發生了變異,這種抗體識別功能即告失效。由於流感病毒有著眾多的“變體”,科學家們很難預測這次的流感季節,到底會爆發出哪種流感病毒?病毒今天穿這件馬甲來,明天換另外件馬甲,抗體就完全不認識它了。您說笨不笨?

6結論:

每一個醫藥研究的課題,都要靠藥廠或者政府的大筆經費支持,科學家是為了突破醫學瓶頸而一戰成名,而藥商、醫院所圖謀的就是金錢利益。既然科學家已知疫苗難以標準化量產,不利藥廠投資,那科學家又為何要堅持去搞這研發,違背自己的初衷?又在這背後的矛盾尚未化解前,什麼理由足以讓藥廠繼續去大量生產疫苗害人,而無視於醫藥倫理呢?遑論如今歐洲已開始調查,由藥廠一手導演著「全球H1N1將大流行,死傷慘重!」之災難戲碼?人性的貪婪,在此顯露無遺!藥廠長期以來,為了自己利益,而利用人類對於醫藥的無知,煽動人心、製造恐慌,因而接受疫苗施打致死或殘,豈不更甚那些殺人、放火、強姦之輩所害?而各國支持疫苗的衛生單位,竟也成了藥廠惡魔之爪牙、幫兇。

嘆!人心豈能如此邪惡?人命豈能如此草菅?

                作者:小綿羊(2010/01/22)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LEE123&aid=3711638
 引用者清單(1)  
2010/02/19 20:12 【養生有道】 (轉貼)從現代醫學的角度淺談疫苗的罩門